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5日 星期日

魯迅與張愛玲誰是更偉大作家?


《名星》朱砂 專稿

2007年底,《南方週末》刊發了一篇夏志清訪談《中國文學只有中國人自己講》之後,夏志清和《南方週末》都招致熱愛魯迅的大陸讀者的連番痛罵。因此很多人,尤其是大陸的媒體人士特別希望夏志清能在對魯迅的看法上改口,也就不難理解了。對此,夏志清的脾氣倔得不能再倔了:

【有一個觀點我是不會改變的,我個人始終還是覺得,魯迅在某種程度上被高估了,這可能跟毛澤東有關。我個人認為,魯迅還是膽子不夠大,他當時名氣那麼大,其實 可以做更多事情……魯迅跟弟弟周作人年輕時候關係那麼好,翻譯上的事情魯迅一直找周作人,兩人配合得很好,可是後來兩人鬧翻了,我覺得是互相妒忌。周作人 出了書做了教授,魯迅還是寫雜文,當然還寫了本《中國小說史略》,這本書不怎麼樣,引用原文然後在後面寫幾句話,怎麼能這麼寫東西呢?那個時候他還年輕, 哪有時間看那麼多中國古代小說,他看的也都是短篇而已,更不用說讀外國小說了。】

最後一句倒不是無理取鬧,而是夏志清一向強調打通,強調閱讀精品,認為一個沒有廣泛閱讀中西方文學經典的人,無法做好學問,因為這是一種必要的比較,否則就很難真正確定作品的位次。

這 些文字對於抱持左翼文學史觀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者是巨大的刺激,引起爭論反彈可想而知。對此,夏志清曾做過解釋:左翼文學,從祖師爺魯迅開始,就有“人捧 人”的習慣,魯迅、茅盾、郭沫若、老舍等人,後來做官的做官,當文藝領袖的當文藝領袖,和政治多多少少都沾上了邊,他們已經被捧得太多了,甚至有些是名不 副實的。他寫文章就是想平衡一下社會一邊倒的評價。

2005 年,大陸正式出版了《中國現代小說史》的簡體本。此書英文版中唯一被納入的台灣作家姜貴在簡體本中被刪掉了。姜貴原是國民黨軍官,後來成了小說家,而且是 台灣第一個擁有重要國際地位的長篇小說家。姜貴剛到台灣時很潦倒,但夏志清完全不看他的個人身份,只看他的作品,就把姜貴寫進了《中國現代小說史》的附錄 三。由於姜的小說寫到了共產黨的崛起經歷,在大陸被刪掉就順理成章了。

與其說夏志清的論戰繞不過魯迅,不如說他繞不過共產黨,繞不過左派意識形態。


夏志清和夫人王洞合力完成他此生最後一部作品《張愛玲給我的信件》。(朱砂攝)

對 於“張迷”們來說,2013年春天最重磅的消息莫過於夏志清出版了《張愛玲給我的信件》。新書公佈了張愛玲給夏志清的118封信件、卡片(還有夏給張的信 16封半,共135封),其中32封是首次公開。這些信裏,張愛玲談創作、談翻譯、談出版、談讀書、談生活、談友情,時間跨度非常大,涉及面非常廣,這對 研究張愛玲後期創作歷程是極為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從數量上來講,這本書已經超越了2008年莊信正的《張愛玲來信箋註》(84封)和2012年蘇偉貞的 《長鏡頭下的張愛玲》,甫一上市即引起轟動。

其實這本書的緣起,可追溯到16年前,台灣《聯合文學》雜誌做紀念張愛玲專題特輯。這些信件經夏整理後被連載,自1997年4月至1998年8月連載到第100封 時,夏志清有其他事情,暫停了連載。2002年7月,夏志清又發表了第101、102、 103三封信,之後《聯合文學》主編工作變動,不了了之。最終的集結成冊和夏志清2009年生了一場大病有關。年紀大了,該給歷史一個交代了。夏志清逝世 前在夫人王洞的幫助下完成了此書出版,那份向歷史負責的心意,令人感動。

當然,也有張迷責備這本書暴露了張愛玲的隱私,有揭醜之嫌,屬於好心辦壞事。不過,一向堅持說真話的夏志清在這本《張愛玲給我的信件》的批註中,還泄露了許多和自己有關的八卦,有名有姓有細節,不知道那些被牽累到的女主角們在看到此書時會不會有“躺著中槍”的感想。(《名星》第7期)

※需會員付費訂閱才可看全部內文,若你已訂閱請先登入會員,若尚未訂閱請先至會員訂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