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1日 星期二

她接到附有子彈與刀片的恐嚇信


《新史記》黃河清


黃河清的新著《中國當代史稿——1949年至2009年中國簡史》出版,全書137萬字,歷經十數載始成。作者自我簡介:

黃 河清,號九曲澄,浙江永嘉人,1946年生於溫州。1963年畢業於溫州師範學校。當過教師、知青、兼職律師、商人、編輯、偷渡客。曾師從潘懷素先生學習 律學,是中國律學學會首批會員。永處底層,甘唱下里巴人;偏好文史,時作野狐禪語。1990年流亡僑居西班牙至今。阿Q借得堂·吉訶德三分膽,瘦馬鈍戈跛 驢,衝鋒也鬥風車。屢仆屢起,求善求真,還求美人,驀然發現那美人就是基督的愛、釋迦的禪、中華的道。
曾撰寫了百餘萬文字、主編與參與主編了千餘萬文字。

在《當代中國史稿》中英雙語訂購單上吟詩一首:
辛苦十年史稿成,此生不枉也虛名。
病骨支離歎艱澀,豐肌飽滿慶死生。
全書縱寫黃河濁,半頁務求九曲澄。
力竭猶將吟事作,子孫親友見河清。
2013年8月14日於馬德里蝸居病榻上

《新史記》雜誌經授權選刊其中部分章節。

烈女列傳第五.許瑾(?-1994)

許 瑾,上海人。早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抗戰期間,任桂林《掃蕩報》記者、香港《國民日報》駐桂林特派員、中央週刊社桂林分社主任;抗戰勝利後任台灣《中 華日報》駐上海特派員。與蔣經國、陶百川、李宗仁秘書程思遠有交誼。1949年5月,中共解放軍進占上海,許瑾自滬專程赴港拜訪程思遠諸親友。請教自己夫 婦和子女的去留問題,得程思遠一番無須走避的說辭“忠告”,遂返回上海,打算在新政權下安居樂業。未料,鎮反運動起,身為復旦法律系教授的丈夫莫自新遭捕 下獄,於1952年遭鎮壓槍斃。時許瑾有七個兒女,最小者猶在襁褓中;她割捨了四個較大的女兒,攜三幼子逃亡香港。夫君亡靈,女兒血脈,逃亡艱難慘況,多 年後,許瑾應友人詢述,敘難及半,仍潸然哽咽,泣不成聲。

許 瑾在香港撰寫《毛澤東殺了我丈夫》一書出版,引起香港以至世界性轟動,一版再版屢版。是書敍述丈夫莫自新被中共槍殺經過,披露上海腥風血雨的政治運動慘 狀。這與中共宣傳的“新中國”如何得民心完全相反。世人從是書和許瑾的其他文字中得窺大陸鎮反運動之另一斑。因此,中共方面在香港有意透露一張要處決對象 的黑名單,許瑾名列榜首,餘者有李焰生(筆名馬兒)、卜少夫、黎晉偉諸人。許瑾收到了恐嚇信,信內附有子彈頭與刀片。
1954 年,許瑾借參加香港作家新聞工作者訪問台灣的機會,避居台灣。蔣經國動員許瑾續任台灣《中華日報》撰稿人。1956年夏,許瑾在蔣經國和台灣省主席嚴家淦 等人幫助下,赴西班牙馬德里讀新聞學。1958年許瑾在西班牙國立新聞學院畢業後,任台灣《中華日報》駐美國特派員。1960年,許瑾舉家從西班牙遷往美 國,定居紐約。



許瑾為報刊寫新聞之餘,也寫散文詩歌,有《愛的清算》、《霧的迷戀》、《大紅燈》、《狂呼的自由》、《春回》等書出版。她說:“我的英文詩,偏重愛的哲學,是較柏拉圖為實在的,不像他那般空泛!”


許瑾

1970年代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後,中共與美國關係得以改善。許瑾返回上海,為四個在大陸歷經磨難的女兒辦理有關手續離華赴美。一家終於團聚。1970年代末期,中共為許瑾丈夫莫自新平反,說是殺錯了。

許瑾子女皆有成。次女莫利人是記者、作家;幼子莫虎,曾任紐約市員警總局副局長。1994年,許瑾在美國紐約病逝,子女多人侍側。

【九曲澄曰】
余 於2005年初在紐約晤許瑾次女莫利人,聆其介紹乃母故事,得睹乃母玉照,印象至為深刻——照片所顯示的端莊、嫻雅、秀逸的風度系余所見學人女性中最美 者。1950年代初,許瑾逃港,香港最高樓房曾從頂層垂掛許瑾玉照至地,轟動一時,信有以也。如許美女,如許大難,如許三幼兒,顛沛流離,該有多少遠較男 子艱困酸辛苦楚難為人道者在。如許獨立撫孤,若無如許堅毅,如許頑強的精神力量,如何能玉成於汝!論者謂其“是一位過分自立的女性,自立到只靠自己的工作 和奮鬥,萬事不求人”。讚譽者曰:“含辛茹苦,一個孤女,把兒女帶大成人,可稱為偉大”。莫利人曰:“母親一生有太多的機會大紅大紫、飛黃騰達,但為了兒 女她都放棄了。”許瑾自許曰:“吃苦並不一定偉大。在人生的轉折關頭,我為兒女的成長犧牲了自己的榮譽、自己的光明前途,這可能可以算作偉大。”誠哉斯 言。


右派底層列傳第廿四.右童分子張克錦(1946-)

張克錦,四川達縣人。1957年11歲的張克錦就讀於達縣通川第一小學,被打成“右童分子”。1958年4月,12歲的張克錦被抓進監獄,關押七年。1979年33歲的張克錦獲改正平反,改正平反通知書送達張原就讀的小學。

11歲的張克錦被打成“右童分子”的經過如下:

“反 右運動初期,各單位號召大鳴大放,給黨員提意見。當時,四川達縣一家帽鞋生產合作社的職工冉某,給縣城關鎮的某領導提了意見,並請人畫了一幅漫畫。冉某因 此被劃為‘右派’,不久跳大橋自殺身亡。至於漫畫,最後查出是小學五年級學生、年僅11歲的張克錦所畫。當時,11歲的張克錦對於‘大鳴大放’之類,完全 不知道是咋回事。張並不認識這位鎮領導,他的家人也與該領導沒有任何瓜葛和恩怨。因他很小就表現出了繪畫天賦,曾獲得過少兒繪畫大獎,有了一些名氣,鄰居 冉某就請他幫忙畫了一幅題為《一手遮天的×××》的漫畫,諷刺該領導,這就闖了大禍。不過張克錦畢竟只是個11歲的孩子,‘右派分子’其名於他似不合適。 有關領導經過認真研究,最後確定冠以‘右童分子’之名。”(據《龍門陣》2009年第二期李可剛文《中國最小的“右派”》,四川出版集團編輯出版)。


12歲的張克錦被抓關押七年的經過如下:

“那 是1958年4月裡的一天,張克錦正在教室裡上課,突然看見窗外有人向他招手。他一看,是街道居民委員會分管治保工作的一個阿姨,很熟的。老師看見了,就 讓張克錦到教室外面去。在教室外面,阿姨對張克錦說:‘你跟我一起到城關鎮去一下。’‘我在上課,到那裡去做啥子?’張克錦不解地問。阿姨說:‘領啥子獎 嘛。領吆麻雀的獎。’1958年春天,全國人民響應毛主席‘除四害’的號召,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包括消滅麻雀在內的運動。人們在街頭巷尾、 田間地角各個地方,或拚命揮動竹竿,或使勁敲擊臉盆,聲嘶力竭地呐喊著四處追攆,讓麻雀得不到片刻停歇而累得從空中掉落下來,毀滅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 海之中。張克錦疑惑地對阿姨說:‘那幾天吆麻雀,我只是跟著大人們在山上東奔西跑地跑了一天,連一隻麻雀也沒有吆下來!’阿姨有些生氣地說:‘娃娃家哪來 那麼多的話,叫你去你就跟著一起走嘛!’張克錦只好閉上嘴巴埋著頭跟阿姨來到城關鎮。一到那裡,便見禮堂裡人山人海,還沒有等張克錦回過神來,已經被人雙 手反剪著推到台上。一片震耳欲聾的口號聲中,張克錦嚇得大哭起來。一個十來歲的孩子,就這樣被抓進了監獄!當時既沒有向他出示逮捕證,也沒有讓他簽字畫 押。”(出處同上)。

張克錦現居達州,退休前為達州市通川區總工會工人文化宮美術專業幹部。

【九曲澄曰】
一個制度,一個政黨,處心積慮、正經堂皇地整蠱、欺負、鎮壓一個稚齡兒童,其本質懦怯、脆弱、卑下和殘暴的程度是空前絕後的。一個民族、社會全體對此噤聲,甚或幫同對孩子下手而心安理得、引以為榮,這個民族,這個社會是無良無恥的。

當年的劊子手不認罪不懺悔,現在的社會不質詢不追究,那麼,這個民族、這個社會就墮落到無可救藥了。2008年發生的黨國幫同生產三鹿毒奶粉哺養嬰兒,正是1957年黨和領袖整蠱欺負鎮壓稚齡童張克錦的翻版和繼續,變本加厲。(《新史記》15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