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9日 星期六

莫斯科圖謀與台灣聯手南北夾擊


《新史記》曾雨麟 專稿


【《新 史記》編者按:俄羅斯索契冬季奧運會開幕,美英德法等國家首腦因爲種種原因,都託辭謝絕邀請,不去參加開幕式。但是習近平卻應邀前往,關鍵時刻撐普京一 把,展現中俄關係之緊密,令世界矚目。國際外交舞台上“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有些人不禁要問,是否會恢復到60年前的中蘇關係那樣,再度“蜜月”? 但實際上,當年中蘇的“蜜月”一縱即逝,一路惡化,差點大打出手,瀕臨核戰爭邊緣。今天重溫這一段歷史,有助於我們把握今後的中俄關係走向。】

簡言之,蘇共認為現代核戰爭會導致世界大戰和人類的滅亡,和平共處是唯一選項,而擁有優越 制度的共產主義國家可以在經濟競賽中徹底戰勝資本主義。中共則認為新的世界大戰不可避免,在戰爭中將滅亡的是帝國主義,而不是人類,社會主義將獲得全面勝 利,世界革命和各國人民的革命鬥爭是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的關鍵。 中共認為蘇共是修正主義、分裂主義,蘇共認為中共是教條主義、左傾機會主義。

1966年,中國的“文化大革命”爆發,中蘇雖沒有斷交,但兩國關係降到冰點,中國僅僅允許蘇聯經中國給越南戰爭中的北越運輸物資,別的交往、合作全面停擺,熱狂中的紅衛兵還衝擊了蘇聯駐北京大使館。

蘇 聯在新疆附近大量增兵。此前60年代初期,蘇聯在那裡有12個不滿員的師和200架飛機,1968年增至25個師、1200架飛機、和200枚導彈。同時 蘇聯和蒙古達成協議,蘇軍幫助蒙古加固南方針對中國的邊防,並在那裡駐軍。1968年8月,蘇軍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鎮壓了“布拉格之春”,中國自此把蘇聯 稱作“社會帝國主義”。


戈爾巴喬夫訪華實現中蘇關係正常化之前,兩國幾度瀕臨大打出手的邊緣。

1968年10月,深具蘇聯克格勃背景的《倫敦晚報》記者維克多·路易斯,到台灣秘密訪問 十天,見到了時任中華民國國防部長蔣經國,提出蘇聯想與台灣聯手進攻中國大陸的試探。1969年3月,中蘇雙方在烏蘇里江的珍寶島發生大規模武裝衝突,雙 方多有死傷,這進一步刺激中共加緊在各大城市大規模修建人防工事,而蘇聯 則一度認真考慮對中國進行核手術式的打擊,並遊說國民黨與其配合,反攻大陸。

1969年4、5月間,維克多·路易斯緊急要求台灣提出所需武器的清單。1969年6月,路易斯急邀台灣指派人員赴歐洲與蘇聯聯絡,並稱一旦戰事開始就不便聯絡。 希望台灣在下次會見時開出所需軍備清單。路易斯甚至具體建議武器不必直運台灣,而可在台灣反攻時運達登陸地點,但蘇聯則需台灣提供反攻大陸的詳細計劃。例 如如何利用蘇聯軍事基地的具體方式、在何種區域所需何種和數量的武器等;路易斯承諾,台灣登陸期間蘇軍會製造與中共的邊境衝突。(《新史記》第17期)

※需會員付費訂閱才可看全部內文,若你已訂閱請先登入會員,若尚未訂閱請先至會員訂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