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自由:改革開放之初的思想主旋律

《新史記》李明華

意深味長的統計

《青年論壇》這樣一本雜誌,為人們所記憶,成為中國改革思想史上的一個事件,以及決定它生死的,卻是這樣一些內容:呼籲政治體制改革,為自由民主吶喊,高舉人文和人道的旗幟。

《青年論壇》停刊多年之後,武大哲學系畢業生楊海文寫過一篇紀念長文:《〈青年論壇〉:記憶為何如此艱澀?》,他在文中統計了《青年論壇》上發表關於自由的文章篇目:

1.胡德平:《為自由鳴炮》,《青年論壇》1984年創刊號;

2.於可訓:《將自由寫在文學的旗幟上》,《青年論壇》1985年第2期;

3.沈大德、許蘇民:《自由的命運及其他》,《青年論壇》1985年第3期;

4.凱明:《關於自由的三則對話》,《青年論壇》1985年第3期;

5.陳恒六:《為學術自由呼號》,《青年論壇》1985年第3期;

6.遠志明:《理論的生命:實踐與自由》,《青年論壇》1985年第4期;

7.王增浦:《學術民主與學術自由》,《青年論壇》1985年第6期;

8.胡平:《論言論自由》,《青年論壇》1986年7月號、9月號;

9.閔琦:《出版自由與馬克思》,《青年論壇》1986年11月號;

10.《首都各界人士座談〈論言論自由〉》,《青年論壇》1986年11月號。

這種狀況,只能出現在80年代前期。直到今天,很多人仍懷念那個改革激情燃燒、思想之花綻放的時代。

圍繞著自由、民主、公平、正義、政治體制改革、價值觀變革等主題,武大學子為《青年論壇》提供了豐富的稿源。


《青年論壇》的創辦人與負責人李明華。2013年攝於訪美期間。(《新史記》記者高伐林攝)

前面提到的編輯部幾位武大同仁的文章:《當代中國的主題》、《政治體制:改革成敗的關鍵》、《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命運》、《論對資本主義世界的開放》、《對富裕與公平的思索》等,表明了編輯部的思想傾向。


來自武大的關於這方面的文章還有:嘯鳴(李曉明)《改革中的社會與變革中的價值觀》,趙林《現代人生觀的多元化和相對化傾向》,黃克劍《關於〈關於人的理 論的若干問題〉的若干問題》、《從獅身人面像到斯芬克斯之謎——關於“人”的癡想》,沉揚(蔡崇國)《論1957年》、《論1966年》、《毛澤東晚年與 “文化大革命”》,高伐林《一個前〈這一代〉編者與一個〈青年論壇〉記者的對話》,朱征夫《也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命運》,沈曉冰《現代人的觀念》,雷禎 孝、王衛思《當代中國改革者思想狀況分析》,本刊北京記者站(以武大學子為主)《刀近喉頭》,本刊武大記者站《掙扎,然後騰飛》等等。楊海文列舉的《將自 由寫在文學的旗幟上》一文,作者於可訓是武大中文系青年教師。武大之外的作者也有很多這方面的力作,如許蘇民《人的現代化》,王潤生《論社會決策中公正原 則的尺度》等。

陣容最強的是文化方隊

《青年論壇》所發表的文章中,學術性思辨性最強、文字表述最精彩的是關於詩學、美學、文藝學、西方哲學、文化學方面的篇目。這裡有最強的作者隊伍:杜維 明、鄧曉芒、易中天、郭齊勇、趙林、黃克劍、甘陽、陳家琪、張志揚、魯萌、朱正琳、白樺、周國平、彭富春、楊煉、張汝倫……他們每個人都是一座理論的山 峰,聚集在《青年論壇》便成為一脈群山。他們中相當一部分即是武大學子。鄧曉芒、易中天合作的《中西美學思想的嬗變與美學方法論的革命》,分上下兩篇在兩 期雜誌上發表,人們在他們成名之後的作品中仍然會看到這篇文章的影子。之後鄧曉芒又在《青年論壇》上發表了《自我意識觀念在西方哲學史上的發展述評》,易 中天發表了《藝術起源與審美超越》,可以看作是對前文的延伸。

在文化研究方面,30多歲的郭齊勇有著超前的眼界,他在《青年論壇》上發表的《“中國文化”研究的勃興》和《關於近年來中國文化和中西文化比較研究的評 介》,是對“文革”結束之後中國早期“文化熱”的高屋建瓴的俯瞰。日後郭齊勇成為中國哲學史界的領軍人物,這兩篇文章也可以算作是奠基之一。黃克劍當年在 武大哲學系讀研究生,以強記、善辯、妙筆著名,前述關於人的問題的兩篇文章,以及《中國文化的儒學戰略——讀張之洞〈勸學篇〉》,都是見解獨到、文筆犀利 之作。另外,還有彭富春《藝術與情感表現》,周民鋒《試論中西思維方式發展的兩條路徑及其趨勢》、《論精神生產》,宋致新《八十年代的大學畢業歌》等文, 都值得一讀。杜維明、周國平、甘陽、張志揚、馮天瑜等大家,佳作紛呈。

《青年論壇》的200多位作者,我在這裡不可能都提到。多年之後,偶遇當年雜誌的撰稿人,我便會自豪地說:這是我的作者。

以今日的眼光來看《青年論壇》的青年作者,自有青年的不足,從上述一些文章的題目可以看出,當時思想正處在孕育、啟蒙、探索、脫韁階段,特別是關於自由、 民主、政治體制方面的文章,內容主要是振臂呼籲、激情吶喊,表達為國為民、復興中華的赤子之心,而缺乏冷靜的學理學術分析和論證。這正是那個時期一代熱血 青年的時代特點。關於這個問題,李澤厚寫的《破“天下達尊”——賀〈青年論壇〉創刊週年》一文中非常尖銳地指出來,但大家就是大家,李澤厚並沒有對年青人 求全責備,他看到年青人的未來是不可估量的,他有著殷切的期待。這是李澤厚第二次為《青年論壇》寫文章,第一次是創刊號上的“前輩寄語”,而這篇《破“天 下達尊”》,除了在《青年論壇》1986年1月號上發表,同時還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等報刊上發表。依我之見,《破“天下達尊”》是李澤厚寫得最好的文章 之一。


各地志願者的前世今生

在編輯工作之外,有幾件事還應該提一提。

前面說到,《青年論壇》在全國各大城市建了十多個記者站,這些全部由志願者組成的記者站為雜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中北京記者站是最為出色的一個。

北京記者站的第一任站長是陳東升,武漢大學經濟系79級畢業生。記者站成員,武大校友有高伐林、曹遠征,另外還有《中國青年報》的季思聰,人民大學的遠志 明,北京社科所的胡平,《人民日報》的吳學燦等。《青年論壇》上有不少重頭文章,都是北京記者站約的稿;我的很多朋友如馮侖、陳恒六等,都是通過記者站認 識的;我們到北京找人、辦事,都依賴記者站;記者站還籌辦了幾次非常重要的座談會;雜誌在北京地區的大量發行,記者站功不可沒。多年後陳東升在回憶這一段 經歷時說:

【我大學畢業時分配到外經貿部工作。當時,湖北有一個學術刊物叫《青年論壇》,我被委任為這份刊物駐北京記者站站長。我每天騎著一輛女式自行車,穿梭於北 大、人大、清華、中央黨校等單位之間採訪,經常是凌晨三、四點鐘才能回到宿舍。這份兼職工作連一分錢報酬也沒有,很累,但我卻總是樂呵呵的。】

陳東升說這話時身分是中國嘉德國際拍賣公司的董事長,泰康人壽的董事長,中國赫赫有名的企業家,他沒有忘記那段刻骨銘心的青春歲月。2013年5月,我到 北京參加一個會議,同時也拜訪了陳東升。他仍然滿懷激情談起當時的情景和思潮,當然也談現在,並送我兩本書:《一錘定音》,陳東升寫的關於嘉德的歷程; 《九二派》,記錄了90年代以來,包括陳東升在內的風雲一時的中國企業家的群體形象。(《新史記》雜誌16期)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