2014年5月31日 星期六

2014年5月31日《歷史日報》


2014-06-01
 一      我的青少年时代在乡下度过,1950年代1960年代,乡下的老鼠太多了,除了人,要说和动物共处,感受最深的就是老鼠了。那是一个典型的人鼠共处的时代。     乡下农村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
2014-06-01
石鼓山农场是饥荒岁月(1959—1961)福建日报社创办的一个度荒临时农场,固定劳工为“右派分子”及各种另类,附带安置若干家属和精简编余的印刷工、勤杂工。我有幸在此充当苦力,死里求生,苦苦挣扎了3…
2014-06-01
   摘要:朱元璋也知道反腐没有监督不行,他采取一种体制内的自我监督,即派亲信巡视,“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这些亲信人员叫作“检校”,后来发展成为一个独…
2014-05-31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这一事件引发了以德奥意(同盟国)为一方、英法俄(协约国)为另一方的欧洲大国之间的全面战争,并迅速波及…
2014-05-31
——史学解读林彪疑案(之一)     一、如何客观、公正、历史地看待林彪事件?   如何客观、公正、历史地看待林彪事件的问题,涉及到如何看待文化大革命的问题,涉及到如何看待那一段至今都“斩不…
2014-05-31
今年6月4日,是六四25周年。 25年前,在中国,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和平的民主运动。这场运动有力地证明了,在中国,民主绝不只是极少数异议人士的追求,而是千千万万民众的共同愿望。以邓小平为首的中…
2014-05-31
编辑叮嘱追踪死伤数字 齐之丰, 魏之 华盛顿 — 1990年,《纽约时报》北京分社社长纪思道(Nicholas D. Kristof)和他的同事记者妻子伍洁芳因出色报道19…
2014-05-31
    中国现代化自鸦片战争始多次机会被清政府错失   晚清有反复讲的必要,因为中国的现代化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从1840的鸦片战争到1911年,有70年的历史,实际上给了清政府很多次机会,但清政府完…
2014-05-31
 毛泽东为什么会犯“大跃进”这样世界顶尖级的严重的、荒诞的大错误呢?   传统的解释是“胜利冲昏头脑”。   真是这样吗?笔者认为这样的解释实在太肤浅,也不符合实际。   一般而言,“胜利”就…
2014-05-31
人民廣場, 是最佳的閱兵之地, 最劣的用兵之地。25年前解放軍在天安門廣場鎮壓學生, 已從轟動國際的新聞,步入中國近代史。但歷史的真相仍然蒙塵,媽媽我沒有過錯的英靈依然含冤,民族的心仍在淌血。 …

“支左”使文革動亂走向屠殺



《新史記》宋永毅


對於“文革”中毛澤東命令解放軍“三支兩軍”(支工、支農、支左、軍訓、軍管),官方的說 法至今還都是持基本肯定態度的,其主要觀點是“維持了社會的穩定”。其實就“三支兩軍”而論,“文革”的新創造是“支左”。其他四項任務,軍隊在“文革” 前就一直是在執行的。但是“支左”則不一樣,首先是誰係“左 派”?軍隊根本搞不清楚,因而“支左”只能是“支派”,而“文革”中的兩派都至少有幾十萬群眾,支持任何一派都只會造成整個社會的更大撕裂。其次是軍隊帶 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支持任何一派都可能使武器流入群眾組織,使雙方一般性的肢體衝突向真槍實彈的戰爭演變。最後,中共的軍隊本身就派系林立、且人文素質 極差,讓他們再捲入地方的派系鬥爭無疑是火上加油,愈搞愈亂。

已經有學者的研究認為:當時在廣西支左的廣西軍區和野戰軍55軍(及47軍某部)各支持一派(前者為“聯指”,後者為“4·22”)背後其實有毛、周和林彪在地方的權鬥背景。(注5)

在 《機密檔案》裡我們可以看到:廣西從一般性的兩派對峙到武裝衝突的轉折點是群眾組織(主要是聯指派)的大規模的“搶槍運動”。而支持聯指的廣西軍區的軍隊根本就是在有意送槍。
《機密檔案》的另一個重要貢獻是:它徹底顛覆了中共解放軍熱愛人民的“雷鋒神話”。檔案裡的史實表明,在廣西各地區支左的軍隊幹部,從軍區司令員到各公社武裝部部長,絕大多數都策劃、直接指揮過大 規模的殺人事件。用中共以往醜化“敵人”的套話來說,就是“雙手沾滿了人民的鮮血”。而且,對不同意見的幹部群眾,這些軍代表們則動輒公開誣陷、殺戮、甚至淫人妻女,無惡不作。



“文革”時廣西將“四類分子”推進日寇侵華時掩埋中國勞工的“萬人坑”中批鬥。

例如,在自治區一級,廣西軍區司令員歐致富等夥同韋國清在1968年6月製造了一個莫須有的“中華民國反共救國 團廣西分團”,並把它誣陷為“4·22派”的黑手,因此而大開殺戒。在地縣級,軍隊支左人員更是血債累累。例如,在賓陽縣革委會主任、6949部隊副師長 王建勛的策劃指揮下,該縣亂打亂殺和逼死了3681人。灌陽縣人武部政委原紹文公開支持所謂的“貧下中農最高人民法庭”,幾天內就殺害了158人。他還給 上級寫報告把亂殺人罪行錯誤地說成是什麼“就地處決、先發制敵革命行動……”1968年2月中旬,靈山縣召開學習毛著積極分子代表暨貧下中農代表會議,有 10,060人參加。武裝部政委單英德主持開會、副部長鍾沛洪作報告,軍分區司令員魯俊德作總結都公開倡導殺人,“會議期間,靈城公社勒死三人陳屍示眾。 與會人員紛紛去現場‘參觀’。至8月1日,全縣鬥打、亂殺、逼死共達3220人。全家遭殺絕的全縣共529戶。”

為了爭奪革委會的領導權,許多支左軍人還直接對地方幹部進行陷害和謀殺。例如,據《機密檔案》記載:“凌雲縣人武部政委、縣革委會主任王德堂陰謀策劃,殺害縣委書記趙永禧等 11名幹部、教師和學生。…王德堂在‘文革’期間,不僅主謀策劃危害趙永禧和幹部群眾,而且利用職權,先後多次強姦被害者的妻子及受批鬥的女學生共六人。 如此罪大惡極的王德堂,曾被封為‘支左’的好幹部。”1967年10月6日,駐靖西縣支左軍人伍祥勝、曾克昭,盜用“4·22”靖西“造反大軍”名義,由 曾克昭執筆寫了一封信寄給黃小林(靖西縣委書記),要黃站到“4·22”一邊支持靖西“造反大軍”。此後,他們便以此信為藉口,誣陷黃小林參加派性活動, 以致“聯指”派將黃活活打死。在軍人政權指揮的亂殺人中,灌陽縣一些領導幹部、群眾作了堅決抵制,但遭到支左軍人不同程度的迫害。如原縣委副書記彭川,將 殺人情況報告了廣西軍區,結果被關押50多天,後又被人武部政委原紹文宣佈為現行“反革命”。

眾所周知:軍隊是國家機器最主要的組成部 分。由於“三支兩軍”,支左的軍人成了各級“紅色政權”的第一把手。在這本《機密檔案》裡讀者可以看到:絕大多數的廣西大屠殺的案例都是由軍人領導、指 揮、縱容甚至直接動手的。所謂的暴民政治只不過是是國家機器行為的一種結果和延伸,甚至是為國家機器直接利用的形式而已。其次,參與這些暴力和殺戮的軍 人、警察、武裝民兵和中共的黨團骨幹,是這一國家機器的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和受益者。由此而論,把“文革”中的暴力殺戮的責任一概推卸到某種抽象模糊的“造 反派”群眾頭上是不對的。這既不符合歷史史實,也極大地扭曲了我們民族應有的正確的集體記憶,從而混淆了錯與非錯,罪與非罪的重要界限。而廣西“文革”的 失控——從一般性的社會動亂快速地墜入武裝屠殺的人間地獄,其轉折點是正是軍隊的所謂“支左”。

(本文是作者為《文革機密檔案——廣西報告》一書所寫的序言連載。《新史記》第19期)

※需會員付費訂閱才可看全部內文,若你已訂閱請先登入會員,若尚未訂閱請先至會員訂閱

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2014年5月30日《歷史日報》


2014-05-31
开篇 辛亥,革命摧毁旧邦。在旧国的废墟上,一些人开始做着新的中国梦,站在旧中国与新世界的十字路口,寻找未来中国的新入口。 面临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中国向何处去”的雄健追…
2014-05-31
长安街天安门广场前,一名身穿白衬衫的男子只身阻挡向东行进的解放军坦克队(1989年6月5日) 北京天安门广场附近,被碾压后的自行车残骸上躺着死难者的尸体(1989年6月4日) …
2014-05-30
   “我们都希望中国崛起,可是如果中国的崛起是一种以十八世纪的资本主义战胜二十一世纪的资本主义的方式实现的话,对世界可能不是好事,那么对中国是好事吗?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
2014-05-30
   一、毛泽东视察徐水6天后   1958年8月4日下午4时多,毛泽东视察徐水。由此,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北方小县城闻名于世,陆续来此参观的人超过三十万。当时的作用是大大推动了大跃进,历史证明“徐水…
2014-05-30
   我一向认为周总理在文革中是累死的,气死的,使他最生气的事件之一,就是所谓“伍豪事件”。“伍豪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我们先从文革中的后续事件说起,探讨一下它的由来原委。   文革中伍豪…
2014-05-30
   向来被中国人视为民族象征的万里长城,其实早已有三分之一以上墙体受损毁,除了几百年来自然力的侵蚀外,另一主因是居住在长城沿线村民持续不断地拆用长城砖。近年来已有许多这样的报道:北京怀柔…
2014-05-30
 举办24年来第一次六四死难者公祭活动的于世文、陈卫夫妇。    (参与2014年5月29日讯)民间公祭六四活动组织者陈卫和于世文夫妇,于5月23日失踪,并与外界失去联系。至5月28日,于世文家人证实,…
2014-05-30
香港各高校校園是中國領土上少有能公開討論六四事件的地方。 葉靖斯 BBC中文網記者 香港報道 香港每年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六四紀念活動,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中國內地民眾了解1989年學運的重要窗口。 …
2014-05-30
六四25周年纪念日就要到了,这个日子本身就是超级禁忌。每年这时候都敏感词满天飞,简直到了荒唐透顶的地步。记得前两年的六四忌日,新浪微博的图标原有 蜡烛这个选择,网民在临近六四时献上一点烛光的特…
2014-05-30
專訪:中國大律師張思之 張思之論中國律師與法治 江迅 張思之談論中國法治和律師問題,並反思六四,認為事件拖延了中國民主進程。張的回憶錄《行者思之》剛在香港出版,記述他親歷的林彪江青兩案、王…
2014-05-30
江迅 說到王軍濤案,張思之說,有位學運領袖的證詞很不光彩。他查閱卷宗,特別留意幾個主要的學運領袖給控方提供了什麼東西。沒料到,其中有份供詞一副奴顏,說法駭人聽聞:「我在天安門廣場的一切…
2014-05-30
江迅 從王軍濤案看學運領袖 鮑彤案是「六四事件」的大案之一,同樣,王軍濤案也是一樁大案。張思之自稱,王軍濤案是他第一個政治案件(林彪、江青「兩案」不能作數)。王軍濤,一九五八年生於北京…
2014-05-30
江迅 談話中間,楊敦先去衛生間。鮑彤看他遠去了,立即直望張思之,一邊用手往自己腦袋上提,一邊問道:「他怎麼樣?」張思之不知從何處來的靈感,悟出「他」指的是趙紫陽,立馬回應道:「他很好。身…
2014-05-30
六四真相再揭張思之新書披露內情 江迅 六四事件二十五週年,中國著名律師張思之新書《行者思之》披露相關內情,包括鄧小平、趙紫陽與李鵬當年博弈情況。張思之是與六四事件有關的王軍濤案…

姜豐眼中“王滬寧反對王滬寧”


《名星》特約記者 汪風

王滬寧等主編的《獅城舌戰——十年珍藏版》一書,不但讓他的得意弟子姜豐再次成為上個世紀90年代大學生崇拜的偶像,而且也讓這位年輕的政治學教授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獅城舌戰後,姜豐寫了一篇“王滬寧反對王滬寧”,姜豐在文章中稱,她很早就聽說了“王滬寧”這個名字,因為他曾是中國最年輕的副教授。但怎麼也不曾想到,“有朝一日會成為這位強將手下的弱兵”。姜豐強調,當沸沸揚揚的新加坡國 際大專辯論會終於塵埃落定後,她“最大的收穫便是結識了這樣一群極為優秀極為出色的人,並同他們共同走過風雨歷程”。

值得注意的是,姜豐故意用“一群極為優秀極為出色的人”,來代替“像王滬寧這樣極為優秀極為出色的人”,顯然有些此地無銀,因為她上句話還在強調自己變成了“強將手下的弱兵”。

隨後,姜豐用了一大段來直接表達自己對王滬寧的崇拜:
【我 很難說清什麼時候“初識”王老師。在參加辯論之前,就聽說過許多關於王滬寧的“傳說”與“逸聞”,也許這便是名人效應吧。不止聽他所在的國際政治系的同學 談起過他們年輕的系主任,也聽外系、甚至外校的人談起過他:他在致力於創建政治學的“復旦學派”;他的教學方式是“一指禪式”的悟道……他的學問、他的個 性、他的書、他的人、他的魅力……】

姜豐接著在文章中進行了一番鋪墊:

【1988年,復旦首次派隊問鼎亞洲大專辯論會的時候,年僅33歲的王滬寧就被謝希德校長委以教練的重任,率隊出征獅城並不負眾望。這一次復旦再次組隊迎戰,王滬寧出山擔任顧問當然也在情理與預料當中。】



當年的復旦代表隊,左起:蔣昌建、嚴嘉、指導教師王滬寧、姜豐、季翔。

但兩輪選拔下來,姜豐說她還不知道王滬寧到底是誰,不禁感慨“真人不露相”。後來比較相熟之後,才知道這也是王滬寧的性格之一:你很少能在掌聲響起來的時候發現他的身影。

【甚 至時至今日,當我要以一些文字來紀念那段日子而寫作這樣一篇“王滬寧反對王滬寧”的文章時,依然不能從他那裡得到一點點“輝煌”的素材,甚至討不到一份著 作目錄。好在我無須去採訪他,我要寫的只是我所知道的王滬寧——真實、完整的王滬寧的小小一部分。因為我深知,我面對的是一個豐富而敏感、博大而深邃的人 格,他身上總是同時存在著兩種反向的張力,他永遠在創造自我的同時捨棄自我。或許,我只能借用他自己的話語模式來說,他永遠不是一個簡單的均質的個體,可 以用一句話、一篇文章,抑或一部傳記就可以打發掉的。好在我無須去展現他的輝煌,印象裡的顧問,是那個平常、平淡、平凡的王滬寧。】

這樣的文字和描述,姜豐對王滬寧的由崇拜到喜愛的感情變化,早已躍然紙上。

那麼,與王滬寧的第一次見面,給姜豐留下什麼樣的印象呢?她是這樣娓娓道來的:(《名星》第7期)


※需會員付費訂閱才可看全部內文,若你已訂閱請先登入會員,若尚未訂閱請先至會員訂閱

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2014年5月29日《歷史日報》


2014-05-30
陈志芬,BBC中文网记者 林培瑞在香港出席一系列六四事件25周年学术讨论会 1989年 “ 六四”后协助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方励之进入美国驻华大使馆避难的美国汉学家林培瑞(Perry Link)表示,“六四…
2014-05-29
天安门1989年6月 DR 中文网络照片 法广 89六四在中国一直被当局作为禁忌话题,但民间要求平反六四的声音从未间断。六四问题为什么在中国久拖不…
2014-05-29
前六四学运领袖陈卫组织民间公祭活动。(网络图片) 中国的一些民间人士2月2日在河南省滑县公祭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胡耀邦和六四死难者,从而拉开了中国民间纪念六…
2014-05-29
瓦莉 香港 — 中国政府89年6月血腥镇压天安门民主运动距今已经25年了。人们并没有忘记。中国官方媒体在6.4.镇压25周年的时候很可能对这一事件只字不提。 …
2014-05-29
原编者按:可能许多人认为,1949年以后,大陆知识分子是因为受到强制洗脑,才被迫转变政治观念,放弃独立观察与思考的意识。但一些学者(比如许纪霖、杨奎松)通过具体考察个体的“思想史”,结合当时的…
2014-05-29
——读茅海建《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 几年前,在上海跟朋友吃饭,闲谈中朋友问我:你还要不要读博了?因为我隔三差五会跟朋友们叫唤:我想偷生个闺女,我想读个博士,云云。所以…
2014-05-29
   百余年前的维新运动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文化和国际背景,而最直接的原因则是甲午战争中中国的失败,不得不“以强敌为师”。由于历史上日本长期学习中国文化,所以在甲午战争之前,国人一直视日…
2014-05-29
一 艰难度过1954年之后,身处斗争布局中的清华建筑系主任梁思成依旧不得轻松,依市委旨意行事的学校党组织加大了“围剿”力度。1955年1月市高校党委会内部发布本学年度工作要点,头一条就是:“推动有…
2014-05-29
明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游建鸣先生和钱德湘先生在7月中旬前来给我们介绍日本芷江受降的历史、电视剧和油画。游建鸣,电视制片人(作品有《金粉世家》,《敌营十八年》等)。正在筹…
2014-05-29
   中共建政後曾设立清欠办。1970年后归还政策调整,欠款不再归还,而是作为对支持革命进行奖励,数额由各地民政部门掌握。     向人借了100斤粮食,72年后,该还多少?对山西省娄烦县人武部来说,…
2014-05-29
在1960-70年代,北京市有三个最重要的商业区:王府井、西单和前门-大栅栏。其中,又以王府井和西单最为繁华。宽阔的东西长安街,把这两个商业中心连接在一起。每日车水马龙,流光溢彩,好不热闹。 无…
2014-05-29
——纪念六四25周年思想随笔之三 天安门母亲,是六四屠杀这场巨大悲剧的直接承受体。她们在黑暗中挺直了脊梁,相互扶持,为"说出真相,拒绝遗忘,寻求正义,呼唤良知"而走上了一条漫长的抗争之路。 …
2014-05-29
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山庄 美国之音 美国国会众议院5月28日傍晚以379票对1票通过了一项决议案,纪念89六四天安门民主运动25周年。   决议案要求中国政府尊重公民集…
2014-05-29
分析人士认为,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监控机制,如今的中共无需再用坦克和枪弹镇压抗议。 以血腥镇压收场的1989年"天安门事件"对中共统治带来震荡,北京从此也加强建筑庞大的维稳体系,同时改善人民生活…
2014-05-29
張家敏小檔案 一九五九年生,八十年代初擔任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一九九七年出版上下兩冊的百萬字專著《建國以來》,分析中國自一九四九年以來的政治經濟。現任利豐發展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第十一届全國…
 
2014-05-29
江迅 六四事件二十五週年,中國著名律師張思之新書《行者思之》披露相關內情,包括鄧小平、趙紫陽與李鵬當年博弈情況。張思之是與六四事件有關的王軍濤案與鮑彤案的辯護律師,鮑彤曾對他講述所謂「洩露…
2014-05-29
參與保釣曾在台灣列入黑名單 才華洋溢的台灣旅美女作家兼學者李渝(圖),五月四日(一說五日)因憂鬱症在紐約市北郊的高級住宅區史卡斯岱爾(Scarsdale)寓…

從秦城監獄裡暗中挾帶出的短信


《新史記》程光


這 是半張殘破的紙片,它對我們來說太珍貴了。這是父親邱會作被關在北京秦城監獄時偷偷寫的,1980年6月由我們探監時暗中夾帶出來。紙上的大字是監獄工作 人員寫的供在押者借閱的圖書目錄,小字是父親的手跡,寫在紙的下邊空白處和背面。他利用私藏下來的半張紙片,寫了個短信。




這是長約19cm,寬為13cm的半張紙。邱會作寫在正反兩面上。

父親在這半張破紙片上寫的內容是:
1) 從去年十二月十九日開始重新進行審查(注1)。今年四月底以前為全面審查,五月以後幾個問題重點審查。目前正進行揭發交代,也可以說是深挖。深挖的高峰已 過去。對我來說,無論怎麼挖,也只能挖出一隻空棺材來。不管他們用什麼方法,我都不害怕,因為我對自己有什麼問題始終是心中有數的。勿念。


2)這次的來人不善,我亦不惑。至今為止他們得到的是:(一)同林的關係、(二)反對、(三)死人(注2)。“武”“謀”“逃”他們始終未正式提出(注3),只有影射。我則有什麼說什麼。對我的交代,他們多數似滿意。
3)在整個審查中,他們的言談:吉凶並重。對前者不幻想,對後者不懼怕。他們流露過,下面提出過要公審。這可能,似乎不會這樣辦的,即使如此,我也毫不在乎。
4)他們公開說過,出去的日子不會很久了。又說,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是幾個人的問題。我估計,我們四個人會一起處理(注4)。以我推測,他們未必抓到了黃、吳“武”“謀”“逃”什麼證據。

5)我寫的這點意事[思],路光可能理解得多一點(注5),因為前兩次你們來時,他的一句半句的說話就涉及到這方面的問題。路光這次可能不來。你們可把意思抄給他。不要給你媽說。以免增加她的負擔。此件絕對不可外傳。千萬,千萬!
我的淒慘這不說了,但願有面談之日(完)

只有這一片紙可利用,故寫得很簡單。我得知你們七一前後會來的。又及。


現在我找出這封信重新讀,好像又回到30多年前。

1971年9月24日,我的父親邱會作被“隔離反省”,從那以後很長時間我們不知他在哪裡,是生是死。“文化大革命”中許多老幹部被批鬥關押折磨去世後,實行嚴格保密,根本不通知家人。我們擔心這樣的事會發生在我們這裡。

1979 年底,我們接到公安部的通知,可以到秦城監獄探視關在那裡的父親。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天大的喜事,知道了父親還活在世上。遺憾的是,因為我在無錫工作,於次 日早上趕到北京不可能,錯過機會。1980年2月又通知可以到獄中探視時,我和愛人提前帶著不到兩歲的女兒匆忙趕到了北京。我們到了秦城監獄,看到了久別 十個年頭的父親。他非常消瘦,面色灰黯,衣衫襤褸,一付飽受折磨的樣子。但他思維清晰,目光有神,顯示出坦蕩不屈的神情。探視時間不到一小時,旁邊有公安 幹警監視,父親不可能說什麼“份外”的話。那一年6月,公安部又通知可以探監,我因正在外地出差,不能趕去。事後,我的兄弟把一個殘破的字條給了我。它是 父親私留了監獄裡囚犯借書時傳看的一張目錄紙的半張沒有歸還,利用它空白處和背面寫了一些話,偷偷藏在身上多日,已磨損的近乎破碎。紙上面沾滿了污漬,但 字跡清晰,意思明確。等到家人來探視的那一天,父親和子女們緊貼著坐在一起,任憑看守人員在旁邊盯著,全然無事一樣。父親察言觀色,趁著看守鬆懈之機偷偷 地把字條塞在子女的手裡,帶了出來,最後傳到我這兒。我仔細地看過之後,把它小心收藏,直至今日。

http://www.mingjingnews.com/MIBM/upimages/Book/P00000610.jpg
《邱會作家書》由明鏡出版社出版。訂閱網址:
http://www.mingjingnews.com/MIB/publisher/book.aspx?ID=P00000610


這個紙條原始地記載了一個被關押與世隔絕多年的人所知、所想,和對事態發展的推測。它雖然只有五百多字,卻把我們當時想要知道父親的狀況簡要地說明了。主要是:

1) 自一九七一年九月後,那場轟轟烈烈的批判揭發運動已歷經九年,雖然指責父親他們的“罪名”在鋪天蓋地宣傳,說得聳人聽聞,可居然對他拿不出什麼可信的證 據。父親說對自己有什麼問題始終是心中有數,這令我們放了心。那個震驚世界的“九一三事件”至今已過去四十多年了,仍然不公開相關檔案,像一個“謎”一樣 留在那裡。

2)揪著父親不放的問題是三個,即和林彪的 關係、反對毛澤東及“文化大革命”、單位裡死人的問題。這些被認為有據可查,坐實了案情。然而,它們卻都是人事歷史關係和具體工作上的問題。當權者想抓的 “要害”被父親概括成“武、謀、逃”三個字(即武裝政變,謀害毛澤東、企圖外逃),對這麼大罪行,卻不敢理直氣壯對他們正式提出,只是影射。那時,在全國 作了那麼多大批判,說出那麼多“證據”,扣上那麼多“帽子”,恰恰是“武、謀、逃”這最為關鍵處沒有舉出真正的證據。當權者雖然信誓旦旦,其實有些心虛, 在父親面前閃爍其詞,躲躲閃閃。我琢磨這一反常態的舉止,豈不是正好證明了父親的無辜。

3) 父親說,對他們的審查是軟硬兼施,吉凶並重。當權者自己想要公審,卻說是下邊提出來的,顯得有些虛偽。與此同時,又言稱不久就要釋放他,這種矛盾心態顯出 了沒有證據情況下的某種無奈。當然,這也可能是在對父親進行誘供,或是對自己手握他人生殺大權的一種炫耀。但無論哪種情況,都不那麼光明正大。這個早在公 審之前就由當權者預先欽定下來的內幕,令人感到它有政治報復和羞辱的意思,把法律當作打擊政敵的手段了。


我 剛拿到這張紙片時,反覆閱讀,思索著字裡行間的信息。父親說的“九一三”的情況,居然和當局的宣傳是如此天差地別。我提醒自己不要感情用事,畢竟父親是與 世隔絕多年的人,只在這個紙片上寫了簡單幾句話,事情還得小心觀察,要看真相如何。畢竟,最具權威的不是權力,不是高居權位者的意志,也不是蒙難者一方的 表白,而是事實!在社會公正和人類良知面前,它們必須公開。然而,事與願違,當權者躲閃了父親涉及“武、謀、逃”事實舉證,避開了“九一三”的認真查證, 急於對他定了罪。之後相關事態演化和真相的逐步披露,正是如父親當初在獄中判斷的那樣發展了下去,這令我驚奇不已。

當 時初讀這封信,我很悲哀。父親那句“我的淒慘這不說了”的話,道出了他受到的肉體摧殘和精神迫害。“文革”中對我們這樣的子女都不肯放過,往死裡整,更不 用說對待他了,這我深有體會。父親寫過這張紙條後幾個月裡,承受了密集的人身折磨,並被施以公審,判處16年有期徒刑。這對一個近70歲的老人來說是多麼 巨大的打擊。我曾想,父親要恢復虛弱病殘的身心,須要相當時日,也可能從此他就會默默無聞、終老到死。或許當局也是這麼認為,那些判罰會變成“鐵的歷 史”,不容任何人窺視內幕,可謂“蓋棺定論”了,即便釋放了父親,也永遠剝奪了他的話語權,哪怕是對他解除羈押也無妨了。

父 親在公審中剛被定下如此“彌天大罪”,判了長期徒刑,卻被立即釋放安置。這個突然而來的頗具戲劇性的事,對我來說是有思想準備的。父親曾寫道,“不管他們 用什麼方法,我都不害怕,因為我對自己有什麼問題始終是心中有數的。”仔細品味此話,看來他對自己以後要作些什麼,早已有了打算。

果然,父親剛剛有了點自由,在身體還很差的情況下,不顧治病養傷,立即開始了寫回憶資料。他克服各種困難,認真勤奮地工作,筆耕不止,直到2002年他89歲去世之前。

父 親留下了數百萬字的回憶遺稿、談話錄音、短文,專題著作、書信、日記等。他以親歷者的目光,重新審視反思了他經歷的80多年的中國共產黨革命之路,特別是 他親歷的“文化大革命”。父親在寫作之中走完了他生命最後21年的路,其中的艱難和辛苦,難於言表。但他竭盡晚年傾心之力,留下大量真實的史料,成就了他 一生中的最後奉獻。在這裡,我從父親那些年裡寫給我的幾十封信中選出20幾封,向讀者展示他的那段經歷,並把它們集成一部《邱會作家書》出版,以紀念為此 奮鬥到生命最後一刻的敬愛的父親的一百年華誕(1914——2014)。

這 些信的原始手跡影印件在書中全部展示了出來,但讀起來多有不便。我把每封信都用印刷體文字刊印、配以注釋,後面再寫一些背景情況介紹。希望這樣能夠有助於 讀者進行閱看和理解。父親的信按著時間順序先後排列,一一串起來,其中還插入了一些信中提及的手稿、信函、錄音稿和相關作品作為附件,把它們和那些信配合 起來看,更能顯示那20多年來父親的心路歷程和堅持不懈的努力。

2014年4月(本文為《邱會作家書》的代前言。刊於即將出版的《新史記》第20期)

注釋:

1,1971年中央專案組曾對邱會作等進行過審查。這裡指的是“文化大革命”結束後,1979年重新再對他們進行的審查。
2,指“同林彪的關係、反對文化大革命、總後機關在運動中有人死亡”等三個問題。
3,指“妄圖武裝政變”、“謀害毛澤東”、“外逃”等罪名。
4,指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四人。他們是中共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辦事組主要成員,於1971年9月被隔離審查。
5,路光,指邱會作的大兒子邱路光,程光的哥哥。



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2014年5月28日《歷史日報》


2014-05-29
作者 旧金山特约记者 王山 1989年6月4日,数千北京学生和市民倒在解放军的枪口前和坦克车的履带下;同一天,北京天安门广场上那一尊高贵而美丽的中国民主女神塑像,也被解放军的坦克推倒和碾碎。1994年…
2014-05-28
  原编按:2014年5月17日下午,在北京时尚廊书店举办了主题为“为什么恶劣行为总是政治成功的通行证?”的《独裁者手册》读书会,嘉宾为《炎黄春秋》杂志社总编辑吴思和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主持人为…
2014-05-28
  原编按:2014年5月17日下午,在北京时尚廊书店举办了主题为“为什么恶劣行为总是政治成功的通行证?”的《独裁者手册》读书会,嘉宾为《炎黄春秋》杂志社总编辑吴思和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主持人为…
2014-05-28
铁流来稿 题记:1957年的“反右斗争”所毁灭的不是中国55万知识精英,而是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正直与善良,信仰和追求,也彻底毁灭了中共自身。至使今日中国一天阴霾,一地污水,难以为继啊! 提起辛亥革…
2014-05-28
(作者龙剑宇,系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副馆长) 近段时间,有署名“卸甲一书生”(以下简称“卸”)的人对毛泽东的生活起居发起了全方位的“质疑”,对毛泽东的人格…
2014-05-28
  第三部分:真作假时假亦真   在经过复杂的诉讼之旅之后,我们来简单阐述一下相对来说更为轻松的传闻中的磨坊案。   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大体可以得出传说中的磨坊案的型态。   在弗里德里希大帝去…
2014-05-28
第二部分:功过自有人评说   一、案件的影响   在案件最终由弗里德里希大帝判决之后,整个欧洲一片欢呼,而普鲁士上层社会则愤怒异常。在1779年12月12日公众的反应明确反映在时人如下的记述中:“大队…
2014-05-28
   德国皇帝和磨坊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很广,谬传也很多。特别是贺卫方老师对该故事的传播贡献很大,虽然有很多错误,但也绝非五毛们所说的故意编造神话。近来又有师兄看到五毛对贺老师的攻击,特来向我…
2014-05-28
對如今的中國人,焦裕祿這個名字蒙上了厚厚的塵。如果不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在焦裕祿去逝50周年之際兩次到訪他曾任縣委書記的河南蘭考,提倡弘揚焦裕祿精神,很多80後、90後們或許根本不知道他的存…
2014-05-28
核心提示:所以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向统治者呼吁,真正地告别激进,改革才是唯一的告别激进的途径,所以我讲的这两个多小时,实际上就是在诠释梁启超的一句话,“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现政…
2014-05-28
方政 國符 89年的六四天安門學運已經過去25年,可在長安街上阻攔坦克的青年形象仍深入人心,另一名被坦克碾斷雙腿後,在重重脅迫下,依然堅持真相的方政,在海外重新起步,繼續推動中國的民主化。   …
2014-05-28
台灣網友 未署名 一九八九年,我國三,喜歡看報,尤其喜歡看政治新聞。此前一年,蔣經國過世,此前兩年,台灣剛解除長期以來的戒嚴令。 那年,李登輝的總統之位還沒坐穩。國民黨舊勢力正磨刀霍霍,凖備…
2014-05-28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郑汉良 香港NOW电视台就六四25周年进行的系列报导,一名前39军1164高炮团中尉李晓明在镜头前痛述当年奉命进入天安门广场清场的事迹时,不断流泪自责这是他毕生的耻辱,也是解放军的…
2014-05-28
新加坡記者林以君/泰國曼谷廿七日電 泰國是東南亞唯一未被殖民過的國家,這或許是泰國在民主化過程中走得更辛苦的原因之一。 曼谷市區「老城咖啡館」是泰式小確幸代表,爵士樂聲與復古桌椅都讓人可暫…
 
 
2014-05-28
严家祺先生。(RFA普通话部2009年图片资料) 25年已横跨四分之一个世纪,在这25年光阴里,一颗种子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一辈青年已两鬓飞霜,当年走上历史前台的知识分子都已垂垂老…
2014-05-28
苏晓康先生接受本台粤语部节目主持人严九鼎的专访。(粤语部图片) 举世震惊的六四事件已经过去25年,当年中国人的理想主义的激情,被枪弹洞穿,被坦克辗碎,中国的痛,还有中国人…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