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
伪名儒,不如真名妓!
与哲学家骂架,能骂出高妙的思想;与文人骂架,会骂出千古名句。愤怒之中,常常会迸发出闪电般的灵感。“伪名儒,不如真名妓!”就是袁枚骂杨潮观时骂出的句子。虽历二百余年,仍有金石之声。
袁枚声名多么显赫,23岁考中举人,次年中进士,入翰林,平步轻云,正当别人削尖脑袋钻营于官场,他却于33岁即辞官不复出仕,于南京小仓山下购置随园,自撰一联:不做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难成仙佛,为读诗书又恋花。用唐人“钱塘苏小是乡亲”之句刻一私印挂于腰间,《自嘲》中说自己“有官不仕偏寻乐,无子为名又买春”,就这样优游随园直至归天,走完了率性的人生。其《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随园食单》等,均为千秋之作,哀婉真挚的《祭妹文》曾让许多人潸然泪下。然这杨潮观也非粗俗等闲之辈,乾隆元年(1736)年中得举人,历任山西、河南、云南三省各地知县,后升任四川简州、邛州、泸州三州知府,年逾七十尚在为官,于官场经营一生。知邛州时,杨潮观得卓文君妆楼旧址,在其上建吟凤阁,落成之后,亲撰短剧三十二出,命优人演出,结集为《吟凤阁》,为其赢得很高的荣誉,成为一代名儒。朱湘曾评论说:“杨氏短剧的佳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无疑的是短剧中最大的艺术家。”
曾于丽景湖畔一旧书摊花五元钱淘得一本《吟风阁杂剧》,是1983年9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定价0.93元。古色古香的样子,不知因何就流落至此。“百年事,千秋笔,儿女泪,英雄血。数苍茫世代,断残碑碣。今古难磨真面目,江山不尽闲风月。有晨钟暮鼓送君边,听清切。”读其《吟风阁杂剧》卷首题词,便能领略其文采与心志。
要说袁枚与杨潮观应该说是至交了,《随园诗话》卷八中有记:“杨刺史潮观,字笠湖,与予在长安交好。以运四川皇木,故再见于白门,垂四十年矣。”杨潮观死后,袁枚应其后人之请,做《邛州知州杨君笠湖传》载有:“君与余为总角交,性情绝不相似。余狂,君狷;余疏俊,君笃诚;余厌闻二氏之说,而君酷嗜禅学,晚年戒律益严,故持论每多牴牾。然君居家闻余至必喜。在邛州特寄金三百,属置宅金陵,将傍余以终老。殁后,其子抡以状乞传。”可见他们交情深厚。
因何就掐了起来?文人惹事,大多出于笔墨。起因正是《子不语》中一则笔记——《李香君荐卷》:
吾友杨潮观,字宏度,无锡人,以孝廉授河南固始县知县。乾隆壬申乡试,杨为同考官。阅卷毕,将发榜矣,搜落卷为加批焉。倦而假寐,梦有女子年三十许,淡妆,面目疏秀,短身,青绀裙,乌巾束额,如江南人仪态,揭帐低语曰:“拜托使君,‘桂花香’一卷,千万留心相助。”杨惊醒,告同考官,皆笑曰:“此噩梦也。焉有榜将发而可以荐卷者乎?”杨亦以为然。偶阅一落卷,表联有“杏花时节桂花香”之句,盖壬申二月表题,即谢开科事也。杨大惊,加意翻阅。表颇华瞻,五策尤详明,真饱学者,以时艺不甚佳,故置之孙山外。杨既感梦兆,又难直告主司,欲荐未荐,方徘徊间,适正主试钱少司农东麓先生嫌进呈策通场未得佳者,命各房搜索。杨喜,即以“桂花香”卷荐上。钱公如得至宝,取中八十三名。拆卷填榜,乃商丘老贡生侯元标,其祖侯朝宗也。方疑女子来托者,即李香君。杨自以得见香君,夸于人前,以为奇事。
翻阅《随园诗话》,卷八中又略记此事:
笠湖在中州作宰,乡试分房,梦淡妆女子褰帘私语曰:“桂花香卷子,千万留意。”醒而大惊。搜落卷,有“杏花时节桂花香”一卷,盖谢恩科表联;其年移秋试在二月故也。主司是钱东麓司农,见之大喜,遂取中焉。拆卷,乃侯元标,是侯朝宗之孙也。杨悚然笑曰:“入梦求请者,得非李香君乎?”一时传李香君荐卷,以为佳话。
可见不是杜撰,更非有意编造。然而,《子不语》行世,人多相传,杨潮观读后,发火了:所称李香君者,乃当时侯朝宗之婊子也。就见活香君,有何荣?有何幸?有何可夸?弟生平非不好色,独不好婊子之色。“名妓”二字,犹所厌闻。听这口气,看来是给气坏了。不仅如此,而且连世人广为传览的《子不语》也骂了进去:“佻达下流”、“显悖圣教”。
袁枚是何等性情中人,岂能容忍杨潮观这样的出尔反尔的诬蔑,于是他开骂了:
凡仆所载,皆足下告我之语;不然,仆不与足下同梦,何从知此一重公案耶?……想当日足下壮年,心地光明,率真便说,无所顾忌。目下日暮途穷,时时为身后之行述碑铭起见,故想讳隐其前说耶?不知竟见香君,何伤人品!……就目前而论,自然笠湖尊,香君贱矣;恐再隔三、五十年,天下但知有李香君,不知有杨笠湖。札又云:“仆非不好色,特不好妓女之色耳。”此言犹悖!试问:不好妓女之色,更好何人之色乎?好妓女之色,其罪小;好良家女之色,其罪大。夫色犹酒也,天性不饮者有之;一石不乱者有之。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好色不必讳,不好色犹不必讳。人品之高下,岂在好色与不好色哉?……谚云:“行行出君子”。妓中有侠者,义者,能文者,工伎艺者,忠国家者,史册所传,不一而足。女子不幸堕落,蝉蜕污泥,犹能自立,较之口孔孟而行盗跖者胜……伪名儒,不如真名妓!
这一架袁枚骂得痛快淋漓,名句叠出,骂出了思想,骂出了境界,骂出了品性。与其说是与杨潮观在对骂,还不如说是在与世俗之态、虚伪之风对骂。
这场对骂看似类于当今之绯闻,实则祸起功名之累。“想当日足下壮年,心地光明,率真便说,无所顾忌。目下日暮途穷,时时为身后之行述碑铭起见,故想讳隐其前说耶?”袁枚骂出了实质。从《邛州知州杨君笠湖传》中记录的几件事,可见杨潮观为官多年已积累下很好的声名:
河南灾,奉檄办河料二百万,君聘蹙曰:“野无青草,何能办料?”即牒民疾苦求免。俄而有省会来者曰:“君痴矣!此是上游知君杞县有累,故特多其数,为君生财计,君不解,乃固辞耶?”君笑曰:“吾诚不解!”亦卒不问其作何解也。
公奉调泸州,年逾七十,初志不欲往。旋闻泸大饥,道馑相望,慨然曰:“见义不为,无勇也!”即到官碾谷,检交一切在官闲款,分设三粥厂,令男妇各随地坐,给筹以起之,换票以出之。在泸不满百日,凡活五十九万七千人。笑曰:“吾事毕矣!”即以老乞归。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清清廉廉一生,坎坎坷坷功名,对于年逾七十尚奔波于官场的杨潮观来说,人生只剩下一个目标:功名垂世。日暮穷途之时,行述碑铭起见,“讳隐”便是常事了。青壮年之时,梦见李香君,可“以为佳话”足与外人道,然而,至垂垂老者之境,要名挺青史,显然是个污点,怎能留于文章,道与外人,当然要“劈板削去”。其实杨潮观多虑了,《吟凤阁》已为其赢得了垂世之名,却偏偏还要求全责备,讨了个没趣,看来是几十年的官场生涯把人砺炼坏了。与袁枚相比,这就显出品性来了。
吴澹川有一首《示儿》诗云:“秀才衣钵传三世,选佛功名隔一尘。除却惊人诗句外,平生事事不如人。”连礼佛这样的超脱之事,都脱不了功名之羁绊,看来“功名”如泡泡糖之类,可嚼可吹,一旦粘上要甩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伪名儒,不如真名妓!”骂得真是痛快!
季栋梁,《中华读书报》2013年05月15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