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2013年11月30日《歷史日報》

2013-12-01
【毛泽东冥诞120周年专题】 明镜新闻网历史栏目编者按: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120周年冥诞。 毛泽东堪称对20世纪中国和中华民族未来具有最为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之一,随著当今中国社会矛盾加剧,发展路…
2013-12-01
母亲平反后,补发历年工资(“文革”中每月工资是原来的十分之一),母亲补发工资中我的一半(我和弟弟各一半),于1982年3月,在苏州灵岩山安息公墓为父母和姐姐买了三穴墓地。 整修前的林…
2013-12-01
【毛泽东冥诞120周年专题】 明镜新闻网历史栏目编者按: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120周年冥诞。 毛泽东堪称对20世纪中国和中华民族未来具有最为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之一,随著当今中国社会矛盾加剧,发展路…
2013-12-01
【毛泽东冥诞120周年专题】 明镜新闻网历史栏目编者按: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120周年冥诞。 毛泽东堪称对20世纪中国和中华民族未来具有最为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之一,随著当今中国社会矛盾加剧,发展…
2013-12-01
馬來西亞共產黨領導人陳平(左)在二戰中同英軍的合作到戰後發展為對抗 英國國家檔案館周五(11月29日)公布的最近外交部解密文件顯示,英國殖民統…
2013-12-01
Rfi 《十字架报》今天用3版刊出各角度报道,其中有韶山毛故居参观者对毛家财富的疑惑、毛故居后面贩售纪念品的商业街、毛雕像被特意调转面孔朝向台湾、东北老农对毛的赞誉、长沙天主教徒讲述毛…
2013-11-30
   1967年1月6日,上海率先发起了夺权运动,一批造反派以普通工人王洪文、王秀珍、潘国平、陈阿大和市委干部徐景贤等为首,在人民广场举行大会, 号称有百万人参加,宣布夺取市委、市府的全部权力,成…
2013-11-30
相貌英俊为张灵甫聚集了大量粉丝。也间接引爆了沂南与蒙阴间的“孟良崮争夺战”。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越来越多的人冲着张灵甫而来,蒙阴孟良崮特意炸开一处山洞,搞了一块“张灵甫展示区”,搜罗…
2013-11-30
(中央社台北30日電)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說「始皇帝五十一年而崩」,常有人以此認為秦始皇51歲去世。不過大陸史記還原古籍,「五」應是「立」,也就 是指秦始皇當皇帝11年。 中國網今天報導,大陸史記修…
2013-11-30
《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杨念群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给这本书起书名,有很多波折,最终是用了书中一篇文章的标题《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有一次朋友聚会,大家酒足饭饱之后突然有点像行酒…
2013-11-30
   有友人问我:假如宋朝发生爆燃事故,致数十人死亡,政府会如何处理?我回答说:拿相关官员问责是少不了的。今人念兹在兹的问责制、引咎辞职制,其实并不是西方舶来品,也不是新鲜事物,中国古时已…
2013-11-30
苏云,是陶行知为她取的名字,寓意为飘来飘去的一朵云,细品之下,总有那么一丝难言的苦涩与悲凉。作为项英的女儿,项苏云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仅12天,而关于母亲的记忆更近乎一片空白。“偶尔想起来也会…
2013-11-30
1965年11月10,姚文元发表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同一天,杨尚昆被免去了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职务。一个月后,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等职务的罗瑞卿遭到整肃。此后,…
2013-11-30
人类学家克罗伯(Kroeber)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天才成群地来(Come in a cluster)?189O年这一代的中国,似乎就印证了“天才成群地来”这句话。在这成群而来的学术人物中,有些是单打独斗…
2013-11-30
即使隔了30多年回头看,1978都是一个令人激动的起点,那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但“百废待兴”的另一面现实是:被“文革”洗劫的国家财政赤字严重,经济面临崩盘。   发展的起步颤颤巍巍…




明鏡歷史網敬告讀者:
為集中資源,更好地服務讀者,明鏡歷史網自即日起,滙入明鏡新聞網歷史專欄,敬請讀者前往,獲取更豐富的歷史資訊:
明鏡新聞網:
http://www.mingjingnews.com

明鏡新聞網歷史專欄
http://www.mingjingnews.com/MIB/news/news_list.aspx?ID=N03

原有的明鏡歷史網仍將保留,改爲重點推出明鏡的獨家歷史稿件;“歷史日報”也將保留,每天提供新網的歷史欄目所發稿件的摘要。

感謝讀者對歷史的關注,對明鏡歷史網的關注!愿與大家在明鏡新聞網歷史專欄重聚。我們期待得到您更多支持!


江澤民大秘賈廷安與軍中巨貪秘密交易

《名星》魯直人 專稿

背靠大樹 肆無忌憚

垮台的王守業中將何德何能?能夠在上司強力反對下,一邊腐敗一邊帶病提拔,他的仕途為何如此通暢條達,背後所倚靠的大樹和命運中依仗的貴人又是何人?

說出來能驚倒一片,此人就是王守業的同鄉、當今位至上將、總政治部副主任、曾任軍委辦公廳主任、中共最顯赫的大佬江澤民的秘書賈廷安。

1952年生人的賈廷安,與王守業是小同鄉,也是河南葉縣人,出生地常村與東北方向的王守業老家距離幾十里地之遙。葉縣,就是典故上常用的“葉公好龍”的 那個縣,除去賈廷安和王守業這兩個讓家鄉人驕傲的軍中名人之外,中共十八大上年齡最老的代表、80年代曾任北京市市長的焦若愚,也是葉縣人。據有限的資料 顯示,改變賈廷安的命運,並讓他獲取上將的人生機緣,是他在1972年高中畢業後,適逢四機部的4057廠招工,在時任大隊支書的大哥賈廷寅幫助下,被招 工進入工廠。4057廠是中國第四機械工業部直屬軍工廠,“文革”期間,四機部先於葉縣黃瑩坡設立“五七”幹校,後又建立4057廠,專門生產製造軍用電 台,並逐漸形成一個有兩千多人的三線廠小鎮。據知情老工人說,賈剛進廠時只是個鍋爐工,但勤奮好學,文筆頗佳,並得到了當年前來視察的四機部部長王錚的賞 識,後來考上大學,幾年後大學畢業,直接調至四機部辦公廳工作,歷經王諍、錢敏、張挺幾位部長,終於在江澤民當部長時得到重用。後江澤民調任上海市長,帶 著賈廷安同赴滬上,成為上海市長、市委書記江澤民的秘書;1988年,賈廷安任上海市委辦公廳副主任;1989年6月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秘書、辦公室主 任;1989年11月任中央軍委主席秘書;1994年任中央軍委辦公廳副主任兼軍委主席辦公室主任。2003年12月起出任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又調任解 放軍總政副主任。2005年7月他被授予中將軍銜,同時也是軍委紀委的領導人之一。2007年10月,在中共十七大上,賈廷安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但排名 為最後一位,可見人脈還不是很旺。2011年7月,賈廷安晉升上將軍銜,而且是六名晉升上將中唯一一個非行伍出身的官員。另據說,在完成了從農民到將軍的 轉變之後,賈廷安曾回鄉探親,專程到縣高中看望了當年的語文老師,對其表示感激之情。而兄長哥哥賈廷寅一是助弟發跡有功,二是朝裡有人好做官,遂升至葉縣 公安局任職、再升至平頂山市公安局政委,現任平頂山市人大副主任。


賈廷安

張金昌回憶,自己於1995年8月退休後,王守業雖未當上部長,但把持著營房部,並利用能參加軍委常務會議討論營房有關議題的工作之便,攀附老鄉,投機鑽 營,接近並拉攏了小自己九歲、時任軍委辦公室副主任的賈廷安,先從吃請開始,然後禮尚往來,稱兄道弟,打得火熱。幾個月後,賈廷安竟以軍委領導辦公室的名 義,正式打電話給總政領導,讓報王守業為營房部部長。果然不久,1996年1月,中央軍委正式任命王守業為總後勤部基建營房部部長、全軍房改領導小組辦公 室主任。在此之前,有人告訴張金昌,說王的不少親信在各大軍區散布,王守業肯定是營房部部長了,因為賈廷安給總政、總後都打了電話,指定要提他當部長。後 來,在與退下來的總後領導交談時,張金昌問道:“當年多次向你匯報過王守業道德敗壞、品質惡劣,為什麼他還能當部長?”這個原來也不贊成王守業提升、但又 說了不算的總後領導說:“你不知道,當時江辦是打了電話的。”張說:“不就是江澤民的秘書打的電話嗎?”這位老領導無奈地說:“他的電話當然是代表江辦 的。”

多年以來,賈廷安以“江辦”的身分說話,可謂權勢顯赫,一言九鼎,於此可見一斑。

中央軍委有個規定,凡是在總部二級部正職崗位上滿五年不到退休年齡的,要麼提升,要麼平調交流出去。所以,王守業在營房部部長崗位幹到了第四年就著急了, 到處托關係,攀上層,找老鄉。但由於他人品太差,在總後黨委討論他提為總後副部長時,幾次被大多數成員否決。為此,總政還專門來考察過,考察的結果,王是 倒數第二名。這時候,有的領導比王守業本人還要著急,因為王如果扶不上去的話,就對不起王給予他們個人和全家人的恩惠。

眼 看著在總後上位已無可能,王守業又考慮往外發展。2001年3月,賀龍唯一的兒子、已是中將的海軍副司令員、剛及55歲的賀鵬飛突然心梗死亡,空下來一個 職位。於是天賜良機,王守業的好運氣又來了。上面有人拉,下面有人抬,王守業開始往這個空缺的職位謀劃,並且如願以償地直接由營房部長轉而當上了海軍副司 令員。對此,總後上下議論紛紛,很是震驚,有人說:“總後黨委討論王守業提升問題,幾次都通不過,反映這麼差,怎麼反而高升了呢?”還有人說,“簡直太神 了,肯定上面有人!” 如以“四年一晉升”的規定計算,一名少尉要晉升為大校一般需20多年,校官到將軍則是最難跨越的門檻。至1995年,王守業已是總後勤部基建營房部部長和 少將軍銜。有人戲稱王守業在部隊升得快,簡直就是“開著直升機上去的”。

軍委高層元老洪學智聽到王守業高升的消息後,曾兩次說過:“王守業到海軍去當副司令員,他憑什麼呀?他懂海軍嗎?不懂海軍到海軍當副司令員,那海軍不是遭孽了嗎?!”
(《名星》第4期)

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敬告讀者:請前往明鏡新聞網歷史專欄



明鏡歷史網作爲明鏡新聞出版集團旗下的媒體之一,創辦已經兩年,得到越來越多讀者的肯定和關注。

現明鏡集團新網站已經開通,運轉良好,其中開設了歷史專欄。為集中資源,更好地服務讀者,明鏡歷史網自即日起,滙入明鏡新聞網歷史專欄,敬請讀者前往,獲取更豐富的歷史資訊:

明鏡新聞網:
http://www.mingjingnews.com

明鏡新聞網歷史專欄
http://www.mingjingnews.com/MIB/news/news_list.aspx?ID=N03

毛澤東120周年冥誕即將來臨,如何評價這位在上個世紀影響中國歷史走向和億萬人命運的最重要人物,隨著中共治下社會矛盾加劇,“擁毛”和“非毛”的交鋒更加激烈。明鏡新聞網歷史專欄將自即日起,推出“毛澤東120年冥誕”專題,集中推出剖析毛澤東功罪、論述毛澤東遺産的重頭文章,加入海內外討論。

原有的明鏡歷史網仍將保留,改爲重點推出明鏡的獨家稿件;“歷史日報”也將保留,每天提供新網歷史欄目所發稿件的摘要。

感謝讀者對歷史的關注,對明鏡歷史網的關注!愿與大家在明鏡新聞網歷史專欄重聚。我們期待得到您更多支持!

明鏡歷史網編者

2013年11月29日《歷史日報》

2013-11-30
高文謙《晚年周恩來》選載(34) 明鏡編者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10月14日刊登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李捷題為《駁對毛 澤東的醜化》的文章,旅居紐約的學者、《晚年…
2013-11-30
【明镜新闻网毛泽东冥诞120周年专题】 华盛顿 — 宁馨:欢迎回到焦点对话。习近平执政以来,不断有言行显示他和毛泽东的精神血缘。他提出“不能用后三十年否认前三十年”;经常引用毛泽东诗词和语录…
2013-11-30
【明镜新闻网毛泽东冥诞120周年专题】 华盛顿 — 宁馨: 欢迎回到焦点对话。说到毛时代,人们很难不想到大跃进,大饥荒,反右,文革这些给中国人留下无数伤痛记忆的历史。早在1978年,中共就根据邓小…
2013-11-30
【明镜新闻网毛泽东冥诞120周年专题】 华盛顿 — 美国之音编者按:美国之音焦点对话节目在十一月一号播出的讨论毛泽东历史定位的特别节目引起观众强烈反响。应许多观众和读者的要求,焦点对话主持人宁…
2013-11-29
“玉兔”号月球车登月示意图 “阿波罗11号”飞船1969年首次把人类送上太空,登月宇航员与地面指挥中心一段关于寻找“嫦娥”、“玉兔”的对话录音最近在互联网上走红。而中国首台月球车“玉兔”…
2013-11-29
   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有云“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很生动地写出了历史上…
2013-11-29
核心提示:数百人死于这场内斗。黑色幽默的是,内斗的双方号称保卫的是同一个领袖。多年后,参与其中的大多数人不愿再触碰这个伤疤。 市区杨家坪老旧的这处居民院里,丰饶的绿植隔离了喧哗的车流。席…
2013-11-29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作者对长征路线的实地考察和对党史资料的系统梳理,对红军长征的基本内涵和红军长征史研究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作者简介:石仲泉(1938-),男,中共中…
2013-11-29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作者对长征路线的实地考察和对党史资料的系统梳理,对红军长征的基本内涵和红军长征史研究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作者简介:石仲泉(1938-),男,中共中…
2013-11-29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号称“富有四海”,坐拥世间富贵荣华。可是,以皇帝的身份崇尚节俭,并且毕其生如一日的,道光帝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他不仅把节俭看成是 人生的乐趣和目标,并以此作为衡量大臣能力和品…
2013-11-29
摘要:皇姑屯事件是近代中外关系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涉及的范围较大、造成的影响较大、探究争论的时间较长,本文拟就皇姑屯事件制造者的不同说法进行分析,大致分为三大部分:第一,简述该事件发生的经…
2013-11-29
中國人民、亞洲人民、世界人民還記得有一個日本共產黨嗎?可能還有很少的人記得,但記得也沒甚麼意義,因為成立於一九二二年、只比中國共產黨小一歲的日本 共產黨,早已在日本國內外都沒有了影響力。儘管…

老作家蕭軍百萬字日記揭開延安一角

《新史記》記者 高伐林

【他或許不是中國最有名氣的作家,但肯定可以列入中國最有個性的作家之一;
他或許不是中國最高產的作家,但肯定可以列為中國經歷最豐富的作家之一。】

2007年,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作家蕭軍百年誕辰之際,我在對其幼子、著名攝影家蕭燕進行專訪之後,這樣寫道。

今年,蕭軍煌煌百萬言的《延安日記》(上下冊)在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更驗證了上述論斷。我再次採訪了住在美國費城附近小鎮的蕭燕。


《延安日記》精裝本(牛津大學出版社)

“半部中國現代文學史”

年輕一輩對“蕭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嗎?很多年過半百甚至花甲的人,對蕭軍也未必熟悉。這個名字的消失,比中國64年前那次政權交替更早。“文革”過 後,1979年已近皓首之年的蕭軍重返文壇自我調侃:“從1949年起,我就被埋在土裡了……我是會說話的‘出土文物’。”

蕭軍,與同樣來自東北的女作家蕭紅的相識、相戀、同居,令多少人艷羨!蕭軍的《八月的鄉村》被譽為“中國的《鐵流》”,而蕭紅的《生死場》讓魯迅斷言她“是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他與蕭紅的分手,又讓多少人嘆惋;

蕭軍,是魯迅最悉心提攜的東北青年作家,魯迅回答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最優秀的左翼作家有哪些?”的問題時,列舉了茅盾、葉紫、艾蕪、沙汀、柔石、郭沫 若、田軍——田軍就是蕭軍。魯迅為《八月的鄉村》寫序,推動出版;魯迅下葬時,蕭軍是16位抬棺者之一,是萬人送殯的總指揮……

蕭軍,在延安深受毛澤東禮遇,是他的倡議,啓發了毛澤東決定召開延安文藝座談會,並點名讓他第一個發言;但蕭軍又為中共必欲去之而後快的王實味仗義執言,在一次大會上“舌戰群儒”,辯論了六個鐘頭;

蕭軍,40年代後期在東北解放區受到嚴厲批判,被稱為中共掌權後文壇“第一場鬥爭”,從此他就基本上被封殺、消音……

有文章說:“在現代文學史上,沒有一個人像蕭軍這樣特殊,牽涉那麼多重要的史實和人物,他像一個張開的蛛網,串聯起一系列中國現代文學史重要的片斷”;“我們可以把他看作半部中國現代文學史”。

記者認識蕭軍的幼子蕭燕已經16年——1997年,他的黑白照片《鑒》(Reflection)榮獲美國攝影協會第64屆威明頓國際攝影大展的最佳紀實類金獎。

“文革”前蕭燕在清華附中讀初中,1968年下放到山西太谷縣插隊,“文革”後他到中國人民大學校刊工作,從新聞系函授畢業;曾任中國《國際商報》專職攝 影記者。1987年他來到美國,在北美衛星電視公司、傳訊電視搞攝像。自2001年起,他擔任香港鳳凰衛視駐華盛頓記者站的攝像師,進出白宮、國會山,拍 到無數獨家新聞,在中國大陸的知名度也日漲。2003年,他是僅有的兩名跟隨美軍進入巴格達的中文媒體記者之一。2006年,他從鳳凰衛視辭職,重新當了 自由攝影師;2008年,他應邀回國拍攝了北京奧運火炬在全中國的接力傳遞……他講過很多有趣的經歷,但是這次,記者專門請他介紹他父親及其日記。

蕭燕說:“我爸爸晚年不寫回憶錄——有很多人勸他寫,說你這一生經歷的事兒太多了、太豐富了,太寶貴了,不寫下來多可惜啊!但他說,寫回憶錄,如同是在揭 已經長好的瘡疤。對別人,也許是沒什麼,而對於我自己,那確是血淋淋的現實啊!雖然有些人當年傷害過我,但他們的子孫卻沒傷害過我啊!我應當為這些孩子們 著想。”
不過,非常難得的是,經歷過“文革”焚書坑儒的劫難,蕭軍早年在延安和東北時期的30幾冊日記卻奇跡般保存下來了。

寫日記難,出版日記也難

蕭軍有寫日記的好習慣。這部《延安日記》的第一篇是1940年8月15日——那是他來到延安的整整兩個月的的日子;最後一篇,結束在1945年11月10日,他前一天向毛澤東告別,帶著全家出發去東北。

蕭燕告訴我:父親在陝北能堅持將日記寫下來是很不容易的。邊區條件艱苦,他有時領不到筆記本也領不到紙,筆、燈、燈油也都告罄,要到處設法。他非常珍視自 己這些記錄,離開延安去東北時,他將日記、作品手稿、剪報,以及延安抗敵協會、魯迅協會自己編過的雜誌報紙,拿油紙裡三層外三層地捆扎起來,隨身帶走。長 途跋涉要求輕裝,但是他說,這些都是我的生命,絕不能丟棄!“兩頭騾子,一頭馱著三個孩子,一頭馱這些資料。有一次過河,騾子失蹄翻到河裡,我哥當時四五 歲,頭朝下掉到河裡差點淹死……還好,這些資料沒落水……”

日記從陝北帶到東北,又從東北帶到北京,到了“文革”在劫難逃,全被抄走,文化局專案組要從中細細找他的罪狀。蕭軍在1969年3月26日的“交代”中寫 道:“當我若干年前寫下這些日記時,並沒想到給第二個人——連我的妻子也在內——看,更沒想到後來會被抄家而今天竟被作為‘罪證’之一向廣大群眾公 佈。……不過既然公佈了,也就公佈了吧。”
文化局革委會有位姓葛的副主任,對蕭軍有好感,也能掂量出這批日記的分量。他以“罪狀”爲名好好保存下來,“文革”後完璧歸趙。30多本日記失而復得,對蕭軍來說不啻救命之恩!他對葛十分感激,後來還時有來往。

不過那時候,蕭軍的子女們都不知道、更沒有讀過,直到蕭軍1988年去世之後,蕭燕才知道有這麽多日記。蕭軍晚年由蕭燕的二姐蕭耘擔任他的秘書,在他過世 之後,文藝界領導人指示要出蕭軍的全集,便由她牽頭,動員家人開始整理所有的文稿、日記和書信,輸入電腦,“那時電腦還不普及,先是要抄在規格統一的大紙 上,再慢慢打好字……花了好幾年啊。”

送 有關部門審查又用了幾年。因爲作品大都出版過,審查的重點便落到日記上。身在海外的蕭燕對審查經過不甚瞭解,只知道總算基本上放行了。2007年,蕭軍誕 辰百年之際,在現代文學館舉行了蕭軍紀念研討會,全國研究蕭軍的學者、專家,以及蕭軍的家屬都參加了,《蕭軍文集》20卷也趕在這時出版了,放在書架上是 一大排。沒想到,有關部門只同意前14卷公開發行,後六卷是書信和日記,都不讓公開銷售。爲什麽?蕭燕說:“主要原因,不外乎一個是牽涉很多人隱私,一個 是涉及敏感話題。”

在此之前,2006年,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人與人間——蕭軍回憶錄》,輯入一些日記和蕭軍早年寫的一些回憶錄,三封毛澤東給他的信的手跡也第一次面世。

蕭燕告訴我,父親從來不跟子女談過去經歷。子女比較全面地了解他,是拜“文革”之賜:“1966年,我父親被關押,還挨打,要他‘坦白罪行’,他就寫了關 於他自己整個一生的材料,交給當時的市委學習班。他要求我們每個孩子都要自己抄一份,說這份東西也是給你們子女的一個交代:你們的父親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 人?那時候我每天抄啊抄,30萬字啊!抄完了,也就瞭解了父親,我們家所有這些孩子,對父親的信任沒有一個動搖的,都是死保到底。”

蕭燕很惋惜,插隊年月把父親的30萬字“交代”遺失了,“好在大部分東西在《蕭軍文集》裡都有了”。(《新史記》雜誌16期)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周恩來想獨善其身,毛澤東索性把他徹底拉下水


高文謙《晚年周恩來》選載(34)


明鏡編者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10月14日刊登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李捷題為《駁<晚年周恩來>對毛 澤東的醜化》的文章,旅居紐約的學者、《晚年周恩來》一書的作者高文謙,隨即發表了反駁文章《中国若进步,必须彻底批毛》。這將十年前出版、引起巨大轟動 的《晚年周恩來》(明鏡出版社)再次引入人們的視野。在毛澤東冥誕120周年即將來臨,對毛澤東的評價之爭更加激烈之際,重溫和反思該書所披露的毛周二人 在各自生命的最後十年、也是對中國命運至關重要的“文革”歲月中錯綜複雜的關係,確有參考價值。這部著作,多位中共高官儘管並非都同意其觀點,也都承認,其史料“没有编造”。明鏡新聞網繼續選載部分章節。




《晚年周恩來》(明鏡出版社)作者高文謙


十天之後,周恩來終於打破緘默,對劉少奇一案正式表態。一九六八年九月二十五日,周執筆起草了由他本人和陳伯達、康生、江青共同簽名上送的報告,把劉少奇所謂歷史上三次叛變的“罪行材料”送給毛澤東、林彪審閱。報告稱﹕“劉賊少奇是長期埋伏在黨內的大叛徒、大工賊、大內奸、大特務、大漢奸。現在專案組所掌握的人証、物證和旁證材料足以證明劉賊是一個五毒俱全、十惡不赦的反革命分子。” 不僅如此,周氏知道在劉的問題上,是毛澤東在政治上對他的一次考驗,江青不過是毛的傳聲筒,他只有按照江青的口徑表態,才能過關。為此,他在劉少奇被捕叛變“罪證材料”的傳閱件上也批了一大篇話,表明自己的政治態度,回應江青。他寫道:

我完全同意你的批注和看法,我也是以無比憤怒的心情看著、想著、批注著這三本劉賊叛賣我們黨和犧牲同志們的材料。

劉賊是大叛徒、大工賊、大內奸、大特務、大漢奸,真是五毒俱全、十惡不赦的反革命分子!

我們要首先歡呼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親自發動和領導的這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沒有這種大革命,怎樣能夠把劉賊及其一伙人的叛黨賣國、殺害同志的罪狀,挖得這樣深,這樣廣?當然我們還要繼續挖下去,不能有絲毫鬆懈,不能失掉警惕,如果挖不完,我們要交給後來人!

我們要萬分感謝林副主席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把毛澤東思想、毛主席聲音(語錄)廣泛地傳達到幾百萬解放軍和幾億勞動人民中去。沒有幾億勞動人民和幾百萬解放軍戰士掌握了毛澤東思想,如何能夠發動這場有億萬革命人民參加的自下而上又是自上而下的文化大革命?毛澤東思想的傳播,毛主席聲音的傳達,毛主席指示的執行,這是考驗我們夠不夠做一個共產黨員,能不能保持革命晚節的尺度。在這點上,我們要向你學習!我更要向你學習!(江青閱後在此處批道﹕向恩來同志學習!共勉勵,保晚節!)

儘管周恩來在批語中狠狠地踹了劉少奇一腳,所用的語言和江青如出一轍,並且用相當肉麻的言詞向毛澤東表態效忠,對文化大革命大唱讚歌,吹捧林彪和江青兩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但並沒有打消毛內心對他的疑慮,因而不想輕易放過他。為此,毛有意指定由周恩來在隨即召開的八屆十二中全會上代表中央作關於劉少奇歷史問題的審查報告。這一手十分老辣,既然周在這個問題上態度曖昧,想獨善其身,那就索性把他徹底拉下水,讓他為劉少奇一案承擔歷史責任,以後即使翻案變天,周也是有口難辯。為了在政治上保持自己的晚節,周恩來明知這是一杯苦酒,也只好硬著頭皮喝下去,為毛澤東火中取栗,扮演了幫凶的角色。

一九六八年十月,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批准了周恩來代表中央所作的《關於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罪行的審查報告》,並通過決議,宣布“把劉少奇永遠開除出黨,撤銷其黨內外一切職務,並繼續清算劉少奇及其同伙叛黨叛國的罪行。”這件事成為周氏在文革中一大歷史污點。知夫莫若妻。前面鄧穎超所提到的就是指的這件事。她曾對中共黨內一批總想“揚周貶毛”的老幹部說過這樣的話﹕你們不要這麼搞,恩來什麼時候反對過毛主席?他這個人你們不是不了解,路線對了,他就對了,路線錯了,他就錯了。你們那樣說,那樣搞,無法向歷史向後人交代麼。應該說,鄧穎超在這一點上還是有點自知之明的,知道有些事情在歷史上是迴避不了的,也無法為自己的丈夫辯白,只能聽任歷史來評判。

在本章結束之前,圍繞著涉及周恩來歷史責任的專案審查問題,再選幾個引起海內外關注的案子作點說明。目前坊間流傳一種說法,說周恩來在處理王光美的問題上,主張處以極刑,而被毛澤東保了下來。這種說法在海外學術界很有市場,被廣泛引用。更有人移花接木,指周比毛更惡,主張殺掉劉少奇,言之鑿鑿。以作者曾在大陸多年從事文革史研究的經歷,翻閱了大量當年的歷史文獻,其中包括許多被列為絕密的檔案,並沒有看到過“此人該殺”一類的原始批件。這只是一種道聽途說,以訛傳訛,拿不出確鑿的證據來,同時也太不瞭解毛、周各自的為人。

應該說,在整劉少奇的問題上,毛澤東是主謀,周恩來是跟著幹的,更確切地說是被毛拖下水的。毛雖執意要在政治上置劉少奇於死地,卻不願意揹上公然殺他的罪名,這是他對待政敵的一貫作法。無論是在建國前對張國燾、王明,還是建國後對彭德懷都是如此。

在毛澤東看來,根本用不著幹這種脫了褲子放屁的蠢事,只要在政治上宣判這些人的死刑,然後給他們吃飯、拉屎、睡覺“三大任務”,一直關到死完事。這樣既在政治上達到了目的,又不必在歷史上承擔罵名,還可以顯示毛本人的“寬宏大量”。當劉少奇在監禁之中患了急性肺炎,高燒不退,毛就曾批示﹕政治上劃清界限,生活標準不降低。 應該說,毛所慣用的這一手,比斯大林為了除掉自己的政敵而在肅反擴大化中大開殺戒更為陰毒老辣。
既然毛澤東不想殺劉少奇,一向善於觀風而又很會做人的周恩來實在沒有什麼必要再出來充當惡人,這並不符合他一貫的為人處世之道。這一點,從他對處理劉少奇與鄧小平專案大相徑庭的態度上,也可以看出來。這並不是他有意厚鄧薄劉,而是他在看毛澤東的臉色行事。文革一開始,毛澤東在一面批鄧的同時,一面又在私下談話中多次表示對劉、鄧要有所區別,要把兩人“拆開來”。周是個聰明人,豈有看不出毛的用心之理?所以在處理鄧小平專案的問題上,周自然有了較大的迴旋餘地,可以不大理會林彪、江青的態度。

比如,鄧小平專案組當時曾要求周恩來對鄧本人歷史上的幾個“疑點”提供線索,進行“幫助指導”。他先是把這份報告壓了下來,不予理睬,後又在鄧入團、轉黨的問題上,親自出來作證明。在鄧下放江西的問題上,周氏也作了格外關照,堅持把他安排在南昌附近,在生活上給予照顧。在盧山會議毛、林交惡以後,周更是乾脆趁機把鄧小平專案組撤銷掉了。
至於目前海內外流傳周恩來主張殺王光美的說法,則並非空穴來風,而是事出有因。劉少奇平反後,他的子女在回憶文章中提到當時林彪、江青一伙要給王光美判死刑,毛澤東批了“刀下留人”。不過,根據作者所接觸過的檔案材料和訪問有關知情人,情況並非如此。事實上,當時主張殺王光美的,是江青而不是周恩來。不過江青並沒有在正式會議上提出,而是個別同毛講的。 後來在一九七0年六月間,劉少奇、王光美專案組向中央正式報送了《關於王光美特務罪行的審查報告》,提出﹕“鑒於王光美是一個長期隱藏在我們黨內的美國戰略情報局特務,罪行嚴重,建議永遠開除她的黨籍,並依法懲辦。” 在這裡,專案組並沒有言明其中所謂“依法懲辦”,是處死還是判刑。

對此,當時在中央主管這一專案的江青首先作了批示﹕“擬同意。”然後送給毛澤東、林彪、周恩來、謝富治、汪東興審批。林彪批了“同意”;周恩來則批示﹕“應予判刑。”最後,毛在上面批了一段話﹕“暫時還不宜判刑。一切這類專案,對罪犯都宜調研從嚴,處理從寬,保護犯人,使他們感覺有出路,以便保留活證據,對將來有利。此事請中央一議。” 其中“保留活證據”便是所謂“刀下留人”的由來。就這樣,王光美一直被關押在秦城監獄,直到毛死後兩年多才被放了出來。

歷史總是在不斷捉弄人的。毛澤東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翦除掉心腹大患劉少奇後,到頭來卻發現扶植起林彪這樣一個更加難於駕馭的對手。這完全打亂了毛原本想通過召開中共九大來鞏固文化大革命既成格局的部署。實際上,九大召開之日,就是毛、林兩人在政治上分道揚鑣之時。在刻意營造的“團結、勝利”的表面氣氛之下,新的一輪黨內權力鬥爭已經悄然展開。在這種情況下,早已被文革亂局弄得心力交瘁的周恩來還沒有來得及稍稍喘一口氣,就被捲入到另一場你死我活的角鬥之中。

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2013年11月28日《歷史日報》

2013-11-29
——毛泽东与中共早期革命活动述评 【毛泽东冥诞120周年专题】 明镜新闻网历史栏目编者按: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120周年冥诞。 毛泽东堪称对20世纪中国和中华民族未来具有最为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之一…
2013-11-29
——毛泽东与中共早期革命活动述评 【毛泽东冥诞120周年专题】 明镜新闻网历史栏目编者按: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120周年冥诞。 毛泽东堪称对20世纪中国和中华民族未来具有最为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之一…
2013-11-29
——毛泽东与中共早期革命活动述评 【毛泽东冥诞120周年专题】 明镜新闻网历史栏目编者按: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120周年冥诞。 毛泽东堪称对20世纪中国和中华民族未来具有最为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之一…
2013-11-29
1983年的姜民哲(音),他供認參與了一起暗殺韓國總統的陰謀。 前韓國國家情報院副院長羅鍾一寫書記錄了一名朝鮮特工的悲慘命運。 《紐約時報》中文網日前發表文章,題為:被祖國遺忘的朝鮮…
2013-11-29
高文謙《晚年周恩來》選載(33) 明鏡編者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10月14日刊登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李捷題為《駁對毛 澤東的醜化》的文章,旅居紐約的學者、《晚年…
2013-11-29
「弑母」者張紅兵 在檢舉材料的最後,丈夫和兒子寫下了相同的建議:槍斃方忠謀 本刊記者/徐天 1970年2月13日,大年初八,一個滴水成冰的日子。 午夜時分,安徽固鎮衛生科科長張月升帶領縣公檢…
2013-11-29
   2001年3月下旬,曾经看押江青的女兵李红拿出尘封了22年的已发黄的日记,道出了她眼中的江青,在燕山脚下的秦城监狱等待共和国审判日子里的点点滴滴。   “江青也是一个女人” 1978年…
2013-11-29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数千年农业文明长时期独占鳌头,引领世界。然而自从西方新社会生产力出现后,中国实际上就面对一个原本并不艰难的选择:怎样在农业文明基础上增加一个工业的、商业…
2013-11-29
有人说,我们青春无悔;有人说,我们劫后辉煌;有人说,我们是苦难与风流的一代。我要问,这一代人敢不敢正视自己的经历与良心?   三十年前,近千万学生青年自称为(或被封为)红卫兵革命闯将,使神州…
2013-11-29
毛派武装发动的多起攻击行动中,女兵和男兵一起在一线战斗 印度政府与毛派反叛武装的斗争已经持续了数十年。毛派武装将毛泽东思想奉为政治…
2013-11-29
在前两次节目中,为您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14万中国劳工艰辛地飘洋过海来到法国北部和比利时的一战前线,有许多可怜的中国人在到达欧洲前就在旅途中病死冻死。在今天的节目中,就为您介…
2013-11-29
毛泽东思想在上世界六·七十年代曾经风靡一时。 据媒体披露,被控囚禁三名妇女长达30年的一对夫妇曾经是伦敦一个毛主义团体的成员。 这一报道再次…
2013-11-28
   国内一些论坛讨论钱锺书的翻译水平时,有人以“御用翻译”来称呼1949年后的钱锺书 ,言语中不无讥讽。一位以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闻名于世的学者、作家,为何被冠以“御用翻译”的头衔呢?这还得从…
2013-11-28
   为写“奚啸伯往事”一文做资料准备的时候,我意外地发现:这个1957年被划为右派分子的名伶,在公开场合居然没有说过一句反党的话。我托在石家庄 工作的朋友去查阅相关材料,得到的回答是——1957年…
2013-11-28
淳熙十六年(1189),宋孝宗传位儿子光宗,这位南宋第二代皇帝也步宋高宗的后尘,做上了第二代太上皇。谁知宋光宗即位不到三年,就患上了精神病。在专制政体下,既然不能说皇帝没穿新衣,当然更不能说他…
2013-11-28
一   齐燕铭是五十年代周恩来最为得力的行政助手,数年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总理办公室主任,其间1955年曾患重病休养,逐渐在身体条件上已不堪繁重的机关管理事务。1959年底文化部副部长兼党组书记钱…
2013-11-28
(中央社台北28日電)英國清教徒開啟了美國慶祝感恩節的傳統,但事實上美國多位總統都曾提出感恩節日,但確切日期幾經演變,前總統林肯先將此節日訂於 11月的最後星期四,小羅斯福再訂為11月的第4個星期四…

“紅二代”擁習但不想樹大招風

《新史記》特約記者 孫茹星
“紅二代”擁戴習近平,對習而言是福是禍?

分析人士認爲,從習近平掌控權力的角度考慮,最理想的狀況莫過於,充分利用“紅二代”有力的支持,夯實自己的執政基礎,但不能當他們的“代表”,被其利用 甚至綁架,自己的決策和政見不能被“紅二代”牽著鼻子走——這不僅是因為黨內還有強有力的“團派”、“江派”等不同政治派系,要統籌、平衡;還因為“天下 沒有白吃的午餐”,“紅二代”支持的深層動機,並不像他們表達出來的那麼“高尚”,他們是有所圖的;更根本的原因是:“紅二代”雖然祭起“公正”“平等” “大多數人利益”等等旗號,但他們與民衆的利益並非一回事,甚至還尖銳對立。如果被看成“紅二代”的代表,就不僅失掉自由民主派精英的支持,更失去廣大民 衆的信任。

有關“紅色貴族”的話題仍然是網民最熱議的話題之一。西方媒體不僅報道了溫家寶家族坐擁至少27億美元資產,習仲勛家族乃至八位元老家族的財富也一度成為 輿論關注熱點。無法否認,“紅二代”中相當一部分人憑藉著強大的政治背景和關係網從事著利潤豐厚的商貿業務。習近平禁止媒體和民衆討論“權貴資產階級”, 等於是向這種趨勢再度開放。

京城千名“紅二代”以“延安兒女”的名義集會,“紅二代”聽聞之後歡樂同慶,但鮮明對照的是,很多非“紅二代”十分反感。獲知習近平“南巡講話”的不少人 也表示,對習近平的改革和中國的憲政前途不能抱太大希望了,因爲習近平在其“南巡講話”所透露的思路,證明他還是一個舊王朝和舊制度的迷戀者與維護者,甚 至比江澤民前幾年私下所講“從赫魯曉夫到戈爾巴喬夫都是改革派”的論點,還要保守,還要倒退。

分析人士說,習近平為什麼要竭力維護蘇共模式,他提出“男兒”論點所為何來?就由於他這個“紅二代”就是被狼奶養大的,連他的上台,也與這樣的蘇聯模式有著直接關係。他才對這樣的專制模式有著天然的親切感、同情感;就連他出國訪問第一站,都要選定俄羅斯。

政 治評論家指出:從千人團拜會慶賀“理想恢復”、胡木英所說“能看著父輩流血犧牲打下的江山就這樣和平演變的丟掉嗎?”到習近平的“南巡講話”,都令人驚 悚:原來“紅二代”所信奉、所迷戀、所維護的理想,依舊是充滿極權、殺戮、謊言和暴政的蘇聯模式。他們的理想,就是通過習近平堅持這樣的模式,保住其特權 與豪富萬年不變的紅色江山。

“紅二代”的言論行動,引起越來越多人們的警惕。
人們警惕了,習近平是否警惕?

對內強化,對外淡化

紀碩鳴在《亞洲周刊》發表《紅二代對習近平的復興期望》的採訪記,為我們介紹了一位“紅二代”——與習近平有基本相似背景的賈虹生。賈認爲:習近平接連幾 次重要講話,“我的解讀,是在恢復共產黨文化,是重申和弘揚共產黨文化,包括第一次在復興之路參觀以後講中國夢,實際上講的是信仰。”

賈虹生的父親賈拓夫1928年入黨並經歷過長征,是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曾任國家計委副主任、輕工業部長等職。毛澤東曾稱讚他是“黨內賈寶玉”、“陝北的才子”。是習仲勛的戰友和部下,1962年一起被打成“習賈劉反黨集團”。

賈虹生1943年生在延安,1952年隨父來到北京。他認為,中共從來就沒放棄過探索,在探索中有錯誤,有偏差,也有成績,終於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復興、有 中國特色、能實現中國夢的道路。賈虹生指出,共產黨90多年探索是一脈相承的,不能把前若干年和1949年建國後割裂開來,也不應把前30年和後30年割 裂開來。

賈虹生認爲,西學東漸過程中,特別是“五四”,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破壞太厲害。這種破壞到共產黨執政以後變本加厲,特別是“文革”,毛澤東又自上而下全面否定傳統文化。中華民族延續千百年來該遵循的都失去了。賈虹生指出,循序漸進的方向是明確的,就是恢復共產黨的文化。


習仲勛部下賈拓夫的兒子賈虹生,現爲黃土情聯誼會會長。

習近平走上中國的執政舞台,類似賈虹生般的“紅二代”開始活躍。賈虹生覺得,這些解讀有點牽強,“比如說延安兒女聯誼會在八一禮堂舉行的春節團拜會,外界 解讀就是‘紅二代’大聚會,以集體的形式表示對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央領導的支持。其實每年都舉行這個活動,我去參加過兩次”。

2012年11月25日,賈虹生舉辦了父親賈拓夫百年誕辰座談會,有一批“紅二代”出席,習近平母親齊心還寫來書面發言。有新華社記者撰文指:“紅二代西 北軍團”以此方式來表示對習的支持。賈虹生表示,這純粹是偶然性的事件。“我父親西北出來,就有一些西北的同志,包括我過去工作過的一些單位的好友,還有 父親曾經工作過的單位領導。”

賈虹生強調,“紅二代”沒有“目標”去搞什麼活動,但有總結歷史經驗的願望。比如說有新四軍研究會,八路軍在山東的時期,山東分會也在研究正史。“我們陝 甘寧邊區根據地和紅26軍的一些後代成立‘黃土情聯誼會’,也就幾十個人,無非是想為老區說說話,呼籲呼籲,宣傳宣傳歷史。不打算做太多的事兒,也沒有能 力做太多的事兒。”

賈虹生認為,沒有必要把“紅二代”當成政治群體勢力來看待,“我們這些人,絕大多數是已經退休的老頭老太太,一堆白髮蒼蒼,還有什麼統一的政治追求或者政治組織?沒有啦!”

賈虹生這番話,在某種意義上是說給外界聽的——“紅二代”也不想樹大招風,他們的策略是:“對內強化,對外淡化”。(《新史記》雜誌14期)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明鏡歷史網編者敬告讀者:請前往明鏡新聞網歷史專欄

為集中資源,更好地服務讀者,明鏡歷史網自即日起,滙入明鏡新聞網歷史專欄,敬請讀者前往,獲取更豐富的歷史資訊:
明鏡新聞網:
http://www.mingjingnews.com

明鏡新聞網歷史專欄
http://www.mingjingnews.com/MIB/news/news_list.aspx?ID=N03

原有的明鏡歷史網仍將保留,改爲重點推出明鏡的獨家稿件;“歷史日報”也將保留,每天提供新網歷史欄目所發稿件的摘要。

感謝讀者對歷史的關注,對明鏡歷史網的關注!愿與大家在明鏡新聞網歷史專欄重聚。我們期待得到您更多支持!

在劉少奇案上周恩來被迫在政治與良知之間選擇

高文謙《晚年周恩來》選載(33)


明鏡編者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10月14日刊登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李捷題為《駁<晚年周恩來>對毛 澤東的醜化》的文章,旅居紐約的學者、《晚年周恩來》一書的作者高文謙,隨即發表了反駁文章《中国若进步,必须彻底批毛》。這將十年前出版、引起巨大轟動 的《晚年周恩來》(明鏡出版社)再次引入人們的視野。在毛澤東冥誕120周年即將來臨,對毛澤東的評價之爭更加激烈之際,重溫和反思該書所披露的毛周二人 在各自生命的最後十年、也是對中國命運至關重要的“文革”歲月中錯綜複雜的關係,確有參考價值。這部著作,多位中共高官儘管並非都同意其觀點,也都承認,其史料“没有编造”。明鏡新聞網繼續選載部分章節。





      高文謙《晚年周恩來》(明鏡出版社)

對劉少奇案的審查,最初落到周恩來的頭上。他明知這是一件十分棘手的差事,卻不好推辭。因為自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後,周本人一直兼任著中央專案審查委員會主任的職務(文革之初由鄧小平兼任),因此給劉少奇的“歷史問題”定案正是他份內的職責。況且此事又是毛澤東親自交辦的,在政治上有很重的分量,事關結束文革的大局。在這種情況下,一向信守“顧全大局”的周只好勉為其難,硬著頭皮應承下來,擔任中央審查劉少奇專案的牽頭人。

不過平心而論,周恩來對抓這件事並不是那麼賣勁,這和他收拾文革亂局時的態度很不一樣。他在主管這件事時,在很大程度上是處於“聽喝”的狀態,撥一撥動一動。他在接見專案組的談話中,總是不斷地說兩面的話,譬如“既要大膽地去設想,去調查,又要極其謹慎” ;一方面強調說對劉少奇歷史問題的審查工作在政治上“意義重大”,另一方面又強調要認真核實調查材料,沒有把握的不要作為證據往上拿。周的這種態度,自然影響了辦案的指導思想,使得對劉案的定案工作進展遲緩,一直無法取得重大突破。

對此,毛澤東很不滿意,認為周恩來是老病復發,想腳踩兩只船,在政治上為自己留後路,有必要找機會敲打他一下。不過,當務之急還是要把劉少奇歷史上的“罪行”定下來。眼看預定召開九大的日期日益迫近,而劉的歷史問題卻無法坐實。這令毛心急如火,於是決定中途換馬,把周撤換下來,由江青接管對劉案的審查工作,並指定主管黨內肅反工作多年的康生在中央常委分管此事,從旁協助,盡快把劉的歷史問題定下案來。

根據毛澤東的這一決定,當時具體掌管劉少奇專案的謝富治立即對下作了傳達布置,提出﹕“大叛徒劉少奇一案,主要工作都是由江青同志親自抓的。今後一切重要情況的報告和請示都要直接先報告江青同志。”

江青見毛澤東如此重用自己,把這樣重大的任務交給她去“攻堅”,自然十分賣力。她曾多次不無得意地表示﹕我現在忙得很,擔負著中國第一大專案。不過,江青也確實不負重託,指揮劉少奇專案組日夜奮戰,查閱大量敵偽檔案,從中尋找可以做文章的蛛絲馬跡,突擊審訊,採取各種手段,誘騙逼供,勒取偽證,無所不用其極,甚至連危重病人也不放過。最後總算是如願以償,靠屈打成招的偽證和斷章取義的編造,整理出三本所謂劉少奇三次被捕叛變的“罪證材料”,於一九六八年九月中旬正式報送中央。

不僅如此,急於向毛澤東報功的江青還把在中央領導核心中傳閱劉少奇的有關“罪證材料”,變成一次對毛個人的效忠表態。她帶頭在上面批道﹕“我憤怒!我憎恨!一定要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劉少奇是大叛徒、大內奸、大工賊、大特務、大反革命,可以說是五毒俱全的最陰險、最凶狠、最狡猾、最歹毒的階級敵人。”“要是沒有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中國革命前途是不堪設想的。我作為一個革命的中國共產黨員,書此以明我的無產階級、中國共產黨員的忠心和氣節,我將永遠忠於毛澤東思想,永遠忠於革命的人民,做一輩子毛主席的小學生”。

顯然是對周恩來主管劉少奇專案時的消極態度不滿,江青在批轉中央文革碰頭會其他成員審閱時,有意將了周一軍,並把文革派搖羽毛扇的軍師康生作為陪綁,點名說﹕“請你們把各自知道材料(重要的)批注一下,特別是恩來同志和康老,你們知道的可能比我多,因為你們工作經歷決定這點。” 對此,康生心有靈犀,在第二天便表態,跟著批了一篇話,表態完全贊成江青“充滿無產階級憤怒的批語”。

江青的將軍和康生的表態,讓周恩來在政治上陷入窘境,面臨無法迴避的表態。本來,以周氏為人的精細和飽經黨內肅反鬥爭的閱歷,不難看出這份拼湊而成的所謂劉少奇歷史問題“罪證材料”中的疑點和破綻。然而,大陸官方的《周恩來傳》卻極力為周開脫,說他“不清楚”江青一伙有意製造偽證,“不掌握真實情況”而最終相信了專案組的報告。

這種解釋未免太低估周恩來在政治上的判斷力了,再說周為人的精細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被下面蒙騙的。況且周自己也剛剛因“伍豪啟事”的風波而在政治上經受了一場不小的虛驚,從而使他更容易看出事情的真相—不過是毛澤東欲加之罪,出於政治上的需要而拿劉少奇的歷史問題開刀罷了。

實際上,周恩來本人早已意識到這一點,看出劉少奇一案中存有不少疑點,許多材料靠不住。在這種情況下,周一開始不願意完全昧著良心去做虧心之事,所以在審議劉案時一直採取比較謹慎的態度,不想急於下結論,為此和江青、康生一度頂牛,雙方爭得很厲害。江、康曾幾次對周拍桌子,批他是“懷疑派”,並告到毛澤東那裡,傳下話來敲打他,弄得周壓力很大,最後只好退讓,表示﹕要改你們改。周大概認為,這樣做似乎就可以逃避良心的審判了,求得心之所安。後來當毛決定由江青替換周來主管劉案時,他樂得就此撒手,正好躲開這個難題。

但是,這一次周恩來卻無處逃遁,不得不在政治與良知兩者之間作出選擇。現在無法確切知道當年周氏在作出決定時的心路歷程,不過必然經歷過一番內心的掙扎和靈魂的拷問則是無疑的。鄧穎超生前曾對給她寫傳的作者談過,周在作出這一決定時心裡很痛苦,連續幾天一個人在屋裡來回踱步,徹夜未眠,辦公室的燈一直是亮著的。

當然,周恩來在當時的政治壓力下,明知給劉少奇定案的材料不實,存有不少疑點,最後還是“保持晚節”的念頭佔了上風,在政治上“顧全大局”,和劉少奇一刀兩斷。再加上周已經意識到他在這個問題上的消極態度,已經引起毛澤東的不快,這回江青將他的軍,和康生聯手一唱一和,很明顯就是在奉旨敲打他。如果再不趕緊表示一個斬釘截鐵的態度,毛是決不會輕易放過他的。至於這樣做帶來良知上的譴責和審判,周只好以“相忍為黨”,“顧全大局”一類的說法來為自己開脫,求得心之所安了。

對此,周恩來的遺孀鄧穎超在九年之後,為她丈夫當年在劉少奇一案上的所作所為,對英籍作家韓素音曾經作過這樣的開脫﹕“開除劉少奇出黨的文件是恩來簽署的……我們為此而道歉就成了嗎?這件事對恩來說來是非常痛苦的,但是他不得不這樣做……這樣做是為了顧全大局。”



明鏡歷史網編者敬告讀者:請前往明鏡新聞網歷史專欄

為集中資源,更好地服務讀者,明鏡歷史網自即日起,滙入明鏡新聞網歷史專欄,敬請讀者前往,獲取更豐富的歷史資訊:
明鏡新聞網:
http://www.mingjingnews.com

明鏡新聞網歷史專欄
http://www.mingjingnews.com/MIB/news/news_list.aspx?ID=N03

原有的明鏡歷史網仍將保留,改爲重點推出明鏡的獨家稿件;“歷史日報”也將保留,每天提供新網歷史欄目所發稿件的摘要。

感謝讀者對歷史的關注,對明鏡歷史網的關注!愿與大家在明鏡新聞網歷史專欄重聚。我們期待得到您更多支持!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2013年11月27日《歷史日報》

2013-11-28
高文謙《晚年周恩來》選載(32) 明鏡編者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10月14日刊登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李捷題為《駁對毛 澤東的醜化》的文章,旅居紐約的學者、《晚年…
2013-11-28
——毛泽东如何从“大跃进”转向“世界革命”? 【毛澤東冥誕120周年】專題 明鏡新聞網歷史欄目編者按:今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120周年冥誕。 毛澤東堪稱對20世紀中國和中華民族未來具有最為重大影…
2013-11-28
——毛泽东如何从“大跃进”转向“世界革命”? 【毛澤東冥誕120周年】專題 明鏡新聞網歷史欄目編者按:今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120周年冥誕。 毛澤東堪稱對20世紀中國和中華民族未來具有最為重大影響的…
2013-11-27
[摘要]据记载,徐志摩死后,林徽因卧室墙上挂着徐志摩失事飞机的残骸,这对已死的徐志摩,大约是一种纪念;对在生的梁思成,大约只能说是一种残忍——虽然这块残骸,是梁思成应林徽因所求捡回来的。 …
2013-11-27
  作者按:自中央巡视组简要通报在人民大学的巡视结果后,校内外议论纷纷。尤其是最近,更是传言四起,风声鹤唳。今天重发的这篇旧文,写于2011年11月24日,即陈雨…
2013-11-27
中纪委的前身是1927年诞生的中央监察委员会。当时,人数壮大到5万多人的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的“五大”上成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加强党员纪律管理。这个从苏联学来的机构,后来在《党章》中也获…
2013-11-27
今年是中国著名的实业家卢作孚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在总结其一生时,不能回避的是最后的结局:卢作孚的自杀事件。 …
2013-11-27
“郁郁乎文哉”的宋帝国是一个典型的重文轻武时代,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始终处于被动防守状态。“兵虽多而战力弱,国虽富而兵不强”。在军马资源薄弱的困境中,宋朝只能依靠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提高军…
2013-11-27
  (作者纪坡民为原国务院副总理、北京军区第一政委纪登奎之子)     2012年春,丁东、邢小群登门造访,要纪坡民谈谈父亲纪登奎的情况,尤其是纪登奎和毛泽东交往的事。纪坡民首先说明:父亲工作上的…
2013-11-27
  (作者纪坡民为原国务院副总理、北京军区第一政委纪登奎之子)   2012年春,丁东、邢小群登门造访,要纪坡民谈谈父亲纪登奎的情况,尤其是纪登奎和毛泽东交往的事。纪坡民首先说明:父亲工作上的…
2013-11-27
1945年8月10日,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抗战,日本终于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普天同庆。这是百余年来,中华民族在大规模反侵略战争中第一次取得彻底胜利。而且,在抗战期间,以英、美废除对华不平等条…
2013-11-27
中国第一造反派人物,鼎鼎大名的“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牵头作者聂元梓仍然活着。聂元梓今年80岁。人们对她1966年“文革”发动期那张冲击北京大学领导者和北京市委工作部门头头的大字报,记忆犹在…
2013-11-27
1963年,广州军区剧作家赵寰,根据1962年台湾当局派出九股武装特务,窜犯大陆沿海骚扰,被大陆英勇的海防民兵一举歼灭的故事,创作了一部多幕话剧《南海长城》。军区战士话剧团演出后,广大群众反应强烈…
2013-11-27
今日是《開羅宣言》訂立七十周年紀念(公布日則在十二月一日)。一九四三年夏,盟軍在對德日作戰都取得上風。該年八月,邱吉爾與羅斯福在魁北克會談,討論 構建戰後國際新秩序事宜,羅斯福建議召開中、英…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