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5日 星期五

“革命理想高於天”必然行動無底線



《新史記》高伐林

《新史記》第20期封面


改革開放以後,不少人描述自己的感覺說,好像又回到革命之前。年紀更大的人更說,好像回到了中共建政之前,甚至回到百年辛亥革命之前。

但 是,我們真能回到一個甲子以前、一個世紀以前了嗎?那麽多場腥風血雨的革命運動,在中國難道真像“船過水無痕”?!有這麼好的事?

中共的意識形態已經破産,江澤民“三 講”、胡錦濤“保先”,都已成爲歷史的笑柄;習近平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主動出擊”的教育,也絕不會有更好的結局,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共 幾十年來的洗腦毫無成效。不,正相反,中共革命93年、尤其是執政65年來身教言教,對民族心理造成的戕害極其深遠慘重,我們必須有清醒的估計。

由於中共建政之後,黨的嗓門壓倒一切,滅掉一切稍有“可疑”的聲音,民衆的知識、思想和信息來源高度單一化,對人的頭腦的改造力度之大是難以想象的。而且,改造的範圍實際上大到全社會,受害者並不止於精英。

就算是有了電腦互聯網,有了Facebook、微博微信、有了各種電子移動信息裝置,開始催化精英階層、年輕人的思想觀念改變,但並沒有從根本上動搖中國民衆被長時間灌輸形成的基本格局。更何況,中共當局已敏感到新媒體對政權的潜在威脅,採用了多種手段來遏止這一趨勢呢。

本來,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是比較主張中庸、理性的,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成長起來的個人,極端派是極少數。但是進入20世紀,一個接一個個更激進、更猛烈的革命接 踵而來,從“五四”到“文革”,對準中國傳統施加摧毀性連續打擊。歷史學家余英時先生痛切地說:“過去中國人非常講人情,做事情要合理也要合情,但中共搞 階級鬥爭之後,整個局面改變了,人情沒有了。人與人互相猜防,三個人在一起就不敢說真話……”

“八億人民,不鬥行嗎?”“共産黨的哲學是 鬥爭哲學”,“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 級的暴烈的行動。”毛澤東的這些話,在“文革”中無數次被革命小將高聲唸誦。傳統社會的“溫良恭儉讓”在革命年代就成了必欲掃除的“溫情主義”“人性 論”,階級鬥爭思維成為主宰一切公共和私人空間的原則。改革開放之後,似乎沒有那麽政治化了,但是整個社會仍然滲透“去正義化”教育,其結果,是既沒有規 則,也沒有良知;近年來“維穩”“反恐”,再次強化叢林法則。一代又一代人長期處於被渲染為“你死我活”的環境,整個民族的心理怎能不變異,基本價值理念 怎能不崩坍?

塞克詞、冼星海曲《二月裡來》唱道:“種瓜的得瓜呀,種豆的得豆,誰種下仇恨,他自己遭殃!”證諸中共史實,唉,不都是自作自受麼?可嘆的是,賠上了幾代中國人的命運。(《新史記》第20期)


※需會員付費訂閱才可看全部內文,若你已訂閱請先登入會員,若尚未訂閱請先至會員訂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