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2日 星期日

改正右派是杨士杰放的第一炮


   作为胡耀邦平反冤假错案的重头戏,55万名右派分子得到改正,已经过去35年了。这一事件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深刻影响,至今没有完结。回望这段历史,有很多偶然性。如果没有一些志士仁人的努力,历史也可能是另一种样子。比如当时担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杨士杰,就起到了特殊作用。

  杨士杰是河北定县人,生于1911年,193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担任过察哈尔省委代理书记,山西省委第三书记等职。后来到鞍山担任市委书记兼中国最大国有企业鞍山钢铁公司党委书记。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突发心肌梗塞,离职休养。1977年秋,作为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党支部的书记,他和袁任远、张策等一起反对中组部长郭玉峰等人当选十一大代表,进而张贴大字报公开批评郭玉峰,促使当年冬天中共中央决定以胡耀邦取代郭玉峰的中组部长职务。杨士杰随后出任中组部副部长。当时,在部内杨士杰分管清查工作。

  1978年6月14日,由统战部和公安部牵头,中组部、中宣部、民政部配合,在山东烟台召开“研究右派分子摘帽的具体问题和商定落实方案的专业工作会议”,胡耀邦委托杨士杰代表中组部参会,杨士杰带袁任远的秘书陈文炜同往。当时,会议的主题只是落实右派摘帽,并无改正之说。会议坚持按中央1962年对平杰三、李楚离、张子意、章夷白、凌云“关于安置已摘右派帽子的人员和右派分子的意见”的回复,“对其中个别确实完全搞错了的,即确实不曾有过右派言论、行动的,才作为个别人的问题,实事求是地予以改正。”但在讨论过程中,一些代表提出“确实完全搞错了的”不好掌握,东北的代表提出了“确实搞错了的六条标准”,也未被会议采纳。直到22日会议闭幕前,右派改正仍未破题。

  这时,杨士杰感到应当说话了。他让陈文炜连夜起草了一个讲稿,拿到闭幕会上宣读。他说:对过去定的右派,凡是搞错了的都应当予以改正,不能说只有个别确实搞错了的才可以改正。应当错多少,就改正多少。在今天这样的形势下,再不能通过我们的手去制造冤假错案!同时也不能因为我们工作上的疏漏,使历史上的冤假错案,得不到理所应当的解决。当年被划为右派的多数是知识分子,他们的知识是我们党和社会的宝贵财富。解决右派问题决非只是单纯的生活安置问题,而是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的大局。

  杨士杰话声刚落,举座哗然。他的意见,已经超出了会议的原定框架。对他的讲话,反对者不少,有人还说他是两面派。但他的发言还是被传到会外,有人甚至将他的发言内容油印出来到处传送,右派及亲属从中看到了一线希望。

  会议结束后,统战部和公安部向中央拟了一个汇报提纲,坚持1962年的结论。对此,杨士杰等表示保留意见。回到北京,在袁任远、胡绩伟、安岗、王泽民、付真等人建议下,陈文炜写了一封反映烟台会议情况的信,杨士杰签字送给了统战部。统战部质问:杨士杰到底是代表他个人,还是代表中央组织部?杨士杰、陈文炜只好直接向胡耀邦汇报会议情况,并送上发言稿和信的副本。胡耀邦当即表态:“我完全赞成。”之后,胡耀邦又让中组部政研室以组织部的名义,直接给中央写了报告,请中央就此问题重新定断。

  三个月之后,中央决定,参加烟台会议的五大部在北京民族饭店再次开会。会议开始时仍有争论。统战部副部长童小鹏说:如果把几十万“右派”都改过来,全党不是就忙得乱套了吗?杨士杰拿着中央监察委员会1963年甄别平反右倾机会主义的报告说,当年全国平反了695万人,中国都没有乱套,如今只平反50余万右派,怎么会乱套?中宣部长张平化、公安部长赵苍壁、统战部长乌兰夫、民政部长程子华在会上表态,赞同杨士杰的观点,同意实事求是地解决右派问题。会后,五部委起草了《贯彻中央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决定的实施方案》,于1978年9月17日以中央第55号文件发出,明确规定:“凡不应划右派而被错划了的,应实事求是地予以改正。”“经批准已改正的人,恢复政治名誉,由改正单位分配适当工作,恢复原来工资待遇。”“生活困难的给予必要补助。”“原是共产党员,没有发现新的重大问题的人,应予恢复党籍,原是共青团员的人,应予撤消开除团籍处分。”55号文件使99%以上的右派得到改正,他们和他们的亲属上百万人,终于摆脱了长达20年的苦难,迎来了新生。

  杨士杰为什么能够力排众议,为改正右派放言?就这个问题我与他的儿子杨荣甲进行了探讨。杨荣甲说,父亲去烟台前,胡耀邦并没有具体指示。会议第一天,父亲发言也是老调子。会议期间,他跟陈文炜越聊越觉得不对,应该实事求是,错了就改,有多少改多少,全错全改。所以才有了闭幕会上的发言。杨荣甲在文革后期和父亲交流比较多。曾说起在外交部干校和一些右派接触的情况,比如薛谋洪,懂七、八种外语,英文最好,日文、西班牙文、德文都懂,自己是专门学法文的,他法文阅读能力比自己都不差,把他打成右派了,写反修文章还要用他。中国搞阶级斗争,今天打倒5%,明天打倒5%,搞社会主义建设,人到底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这些交流,对父亲都有影响。

  杨士杰为右派改正放了第一炮,个人没有任何私利。右派改正了,他也要向自己在鞍山主政期间的受难者道歉。其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身居官位,内心没有放弃对正义的追求。这正是中国官场上最稀缺的品质。

  1988年,杨士杰在北京病逝,享年77岁。

  丁东,作者博客 2013-05-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