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1日 星期五

想把他從人們心中刪除不那麼容易


《新史記》馬雲龍


與胡耀邦總書記被趕下台同時被開除黨籍的劉賓雁、方勵之和王若望等三人成了全世界媒體關注的新聞人物,他們被看作是中國民主運動的代表和專制制度最新的犧牲品。經過美國著名記者哈里遜·索爾茲伯里的斡旋,當局終於批准了他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講學邀請。

1988年3月,63歲的劉賓雁登上了飛往美國的班機。


劉賓雁赴美,天下誰人不識君?



其 實當時他並不想離開中國,他設想最好是給他一段時間,讓他到中國基層的一個縣去生活兩年,或者就到大興安嶺去隱居——作為一個記者和作家,他不能離開這塊 生他養他的土地,他也太需要實地瞭解中國底層人民的真實生活狀況了,而中國正在發生的劇烈而深刻的變化,正是他寫作靈感的不竭源泉。但是當時的中國哪有這 樣自由生活和寫作的條件啊,不得已而求其次,他只能暫且先選擇出國了,因為在那裡他可以得到國內已經失去了的說話和寫作的自由。

此 外,他還有個重要的計劃:在滯美期間,通過讀書看報和考察思考,把一個長期困擾他的問題搞清楚:馬克思主義到底錯在哪裡?該不該一股腦否定掉?對此,他已 經有了些直覺性的思考,但還缺乏理論上的論證。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他還想利用國外的硏究條件,認真考察一下蘇聯和東歐的經驗教訓,再看看西歐北歐民主社 會主義的情況,從中找到一些解決中國問題可資借鑑的東西。一句話,他要把這次外出的機會當成思想和理論的充電,為自己將來的鬥爭尋找方向並積蓄能量。

賓 雁臨行前,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為他送行,這次酒會最後變成了一場詩歌酬唱的雅集盛會。冒舒諲、楊憲益、史復、邵燕祥、畢朔望、袁鷹等人都奉上了情 深意長的送行詩,從這些詩作中可以看出,不僅賓雁,連他的這些朋友們都把他的這次離國看成是一次短期的旅行,過後他還要回來的。

期年始踐乘桴約,平旦將回泛海装。(冒舒諲)

歲值龍飛行路吉,天南海北任翱翔。(楊憲益)

他山應喜石攻玉,吾道莫愁弛又張。(史復)

行萬里期書兩卷,話一句抵法三章。
珍藏護牃莫遺失,中國男兒之遠方。(邵燕祥)

魯野萬竿誅慶父,玄都千樹憶劉郎。
陽關唱罷人何處?莽莽風濤有雁翔。(袁鷹)

大 家都指望中國的政治形勢不久就能由陰轉晴,改革事業也能“弛又張”,阻礙改革、迫害賓雁的罪魁“慶父”被誅之日,賓雁當能“平旦”而歸,帶著他從海外帶回 的攻玉之石,繼續他在“莽莽風濤”中的飛翔。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隨著形勢的發展和惡化,這隻大雁一去難返,再也無緣落足他所眷戀的土地了,這些長亭驪歌 竟成易水之音。
(《新史記》第17期)


※需會員付費訂閱才可看全部內文,若你已訂閱請先登入會員,若尚未訂閱請先至會員訂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