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老作家蕭軍百萬字日記揭開延安一角

《新史記》記者 高伐林

【他或許不是中國最有名氣的作家,但肯定可以列入中國最有個性的作家之一;
他或許不是中國最高產的作家,但肯定可以列為中國經歷最豐富的作家之一。】

2007年,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作家蕭軍百年誕辰之際,我在對其幼子、著名攝影家蕭燕進行專訪之後,這樣寫道。

今年,蕭軍煌煌百萬言的《延安日記》(上下冊)在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更驗證了上述論斷。我再次採訪了住在美國費城附近小鎮的蕭燕。


《延安日記》精裝本(牛津大學出版社)

“半部中國現代文學史”

年輕一輩對“蕭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嗎?很多年過半百甚至花甲的人,對蕭軍也未必熟悉。這個名字的消失,比中國64年前那次政權交替更早。“文革”過 後,1979年已近皓首之年的蕭軍重返文壇自我調侃:“從1949年起,我就被埋在土裡了……我是會說話的‘出土文物’。”

蕭軍,與同樣來自東北的女作家蕭紅的相識、相戀、同居,令多少人艷羨!蕭軍的《八月的鄉村》被譽為“中國的《鐵流》”,而蕭紅的《生死場》讓魯迅斷言她“是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他與蕭紅的分手,又讓多少人嘆惋;

蕭軍,是魯迅最悉心提攜的東北青年作家,魯迅回答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最優秀的左翼作家有哪些?”的問題時,列舉了茅盾、葉紫、艾蕪、沙汀、柔石、郭沫 若、田軍——田軍就是蕭軍。魯迅為《八月的鄉村》寫序,推動出版;魯迅下葬時,蕭軍是16位抬棺者之一,是萬人送殯的總指揮……

蕭軍,在延安深受毛澤東禮遇,是他的倡議,啓發了毛澤東決定召開延安文藝座談會,並點名讓他第一個發言;但蕭軍又為中共必欲去之而後快的王實味仗義執言,在一次大會上“舌戰群儒”,辯論了六個鐘頭;

蕭軍,40年代後期在東北解放區受到嚴厲批判,被稱為中共掌權後文壇“第一場鬥爭”,從此他就基本上被封殺、消音……

有文章說:“在現代文學史上,沒有一個人像蕭軍這樣特殊,牽涉那麼多重要的史實和人物,他像一個張開的蛛網,串聯起一系列中國現代文學史重要的片斷”;“我們可以把他看作半部中國現代文學史”。

記者認識蕭軍的幼子蕭燕已經16年——1997年,他的黑白照片《鑒》(Reflection)榮獲美國攝影協會第64屆威明頓國際攝影大展的最佳紀實類金獎。

“文革”前蕭燕在清華附中讀初中,1968年下放到山西太谷縣插隊,“文革”後他到中國人民大學校刊工作,從新聞系函授畢業;曾任中國《國際商報》專職攝 影記者。1987年他來到美國,在北美衛星電視公司、傳訊電視搞攝像。自2001年起,他擔任香港鳳凰衛視駐華盛頓記者站的攝像師,進出白宮、國會山,拍 到無數獨家新聞,在中國大陸的知名度也日漲。2003年,他是僅有的兩名跟隨美軍進入巴格達的中文媒體記者之一。2006年,他從鳳凰衛視辭職,重新當了 自由攝影師;2008年,他應邀回國拍攝了北京奧運火炬在全中國的接力傳遞……他講過很多有趣的經歷,但是這次,記者專門請他介紹他父親及其日記。

蕭燕說:“我爸爸晚年不寫回憶錄——有很多人勸他寫,說你這一生經歷的事兒太多了、太豐富了,太寶貴了,不寫下來多可惜啊!但他說,寫回憶錄,如同是在揭 已經長好的瘡疤。對別人,也許是沒什麼,而對於我自己,那確是血淋淋的現實啊!雖然有些人當年傷害過我,但他們的子孫卻沒傷害過我啊!我應當為這些孩子們 著想。”
不過,非常難得的是,經歷過“文革”焚書坑儒的劫難,蕭軍早年在延安和東北時期的30幾冊日記卻奇跡般保存下來了。

寫日記難,出版日記也難

蕭軍有寫日記的好習慣。這部《延安日記》的第一篇是1940年8月15日——那是他來到延安的整整兩個月的的日子;最後一篇,結束在1945年11月10日,他前一天向毛澤東告別,帶著全家出發去東北。

蕭燕告訴我:父親在陝北能堅持將日記寫下來是很不容易的。邊區條件艱苦,他有時領不到筆記本也領不到紙,筆、燈、燈油也都告罄,要到處設法。他非常珍視自 己這些記錄,離開延安去東北時,他將日記、作品手稿、剪報,以及延安抗敵協會、魯迅協會自己編過的雜誌報紙,拿油紙裡三層外三層地捆扎起來,隨身帶走。長 途跋涉要求輕裝,但是他說,這些都是我的生命,絕不能丟棄!“兩頭騾子,一頭馱著三個孩子,一頭馱這些資料。有一次過河,騾子失蹄翻到河裡,我哥當時四五 歲,頭朝下掉到河裡差點淹死……還好,這些資料沒落水……”

日記從陝北帶到東北,又從東北帶到北京,到了“文革”在劫難逃,全被抄走,文化局專案組要從中細細找他的罪狀。蕭軍在1969年3月26日的“交代”中寫 道:“當我若干年前寫下這些日記時,並沒想到給第二個人——連我的妻子也在內——看,更沒想到後來會被抄家而今天竟被作為‘罪證’之一向廣大群眾公 佈。……不過既然公佈了,也就公佈了吧。”
文化局革委會有位姓葛的副主任,對蕭軍有好感,也能掂量出這批日記的分量。他以“罪狀”爲名好好保存下來,“文革”後完璧歸趙。30多本日記失而復得,對蕭軍來說不啻救命之恩!他對葛十分感激,後來還時有來往。

不過那時候,蕭軍的子女們都不知道、更沒有讀過,直到蕭軍1988年去世之後,蕭燕才知道有這麽多日記。蕭軍晚年由蕭燕的二姐蕭耘擔任他的秘書,在他過世 之後,文藝界領導人指示要出蕭軍的全集,便由她牽頭,動員家人開始整理所有的文稿、日記和書信,輸入電腦,“那時電腦還不普及,先是要抄在規格統一的大紙 上,再慢慢打好字……花了好幾年啊。”

送 有關部門審查又用了幾年。因爲作品大都出版過,審查的重點便落到日記上。身在海外的蕭燕對審查經過不甚瞭解,只知道總算基本上放行了。2007年,蕭軍誕 辰百年之際,在現代文學館舉行了蕭軍紀念研討會,全國研究蕭軍的學者、專家,以及蕭軍的家屬都參加了,《蕭軍文集》20卷也趕在這時出版了,放在書架上是 一大排。沒想到,有關部門只同意前14卷公開發行,後六卷是書信和日記,都不讓公開銷售。爲什麽?蕭燕說:“主要原因,不外乎一個是牽涉很多人隱私,一個 是涉及敏感話題。”

在此之前,2006年,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人與人間——蕭軍回憶錄》,輯入一些日記和蕭軍早年寫的一些回憶錄,三封毛澤東給他的信的手跡也第一次面世。

蕭燕告訴我,父親從來不跟子女談過去經歷。子女比較全面地了解他,是拜“文革”之賜:“1966年,我父親被關押,還挨打,要他‘坦白罪行’,他就寫了關 於他自己整個一生的材料,交給當時的市委學習班。他要求我們每個孩子都要自己抄一份,說這份東西也是給你們子女的一個交代:你們的父親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 人?那時候我每天抄啊抄,30萬字啊!抄完了,也就瞭解了父親,我們家所有這些孩子,對父親的信任沒有一個動搖的,都是死保到底。”

蕭燕很惋惜,插隊年月把父親的30萬字“交代”遺失了,“好在大部分東西在《蕭軍文集》裡都有了”。(《新史記》雜誌16期)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