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毛泽东对蒙哥马利元帥的“公关”圆满成功
毛泽东与武汉东湖故居(3)
与毛泽东及武汉东湖宾馆相关联的另一个人是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雄,曾在北非和欧洲第二战场上担任重要指挥官的角色。1958年,退役后的蒙哥马利产生了到中国看一看的想法。1960年5月,他第一次访华,仅仅5天时间,感到意犹未尽。临走时,他向周恩来总理表示,很想再来一次以便进一步了解中国。周恩来表示欢迎。1961年9月,蒙哥马利第二次受邀访华,先后访问了包头、太原、延安、西安、三门峡、洛阳、郑州、武汉。蒙氏访华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想验证国外盛传的中国发生大饥荒的事实。1961年,毛泽东在接待来访的法国社会党领袖(后来的法国总统)密特朗时,针对西方世界有关中国发生大饥荒的传言说,“我再重复说一遍,中国没有饥荒。”(周宇新《1961年,毛对来访者说:中国没有饥荒》)中国有关部门也有意识地组织一些外国记者撰写了一批“中国没有饥馑”的新闻报道。为了验证这些情况,这次蒙哥马利在延安特别起了个大早,散步到自由市场,同那些卖镰刀蔬菜的人广泛交谈,而后又走进了路边的男子公共浴室,审视着浴池里的一个个裸体。陪同人员大为惊讶,不明白这位元帅为什么对公共浴池感兴趣。从浴室出来后,蒙哥马利说:“这里的人肌肉都很好,丝毫看不出饥饿的现象。”(史诚《蒙哥马利元帅两次访华毛泽东用英语问好》,《环球时报》2008年11月21日)。
毛泽东很重视蒙哥马利的来访。1961年9月23日,蒙哥马利从北京坐专机抵达武汉。一直陪同蒙氏访问的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熊向晖和总理办公室秘书浦寿昌已先到"梅岭一号"向毛泽东汇报了蒙哥马利在中国参观访问的情况。晚上18:30时,蒙哥马利来到了风景秀丽的东湖,先与毛泽东共进晚餐,然后交谈。
毛家“小灶”厨师程汝明回忆自己筹备这顿晚餐的情况时说:我接到任务后,就开始进行宴会的准备。因为是接待外国客人,所以免不了有几道西餐菜式及一些点缀。
宴会的菜谱是六道凉菜、四道热菜。
6道凉菜是:花篮红鱼籽(由鸽蛋和鱼籽做成)、酿鸽子(鸽子去骨,放肉馅、虾泥、蟹泥等)、奶酪虾卷(生菜垫底,虾煮后去皮、籽,浇上汁)、烤猪排、麻辣牛肉、什锦色拉;4道热菜是:烫片鸭子、铁板扒桂鱼、牛肉扒、炒豆苗(参见《毛泽东保健饮食生活》,第13页)。
吃完饭后,蒙哥马利对主席说:“我吃的太饱了,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的饭菜。”主席笑着说:“这顿饭不是我们的人做的。”这时,吴旭君来问主席:“主席吃好了没有?”主席笑了。吴旭君又问:“主席,您笑什么?”主席说:“今天的菜不是咱们的厨师做的吧?”吴旭君跑去问我:“今天的菜到底是谁做的?”我回答说:“那还能有谁,今天的菜当然是我们做的。就是临场发挥,点缀点缀,把以前学的东西搬上去了。”(参见《毛泽东保健饮食生活》,第13-14页)
24日,毛泽东与蒙哥马利再次会见。下午17时,毛泽东邀请蒙哥马利坐船看他在长江上游泳。在船上,他向蒙哥马利介绍了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说他是农民出身,没读过书,打仗很勇敢。晚上,毛泽东突然来到了蒙哥马利的住处。一见面,毛泽东就说:“为你送行,送给你一件礼物。”蒙哥马利接过毛泽东的“赠蒙哥马利元帅”--《水调歌头·游泳》词手迹。
应当说,邀请蒙氏访华的目的达到了。蒙哥马利认为他已经了解中国并无饥馑的“真相”。孰不知道连中国首都北京的居民也从1961年1月份每人发肉票2张,每张供肉0.2斤;春节另发肉票1张,供肉0.2斤。从4月起用熟肉、鸡、鸭、鱼罐头顶替肉供应。从6月至年底对居民暂停猪肉供应(北京《副食品商业志》第一篇·第一章·第三节)。他所吃的那次大餐,多日不闻肉味的北京老百姓根本就请不起。
历史证明,带着“中国没有饥荒”的印象回国的蒙哥马利,闹了个“瞎子摸象”的大笑话。
对于毛泽东来说,刘介梅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蒙哥马利是久闻其名,方见其人。李达不同。他是中共“一大”代表,与毛泽东相识数十年,算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又是中国哲学界的知名人物。(未完待续)
卸甲一书生,共识网 2013-8-9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