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大串联到京住进了中南海的总理办公楼

我在文革初期的红卫兵经历(中)


   按:上世纪六十年代,广州的华南师范学院附中“两高”(高干、高知)子弟云集,相当于北京的101中学。文革初,该校贴出了广州的第一张大字报。本文作者杨小村当年是该校高三学生,其父杨应彬,时为中共广东省委副秘书长,文革后曾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


   当时,为了防止外校的一些红卫兵进入华侨新村捣乱,我们组织了巡逻队,特别是在晚上加强巡逻,防止发生意外。

   有一天凌晨,八一中学的几个红卫兵趁巡逻空隙钻进黄洁家拍门。黄洁儿子是广钢工人,平时不在家住,他老伴身体不好,黄洁只好亲自开门。门一打开,几个凶神恶煞的红卫兵手执皮鞭,铁链就要打下去,黄洁本身患有心脏病,被这么一惊吓,心脏病顿时发作,当场倒地,那几个红卫兵见状立即如鸟兽散。等巡逻队闻讯赶来,联系救护车送到医院时,已回天无力了。黄洁去世后,受周恩来指示,《南方日报》还登载了他逝世的消息,文中盛赞他爱国爱乡之壮举。

   就在这时,由北京多家红卫兵组织发起砸毁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行动,以此彻底否定旧民主主义革命。当知道这一消息后,我们也曾组织华南师院附中的南海红卫兵参加保卫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行动。这一行动虽引起双方激烈的辩论,但未发生其他过火行为。可是过后不久,七十二烈士墓中的自由女神像还是被一些过激的红卫兵组织砸毁了。

   我向省委申请到上京的专列

   我是在华侨新村得知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红卫兵的消息的,紧接着,他又在8月31日和9月15日再次检阅了红卫兵,还在中南海大门外接见革命群众。最高统帅对红卫兵的一系列“壮举”,使我们的优越感倍增,同时也萌发了上京的强烈愿望。在毛泽东接见完第三批红卫兵之后,我终于按捺不住了。

   于是,我和区梦觉的女儿区惠风跑到省委,找到负责接待红卫兵工作的省委候补书记张根生。我对他说:“张叔叔,现在全国各地的红卫兵都能去北京接受毛主席的接见,我们也要去,您能否给我们批一列火车,我组织广州地区的红卫兵上京去!”张根生认得我们,也知道我在附中是位红卫兵的头儿,于是他很爽快地答应了,批了一列专列,由我指挥。

   回到华侨新村,我把这消息一传达,大伙儿高兴得直跳。于是,除了留下少部分红卫兵看守阵地外,大部分在华侨新村的红卫兵及在校的其他红卫兵都准备乘专列上京。我们严格地把队伍分成若干小队整齐地登上火车。在火车站上,也吸收了部分外校红卫兵上车。就这样,我们于9月下旬浩浩荡荡上京去了。

   上京的心情是激动的。我对北京的向往和认知,是从四年前(1962年)父亲写的一篇散文《上京》中得来的。散文一开始就深情地发问:“你去过北京吗?”“没有?那你渴望上京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你上过北京啦?那你上京时的心情又是什么样子的?”

   父亲从长安街走进天安门,看见广场上,东西长安街上像怒放春花的繁灯,异常灿烂,火树银花,五彩缤纷。与天幕上的繁星连在一起,分不清天上的是灯光还是地上的是星光。他把这些灯光和星光与革命的星火联系起来。1919年5月4日,从天安门广场,长安大街迈开了中国人民革命大军的步伐。经过三十年的英勇奋斗,革命的队伍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不是在别的地方,恰恰又是在天安门广场。1949年,飘起了象征全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父亲在散文结束时,铿锵有力地说:“对!条条道路通北京。上北京的道路就是走向胜利的道路。”

   今天我也要上京了。我要沿着父辈们走过的这条上京之路,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革命继续下去,夺取世界革命的最终胜利!

   到北京后,我们学校的红卫兵被安排住在中国人民大学。女生们有床铺睡觉,男生们则在运动馆内打地铺,下面垫一些麦秆,上面加一张褥子,睡起来倒也挺软和。那些天我们吃的是小米粥加窝窝头,许多同学是南方人,吃不惯,我倒吃得很香。白天我们到清华、北大等学校去看大字报,并随时抄摘大字报上的内容,晚上在一块开会,交流心得体会。

   一天下午,我从外面回到住地,有同学告诉我,说学校广播找了你几次。于是我赶到学校保卫部,询问是什么人找我。保卫部的同志很热情,让我坐下像查户口似的,详细问了我的身世和家庭情况,特别注重地问我父亲的情况。我如实回答后,他们说,明天下午你再来这里。第二天下午我准时到达后,看见除了保卫部的人员外,还多了两位解放军干部。在进一步核实本人身份后,军人告诉我,你被选上红卫兵代表,国庆那天将参加观礼。

   1966年9月30日下午,我在人大门口坐上一辆由军人驾驶的华沙轿车,在两名解放军干部的陪同下驶去。不一会儿来到了先农坛体育馆。在球场中间已经聚集了约二三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会场里熙熙攘攘,嘈杂得很。

   我报到后,就分队分组。由于当时通信不发达,要集合全国各个省市的红卫兵代表,确实不易。因此我们从下午一直等到傍晚都坐在体育馆球场的草地上。天色渐暗时,终于安排上车了,七八部大巴拉上我们,开出了先农坛。

   由于我是第一次上京,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也不知道现在的位置,更不知道我将要去哪里?问车上领队的军人,他也不回答。汽车路过北海公园南门后突然向左拐进一座大门。“中南海!我们到中南海啦!”一位大概是北京的红卫兵在车厢里高喊起来。全车的红卫兵都欢呼起来,个个都把头往窗外伸,但在夜幕中什么也看不见。

   车子在一栋办公大楼前停下来。红卫兵小将们蜂拥挤下车,军人们指挥着列好队向我们宣布:“这里是中南海,你们作为全国红卫兵的代表被毛主席邀请到这里作客。你们就住在这座大楼里,这是总理办公大楼。为了安排你们住得好,中南海的家属每家每户都拿出新的被褥给你们盖。这里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你们不要乱跑,要遵守纪律……”

   军人的话还没说完,身后就簇拥着走来了一批人。我定眼一看,是江青!她头戴呢子军帽,身着呢子军装,披一件呢子大衣,风风火火地走到队列前面。站在她身旁的是国务院秘书长周荣鑫,他也一身戎装打扮。他说:“红卫兵小将们,江青同志代表伟大领袖毛主席来看望你们啦,下面请江青同志讲话。”掌声刚响起,江青就伸出双手反复做了一个往下压的动作,掌声随着她的指挥戛然停止。只听见江青扯开她那特有的高八调嗓门拉长了每一个字说:“红卫兵小将们,我代表伟大领袖毛主席来看望你们啦!你们都知道这里是中南海,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休息,我讲完话后,请你们不要鼓掌,不要高呼口号!你们很幸福,明天,你们就能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啦!(欢呼声欲起又止)。我向你们红卫兵小将们致敬,向你们红卫兵小将们学习!你们一定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说完话,江青转身就走了。

江青走后,我们开饭了。原来我们这批红卫兵代表是准备参加当天晚上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宴的。只是代表集中的时间太长,错过了时间,于是把国宴上的饭菜都搬到中南海总理办公大楼门前的草地上。我们席地而坐,在草地上吃了一顿美味的国宴大餐!

   晚饭后是自由活动时间。一大群红卫兵围着周荣鑫要他签名。我也挤进去,请他在我的《毛主席语录》首页签了名。又见一群红卫兵围着一位和我年纪、个头都差不多的红卫兵在谈论什么。我挤进去一打听,原来他就是赫赫有名的江姐的儿子彭云。他比我大一岁,江姐牺牲时,他只有三岁。红卫兵听他讲述江姐的故事后都抢着要他签名,被他一一谢绝了。人群渐渐散去,我走到彭云跟前对他说:“我哥哥也是哈军工的,叫杨小斌。”他说:“我认识他。”于是很爽快地在我日记本的首页上写下了江姐临终前写给他的那句名言:“望踏着父母之足迹,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并签上他的名字。

   我回到宿舍立即写日记,急切地把有生以来的最大兴奋与激动记录下来。写完日记已快10点了,北方来的同学裹起棉被就呼呼大睡,南方人临睡前都要洗洗脚,擦擦身。于是我穿上拖鞋,拿了一个小脸盆和毛巾,出了宿舍门向走廊中间的洗漱室走去。

   刚一出门,我就被身后的嘈杂声惊动了。我回头一看,只见大门被推开,前面是一队8341部队的战士,他们沿着走廊两侧迅速组织了一道人墙。一些记者手持照明灯和摄像机簇拥着一个很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眼前:是周总理!“周总理来啦!”我兴奋地欢呼起来,被欢呼声惊动的红卫兵都从床上爬起来往门外挤。但每间宿舍门口都被8341部队那些训练有素的战士们给把守住了。在整条长长的通道上,只有我一人。

   我这时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丢下脸盆和毛巾,三步两步跨冲到总理跟前。总理伸出他那只永远伸不直的右手,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一股热流顿时通遍全身。我边握住总理的手边喊:“总理好,总理好!”他亲切地问:“你从哪里来呀?”“我是广东来的!”“路上辛苦吗?”我说:“不辛苦。省里派了一部专列送我们来的。”“那样好!那样好!”

   看着周恩来疲惫的身形,只有一双眼睛依然那样炯炯有神,他比我在四年前观看《五朵红云》歌剧见他时苍老多了。他在人民大会堂安排完国宴后有那么多事务,这么晚了还到红卫兵驻地,逐个房间来看望我们,多么好的总理啊!28年前,他和博古代表中共中央长江局,在武汉接见了特支成员,那时父亲比我现在的年龄还小两岁。周恩来看见又矮又小的父亲,风趣地叫他“小同志”,摸着我父亲的光头说“后生可畏”。会议结束后,总理握住我父亲的手时还说了句:“长江后浪推前浪!”现在,“后浪的后浪”也来了。我暗自下决心,一定要紧跟毛主席,紧跟周总理,为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惜!还没等我回过神来,周总理就匆匆地走了。


毛主席发现了我掉在地上的红卫兵小报

   第二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七周年国庆日。中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红卫兵游行,毛主席亲自检阅。

   一早我们吃过早点就步行来到天安门城楼旁的中山公园。由于伟大领袖习惯夜间工作,早上起不了床。于是我们足足等了一个上午。中午时分,在用完午饭(每人一包点心)后,终于可以登上天安门城楼了。我们排着队从西面的石板阶梯鱼贯着拾级而上。

        登上天安门城楼一看,哇!整个广场被无数的红旗、红花、红宝书(毛语录)装扮成为一个红色的海洋。广场南面,由十万名学生组成的一个大方阵,不时地变幻出最时髦的政治口号。广场东头已集合了雄壮的红卫兵游行队伍,排着整齐的方阵,准备迈入广场正中,接受伟大领袖的接见和检阅。“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像是要把天安门城楼震垮一样不停地响彻天际。 (未完待续)

   杨小村,摘自《我与一个时代的握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