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
“文革”最大的教訓是違憲
《名星》記者 孫宜雄
在陳小魯成爲輿論焦點之後,他的許多看法引起了廣泛關注。最核心的就是如何吸取“文革”教訓,而這也與中國未來發展路徑息息相關。
陳小魯說:最近經常有記者來訪問我,我一般會反問一下哪年出生的?有的70後,有的80後,甚至有90後的。我說你們回憶一下,從小學、中學到大學,有憲法教育嗎?有普法教育嗎?有沒有講過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他們回答,都沒有!
陳小魯
他強調:如果當時我們有憲法教育,有對人權的教育,人道主義的教育,那我們就可能少犯錯誤,學校的悲劇就會減少。“黨內矛盾、社會矛盾、官民矛盾這個永遠 會有的,不但中國有,國外也有啊,但是怎麼解決啊?法律搞什麼?憲法幹什麼來的?不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嗎?政府並沒有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往往現在是 一個人上台就講一套話,大家就跟著去宣傳這個話。……現在要說‘文化革命’我有什麼領悟的話,我覺得就是這個:它的最大問題就是這個違憲。”最大教訓就該 是樹立憲法權威——保護公民權利,就是憲法的基本內容之一。
這個思想,他幾乎見媒體就講。在與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總編輯張力奮共進午餐時,他也說,不能說政府和執政黨一點反思沒有,不是有關於歷史問題的若干決 議嗎,對“文革”就是徹底否定的。“反思夠不夠呢?顯然是不夠的。如果反思充分的話,你首先應該強調憲法的權威,強調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你應該在學校裡開 這個課,為什麼沒有做到?一直到現在都沒有。”相反,只是“作為一個政治問題或者路線問題,就過去了,並沒有看到‘文革’這種基因以及人性之惡的那一 面”。
“紅二代”≠“官二代”
陳小魯對“紅二代”和“官二代”這兩個概念,意深味長地做了區分:
【真正的“紅二代”,和現在更年輕的“官二代”不同。……沒當高官的“紅二代”,生活都很普通。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也就是中等收入,生活得很好的不多,當高 官的,發大財的不多。為什麼很多“紅二代”願意參加外地的紀念活動,一個原因就是他們連自己旅遊的錢都沒有。當然了,他們的日子比老百姓好一點,但也有 限……這代人受過傳統的教育,有他的擔當,有他的抱負,也有他的自律。】
紅二代寄望江山永固,官二代關心權力利益。這一區分,紅二代馬曉力說得更透——她是陝西省委老書記馬文瑞的女兒。2012年11月馬文瑞百年誕辰紀念會, 紅二代的精神認同是話題之一。馬曉力說:“我們和官二代不一樣,一定要劃清界限!”“我們也非常痛恨腐敗,非常痛恨飛揚跋扈的官二代。”“不能讓這些人把 黨給糟蹋了”。
陳小魯對許多歷史和當下的熱點話題,也不迴避。
他被問到對薄熙來的看法時,直言不諱:
【我對薄熙來的印象,還是不錯的。這個人有幹勁,有一些抱負,比較張揚一點。他是不是有野心,咱們也搞不清楚,其實他到了那個位置,再想往上走走,也是人 之常情。我覺得他最大的問題就是為了打黑快出成果,縱容王立軍這樣的酷吏去搞逼供。但這個問題我認為不是他個人問題,這個制度在那兒擺著。你以為這種做法 就只在重慶啊?!現在揭發出來的很多單位都是差不多的。他做的最過分的一件事是把律師抓起來,這下子觸犯眾怒了。】
談起林彪事件,他說:
【現在看“571工程紀要”,越來越明確。確實有很多東西,林彪不知道。另外,“571工程紀要”當時是傳達到基層每一個人的。“紀要”提出很多問題,實 際上是指向當時所謂“毛主席革命路線”,就是“文革”的那些弊病。它用的論據,當時講都是“右派”言論,現在看是正確的。後來批判“四人幫”,用的無非也 是這麼一套東西。所以,現在“571工程紀要”反而變成“絕密文件”,不能外傳了。】
晚年考慮“尊嚴死”
北京東城區的雨兒胡同,牆上還有“毛主席萬歲”的標語,下半部分被後來塗的水泥遮了起來,水泥也開始脫落。這個胡同遭受過兩次災難,一次是“破四舊”,門墩、牌樓、女兒牆,能保留下來的很少;另一次是唐山大地震,為避災而修的窩棚一直釘到現在。
在胡同盡頭靠近河邊的地方,栽種一棵枇杷樹和一株富貴籽。淡藍色鐵門、青磚大院子,斑駁的牆上掛著塊金屬牌,告訴人們這曾是清代一個官方機構。這裡曾經是 粟裕大將的居所,1975年陳小魯成了粟裕女婿之後,搬到這裡居住至今。院子裡還有粟裕種下的白皮松。陳小魯每天騎的破舊的28型自行車停在角落裡,歲月 為它覆蓋了黃和暗紅的鐵鏽色,但車把和車座磨得發亮。
向老師道歉、被媒體採訪,畢竟不是每天都幹的事。退休生涯,平時做些什麼?陳小魯說,他們夫婦經常出國旅遊,每年外出旅遊平均一百天,已經走過了104個國家與地區。
2006年,羅瑞卿大將的女兒、曾任醫生的羅點點開始在中國推進“尊嚴死”的理念,即對於沒有恢復希望、處於生命末期的患者,撤除其維持生命的醫療措施, 使其有尊嚴地死亡。羅點點找到陳小魯,陳想起父親臨終歲月,除了被癌症折磨,也被插滿全身的管子折磨,醫生不停地為他清洗、翻身、吸痰,延長著他的生命, 也延長著他的痛苦。“能不能不進行搶救?”陳小魯當時問醫生,醫生以兩個問句作答:“你說了算嗎?我們敢嗎?”
羅點點和陳小魯談了3分鐘以後,陳就決定與其合作。北京市生前預囑推廣協會於2013年6月成立,陳小魯任會長。
“我的道歉,以及對‘文化革命’的反思不是我一個人的。47年了,有些場景,你只要經歷過就不會忘掉。”
【陳小魯小檔案】
陳小魯,陳毅元帥幼子,1946年7月生於山東。“文革”前為北京第八中學1966屆高中畢業生。曾任學校文化革命委員會主任。他倡議並組建首都紅衛兵西城區糾察隊(西糾)。
1968年4月被周恩來送到遼寧部隊監護鍛煉。一年半後,被批准入伍,同年加入中共。後任解放軍第39軍244團政治處主任。
1976年調入總參二部,後任駐英武官助理、副武官。1985年任北京國際戰略問題研究學會副秘書長。1986年參加中共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翌年 10月任中共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室社會改革局局長。1992年以上校軍銜轉業,先後任(海南)亞龍灣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標準國際投資管理公司董事 長、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江西長運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名星》5期)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