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80年代權鬥中推進了政治體制改革


《新史記》陳小雅 專稿



葉劍英對胡耀邦多次出手相助。


綜合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幾點客觀事實:

第一,胡耀邦當上總書記不久,各方對他的不滿,已經到了需要仲裁和做出權力調整的程度。

第二,胡喬木提出胡耀邦“對社會主義信念有所動搖”的問題,可見他們的初始目標,是意欲調整最高職位,而不是經濟決策權。

第三,趙紫陽在事前參與了謀劃的議論,但在回憶時卻完全抹掉了痕跡,事後還對胡耀邦進行了安撫。

第 四,事情的結果是,胡耀邦作為總書記的經濟決策權轉移到趙紫陽的手裡,但在葉劍英和鄧小平的影響下,陳雲一方挑戰最高職位的策劃流產。至於胡耀邦的這次危 機究竟是如李銳所說,是“鄧保護了我”?還是《泡麵傳奇》和秦川所說,是葉帥北上救局?還有一條旁證,說明葉帥可能是起到關鍵作用的人。請看胡耀邦下台後 與李蓉的談話:

“話題觸及他卸掉總書記職務的若干情況時,他不無感慨地說:‘我是決定十三大後就退下來的。當時為了顧全大局,我把一些事都攬下來。’‘當時葉帥不在了,老帥一句話,可能就不是那個樣子。’”(注23)

胡耀邦之所以發出這樣的感嘆,可見,葉帥曾經為他“一語定乾坤”。而決定胡耀邦1987年下台的“老人會”,正是在葉劍英追悼會第二天舉行的。因此,葉劍英在胡耀邦去留上的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只是葉何以能“一語定乾坤”?倒是值得歷史學家探討和挖掘的。

而 具有喜感的是,政治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黨政分開——就是在這次“陰謀活動”中實現的。以後,趙紫陽轉任黨魁,李鵬的國務院財經領導小組可以不買他 的帳;江澤民在經濟問題上倚重朱鎔基;胡錦濤不干預溫家寶的工作——這個格局就是在那次令耀邦流淚、令正義人士義憤的“陰謀”中實現的。而此案的重要啟示 在於,過渡時期的弱主政治,比強人政治更利於實現政治體制改革。正因為如此,筆者認為,趙紫陽對此事的迴避與閃爍,其實是多餘的。(《針對胡耀邦的一次流産政變》連載4。《新史記》第21期)
 
※需會員付費訂閱才可看全部內文,若你已訂閱請先登入會員,若尚未訂閱請先至會員訂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