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記》記者 高伐林
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中的幾位智囊,讓觀衆紛紛猜測真實的人物原型是誰。馬洪是人們在猜測中常常提到的名字。明鏡出版社出版了《大風起兮:馬洪傳》一書,《新史記》記者抱著很高的興趣細讀。這本頗有價值、但也留下若干遺憾的書,讓我有機會結識、並採訪了作者馬雅——馬洪的長女。這裡繼續連載採訪記。
新史記:您父親有過很多讓外人吃驚費解的遭遇,先後與在中國不同歷史時期叱咤風雲的人物有過各種接觸。
馬雅:哦,這裡我要強調:書中所說的對各種人的印象和評價,都是我自己的個人觀察和理解,父親並沒有對我提過一個字。

時年90高齡的宋平,來向馬洪遺體告別,並慰問前兒媳馬雅。(馬雅提供)
新史記:您回過頭來看,認爲您離婚歸因於父輩政治分野?
馬 雅:不能完全歸結於父輩政治分野,那樣說就太政治化了;但是也不能不看到,政治是造成我家庭分裂的重要因素之一。我與宋宜昌1972年確定戀愛關 係,1976年結婚,但他在蘭州,我先在北京念書,後在四川簡陽工作,隨後又出國,長期分居兩地。但是關係惡化還是在80年代中期。那時高層鬥爭非常激 烈,我爹對陳雲表示不能指靠計畫經濟救中國以後,宋平的夫人陳舜瑤對我這個兒媳婦的態度跟以前就不一樣了。
我 成爲宋家的兒媳婦,原因除了馬洪與宋平私交深厚、我從小對宋平的兒子宋宜昌印象很好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我總認為公公婆婆文化程度高,一定通情達理;而且 宋家是有名的清廉。“文革”中我雖然逆反,但以為老幹部分兩種,林彪、江青等是“壞”的,多數人都是“好”的。等到了撥亂反正、“好”老幹部重新當權,國 家就會好起來。然而,事情遠比我想像的複雜。我自以為進入一個有文化、有教養、有正氣的家庭,卻逐漸感到很壓抑。
陳 舜瑤跟宋平一樣,也是30年代清華大學的,是當時有名的才女——連許多有名的高級知識分子、老教授也這樣評價她。由於她長期養尊處優,處於“人上人”受捧 的地位,只在“文革”中才挨整受到衝擊,所以對一般人缺乏同情心。我聽說在“反右”中,她與蔣南翔一起在清華整了很多人,可從來不認錯。在改革中,她是有 名的“馬列主義老太太”。而宋宜昌對他母親越來越欣賞,稱她在改革形勢下的孤立有“一種孤獨的美”。我離婚恐怕與這位老人的關係相當大。(《新史記》第20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