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

一邊倒:毛澤東建國的一場豪賭


《新史記》馬雲龍


如今已經公開的大量歷史資料說明,在中國革命勝利前夕,中國的命運還有兩種選擇的可能:

一 種選擇是在外交上,與抗戰期間真正給予中國無私援助的美國繼續為友,融入戰後形成的國際大家庭:與戰時的盟國一起繼續發揮世界大國的作用,維護世界和平, 並順章成理地作為中國的合法政府接替在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地位;在國內兌現抗戰中國共兩黨談判期間許下的莊嚴諾言,實行憲政,實現民主,不搞一黨專政,走 上自由、民主和法制的真正共和之路。這一選擇的國際條件當時已經出現,美國已經準備接受中共取得內戰勝利的現實,一直沒有撤回設在南京的大使館,大使司徒 雷登等待著與勝利者接觸。在朝鮮戰爭爆發前,1950年1月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聲明,說:“美國對台灣和中國其他領土從無掠奪的野心,現在美國無意在 台灣獲取特別權利或建立軍事基地。美國亦不打算動用其武裝力量干涉目前形勢。美國政府不會走一條導致其介入中國內部衝突的道路。美國同樣不會給福摩薩(台 灣)的中國軍隊提供軍事援助或出謀劃策。”一週後,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於1月12日在宣布美國的亞洲政策時聲明: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戰略防禦圈不包括台灣和南 韓,甚至說:“事情顯然很清楚,沒有人能夠確保這些地區不遭受軍事進攻。”他們向剛剛成立三個月的中共新政權傳遞了明確的信號:即使解放軍渡海發動解放台 灣戰役,美國也不準備干涉,而把這視為中國內政。與此同時,英國和法國都表示要承認中共政權,並準備建立外交關係。

在杜魯門和艾奇遜發表這些重要聲明時,毛澤東正在莫斯科和斯大林就結成戰略同盟關係艱難地談判。

http://www.mingjingnews.com/MIBM/upimages/Book/P00000137.jpg
本文作者著有《劉賓雁時代》(明鏡出版社)。

另一種選擇,是加入剛剛形成的以蘇聯為盟主的“社會主義陣營”,在已經開始的“冷戰”中完 全倒向蘇聯,以美國和整個西方世界為敵,把中國綁在蘇聯的戰車上, 準備通過第三次世界大戰實現斯大林的全球共產主義戰略——這不是妄猜,也不是秘密,斯大林1946年2月9日在莫斯科選民大會上就公開宣布:“共產主義同 資本主義是互不相容的,另一場戰爭不可避免。”他甚至預測這場大戰將在20世紀50年代爆發。他接著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把一個國家從資本主義的奴役之下 解放了出來,第二次世界大戰建立了社會主義體系,第三次世界大戰會永遠地消滅帝國主義。”在結語中,他再次“豪邁地”宣布:“我們要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 並結束它!”這些話幾代中國人都耳熟能詳,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版權屬於斯大林。斯大林的這個演講震驚了全世界,被稱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宣戰書”。在這以 後不到一個月,1946年3月5日,丘吉爾發表了著名的“鐵幕”演說,這兩個針鋒相對的話語對抗被認為是將近半個世紀的“冷戰”時代的開始——而結束是以 柏林牆倒塌為標誌。

經過一段時間的猶豫和反復掂量,毛澤東為首的中共終於選擇了後一種方略。(《新史記》第18期)

※需會員付費訂閱才可看全部內文,若你已訂閱請先登入會員,若尚未訂閱請先至會員訂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