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5日 星期六

流亡中盡全力接中國地氣


中國著名記者、作家劉賓雁逝世八週年之際,明鏡出版社推出了由馬雲龍所著的《劉賓雁時代——鴉雀無聲雁有聲》一書,描述了劉賓雁與大半個世紀的時代軌跡基本同步、大起大落的一生。

2013年12月7日,普林斯頓中國學社、中國研究院、明鏡出版社和《新史記》雜誌社聯合主辦的“劉賓雁逝世八週年暨《劉賓雁時代》新書發佈會”在紐約舉行,與會者分享了自己與劉賓雁的交往經歷,回憶了對他的豐富印象,分析了劉賓雁的精神內涵及其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名星》根據錄音整理了全部發言,並經發言者審訂,經授權全文刊發如下。



流亡中盡全力接中國地氣

蘇煒(續):

我 想談的另一個話題,就是我們常常談到的“接地氣”。在當年我認識劉賓雁時,他就給我這樣的感覺:他跟中國這片土地,跟中國的老百姓是息息相關的。鄭義講到 我們給劉賓雁當司機,每次國內來人,我們的朋友,別的朋友剛從國內出來,劉賓雁聽說了,都要我們送到他家,聽他們聊中國的現實,談老百姓當下的生活。

記得我們最後一次人比較多的聚會,是在賓雁80歲生日以前,我們商量為劉賓雁做生日那次的林培瑞過60歲生日的聚會。賓雁剛做完化療,頭髮掉得稀稀拉拉 的,一坐下,他就在跟我們討論東北鐵嶺工人那次罷工和造成的影響。劉賓雁對中國老百姓的那種關心,他對中國土地上發生的一切的關注,不是任何虛假的作態, 是他生命具有的一種本色。

從這一點上,我在劉賓雁身上看見了幾個東西,按我自己歸納,道德也好,德性也好,其實是超越意識形態的。在劉賓雁身上,人生大於政治,人格大於政治,而土 地也大於黨國,老百姓的溫飽大於一己的得失,這些特點就是劉賓雁留給我們的很重要的遺產,不管投身民運也好,我們作為一個人也好,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也好, 我們要接中國的地氣,就應該從劉賓雁身上看到和學到他的那種大胸襟,大胸懷,大悲憫。

有幾首詩是我們為劉賓雁寫的。我念一首《去年今夜》——劉賓雁去世一週年時,我寫的一首詩,王康當時和了詩,黃河清也和了詩——


去年今夜(蘇煒)

又近賓雁逝世週年。深夜,以電腦熒屏觀讀王康、北明製作的音畫詩朗誦《安魂詩》,悲慟恒久,步王詩原韻,感而賦之。

一行雁字入微茫,
萬里寒雲慟大荒。
杜宇啼歸泣血唳,
斷鴻墜地化飛霜。
鐵肩辣手擔道義,
墨面赤心鑄文章。
去年執手關河別,
今夜魂回壯思堂?*

*壯思堂,據云為張大千所譯,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所在地Jones Hall之會議室是也。當年——1990-1996年間,劉賓雁常主持普林斯頓中國學社活動於此。
2006/10/31夜半於康州袞雪廬

王康和詩

一雁低徊覓大荒,
萬方晦霾聽微茫。
長天凜冽潤眼濕,
大塊鴻洞撫心傷。
寂寞空山無聲聞,
激烈憑欄有韻仰。
人間久闕浩歌哭,
送君卒年猶國殤!

黃河清和詩

曾讀王蘇和詩,未悉初作意遲遲。今應蘇煒兄之命,立作和詩,句拙意淺,幸以心虔遮羞。謹並錄改春月所作百日祭文補衍,呈請諸位教正

安魂萬載唱悲涼,
英魄千秋疊蒼黃。
報告賴賓留史籍,
文學因雁存國殤。
一從平實編文集,
再續高昂賦華章。
心奠曾追三月雁,
週年祭慰火鳳凰。

06、11、7 於地中海畔蝸廬】



爺爺死後我才真正認識他

劉冬冬(劉賓雁之孫):

我是九歲來美國的,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我在這認識了很多他的朋友。我是後來才知道他這一生做了很多“該做的事”,說了很多“該說的話”,有些是很重 要的,因為這個社會上有些事情需要有人、應該有人說話指出來。就像前幾天,南非的納爾遜·曼德拉,很巧,他是跟我爺爺同一天——12月5日——去世的。他 的一生做了很多事,受了很多苦,很多人紀念他,他改變了他們全國、全世界很多人的命運。

http://192.237.216.218/MIBM/upimages/News/20131210032527_5570.jpg
劉冬冬(明鏡特約記者 別提攝)

主持人北明:我問你一個問題:你爺爺去世的時候,我們給他開追悼會;在這之前,還有很多人參加給他80壽辰的祝賀會,你那時候是什麼感受呢?你在那之前,知道你爺爺在社會上有這麼重要的影響嗎?

劉冬冬:到最後他去世的時候,看到有這麼多人來表達對他的懷念,我才知道他有這麼大影響,我小時候,只知道他先在國內,後來來到美國,後來他和中國共產黨 看法發生矛盾,就不讓他回國。到了追悼會,我才知道,在網上也看到……(北明:那時你才開始真正認識你的爺爺。)是的。(《名星》特約記者馬儉、記者高伐林 整理《名星》第6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