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

智囊一句話為中國推開一扇門


《新史記》記者 高伐林

明鏡出版社出版了《大風起兮:馬洪傳》一書,《新史記》記者抱著很高的興趣細讀。這本頗有價值、但也留下若干遺憾的書,讓我有機會結識、並採訪了作者馬雅——馬洪的長女。這裡繼續連載採訪記。

新史記:回顧父親一生,什麽事最讓您為他慶幸?

馬雅:最為他慶幸的是——說來也好像矛盾:是彭真對他的迫害!如果沒有彭真,即使高崗出了事,我爹也未必斷了當官的念頭,當然,他會是一個比較愛民的官。但 彭真對他揪住不放,一再迫害,就迫使他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醒悟到不做高官甚至不做官,也能為國家和人民做貢獻,而且這種貢獻也許要比做官更積極和長遠。

在 此之前,馬洪是“一枝筆”;在此之後,外人眼中他仍然是“一枝筆”,但這枝“筆”卻有了自己的靈魂。像田家英、胡喬木等都很有才氣,因此被領袖看中,成為 御用文人,編寫毛澤東的詩詞和文章。他們一定內心痛苦,等要想真正成為自己了,就得像田家英一樣自殺了……我個人認為我爹的運氣比較好,當他有了自己的思 想時,趕上了改革。雖然仍不免給中央寫文件,但寫進了自己的思想,而且是有創意的思想。從這個角度講,他就像告別儀式上掛出的他那張照片一樣,是背對歷 史,面向將來的。


馬洪1980年到法國開會時,抽空與正在歐洲留學的女兒馬雅見面。(馬雅提供)

新史記:您爲了寫作這本書,大量閱讀了您父親留下的資料。您認爲他對中國最有意義的貢獻是什麽?

馬 雅:“社會主義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計劃要通過價值規律來實現,要運用價值規律為計劃服務”——我覺得他寫的這段話,簡直是神來之筆! 馬洪在84年夏秋時分,為趙紫陽起草了這封給政治局常委的信,鄧小平、陳雲隨後都批示同意。這是中國經濟終於可以向市場經濟轉化的起點。經歷過那個年代的 人,都知道這是多麽、多麽地不容易啊!(《新史記》第20期)
 
※需會員付費訂閱才可看全部內文,若你已訂閱請先登入會員,若尚未訂閱請先至會員訂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