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6日 星期日

蔣介石制定計劃搶救學人撤往台灣

撰文:杜林
製作:蕭雨 昱杉


美國之音《解密時刻》節目採訪蔣介石日記的研究專家,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女士。請郭女士介紹蔣介石日記中1945年抗戰結束以後的部分,分享她多年的研究成果。

【解 說:1948年,蔣介石開始為撤退台灣做準備,並指示制定了一份“搶救大陸學人計劃”,動員著名學者隨國民政府撤退。先後撤往台灣的著名學者包括胡適、錢 穆(注3)等思想家,也有吳大猷(注4)、錢思亮(注5)等科學家,還有張大千(注6)、蘇雪林(注7)等藝術家。不過,這個計劃的實施並不算成功,名單 中的大部分人並沒有去台灣。原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80多位院士中,有60多位留在了中國大陸。 】

李肅:蔣介石在準備撤往台灣的時候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其中一項就是把著名的學人、學者、專家、教授們帶到台灣去。蔣介石日記中有沒有提到這個計劃?

郭岱君:有的。回答你這個問題,我想談的更多一點。蔣介石在1948年秋天已經開始考慮另起爐灶的問題。他在尋找單純之地,另起爐灶。他已經有這麼一個想法。

李肅:他已經想到要撤退的有關問題了。

郭岱君:第一個,勢不可違;第二個,他對國民黨很失望。他覺得黨員沒有主義,沒有信仰,軍隊士氣渙散,國民黨派系林立,整個戰爭打下來讓他感到無可奈何。這時他就想到要另起爐灶。

蔣介石在1948年年底就準備下野。下野之前,就是1948年12月,他下達了四個命令。一個是命令陳誠就地接任台灣省主席。當時陳誠正在台灣養病,時任台灣省主席的是文人魏道明(注8)。

第二個命令是文教方面的,他要求朱家驊(注9)先生等把重要的學人、知識分子請到南京,然後前往台灣。

第三個命令是給俞鴻鈞(注10)和蔣經國的,要求把黃金集中到指定地點,然後再運到台灣。

第四個命令是要求他信任的政府官員,把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和中央研究院的重要檔案,以及政府裡面的重要檔案運到台灣去。

這裡可以看到,蔣介石在下野之前想到的都是什麽事情?是文物、文化、教育、人才和經濟。如果換了別人,考慮的可能就只是黃金。

李肅:可不是,如果換了軍閥、土匪,他們可能是只想到黃金。



郭岱君:你剛才談到學人的事情是蔣介石做出的四個重要指示之一。學人有好幾批,特別是北平失陷後。胡適跟陳寅恪(注11)先生等是第一批。當然,胡適先生是最重要的。

當時,共產黨在他身上花了很大的功夫,希望他留下來,但胡適最後還是選擇離開。他走得非常匆忙,所以,他的日記、很多私人書信和大量的檔案都留在了他的住宅裡。

胡適走了,陳寅恪先生也跟著走了。但到了南京之後,陳先生覺得南方應該比較安全,因此又不想去國離鄉。在廣州,陳寅恪認為沒有多大問題,就這樣,他沒有邁出這最後一步。


近代史學家和語言學家陳寅恪。

實際上,選擇不走的學人占絕大多數。一個原因是,大部分人很匆忙;再一個原因是,好不容易八年抗戰結束,大家真的想好好過日子。還有一個原因是,有家有小的,世世代代住在北京,實在不願意走。

當然,也有一些學人對共產黨有一些期望,也希望當局實行真正的土地改革,真正為中國人民造福。因此,他們願意留下來。後話就不必說了,走了的和留下來的,從此開始了他們不同的命運。他們的孩子的命運也從此改變了。

李肅:在執行這樣一個學者撤離計劃的過程中,蔣介石是否下令要強迫撤離呢?

郭岱君:沒有。


李肅:有一些傳言甚至說,當局派特務監視計劃撤離的學者,有的學者是被綁架到台灣的。

郭岱君:那完全沒有。沒有必要。你想想看,在烽火萬里的時候,到處都在打仗。蔣介石能夠想到搶救學人就已經是很不容易了。他當時說,飛機停在北京西苑機場,要教育部中央研究院去通知那些學人,願意去的就去,不願去的請便。

如果所有人都要去,蔣介石也沒有那麼多的飛機運送,所以運送分了好幾批。傅作義投共之後,照理說,運送工作就可以停下來了,但雙方還是有一個默契,之後又運送了一批人到台灣。

蔣字典裡沒有台獨一詞

李肅:蔣介石有沒有想過台獨的問題?我想他應該不會。不過,真實情況如何?

郭岱君:沒有,他那個時候沒有台獨的說法,根本沒有台獨的呼聲。所謂的台獨運動是在50年代出現的。美國曾經認為台灣保不住,國民黨無法生存。沒有人看好,都覺得國民黨不可能在台灣生存下去。

當時,美國曾有個想法,要讓聯合國託管台灣。蔣介石非常生氣。他在日記中說,這絕對不可能,絕對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蔣介石認為,美國駐台總領館就是一個“倒蔣俱樂部”。他很生氣,說這個事情我們中華民國絕對不可以做。後來發生了韓戰,託管的打算也就沒有了下文。

李肅:蔣介石設想過“一邊一國”嗎?

郭岱君:沒有,他不允許,更沒有想過。你知道大家後來所說的台獨實際上部分原因是土地改革引起的。

陳 誠他們執行土地改革,要“耕者有其田”,每個農人都有自己的土地。政府把口袋裡的地都發給農民了,最後地分光了,怎麼辦呢?政府又沒有錢,最後就想到用公 營企業的股票跟大地主換地。可是,想想看,1953年誰見過證券啊?誰見過股票啊?很多大地主就非常生氣,我這個綠油油的良田就換了幾張紙。很多人不幹, 就跑到日本去了。台獨就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當然,也有人信任政府,跟政府合作。比方說,辜振甫(注12)家族,隨著台灣經濟的發展,他們自己的財產也急速增加,後來都翻了幾百倍。(《新史記》15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