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2日 星期四

起草《歷史決議》,鄧小平粗暴否定胡耀邦方案

北京學者座談發言紀要(2)






中國能不能走上人類文明的共同大道,關鍵在於能不能擺脫毛澤東的陰影,使這個黨和全國人民一起,從毛澤東的獨裁統治和毛澤東思想的奴役下面解放出來。在“四五”運動中,在真理標準討論中,在理論務虛會中,在四千人討論中,都有重大的認識成果。但是,鄧小平“一句頂一萬句”,利用強權,力排眾議,扼殺了這些積極進步的認識成果




《新史記》編者按: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一致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 決議》。30年後的2011年10月中旬,北京民間文化智庫天衡文化中心邀請北京一批知名學者,分兩次座談這個由鄧小平一手推出的《決議》。座談屬於小型 的,沒有任何宣傳,但是與會者站在民間立場的自由發言,從歷史真實出發對《決議》進行的深刻批判,非常值得關注。


(續前)這中間有一個重要插曲,即1980年11月10日——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開會做出決定,同意華國鋒辭職,由胡耀邦任中共中央主席。
1981年,2月上旬,胡喬木他們搞出準備交六中全會討論的決議稿,胡耀邦看後十分不滿意(《12個春秋》中說:“胡耀邦同志看後認為這種思路不行”)。不得已,提出由他組織人再搞出一個決議稿。鄧力群即報告鄧小平。鄧小平口頭上表示:“好嘛,兩個攤子,各搞各的嘛。”但是,當胡耀邦在一個月後,真的拿出新的決議提綱時,鄧小平竟沒有經過政治局或常委會討論比較,就粗暴地把耀邦的方案否了。

經過是這樣的:3月初,胡耀邦完成了《口頭匯報提綱(草稿)》(鉛印本)。耀邦以實踐的標準對歷史問題的是非曲直做出明確判斷,並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基礎上,提出當前的任務和今後的做法。應該說,這是對歷史問題應有的比較正確、負責的態度。耀邦把題目也改為《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共分九個部分。

胡耀邦

鄧力群即把耀邦的方案報鄧小平和在外地休息的胡喬木。胡喬木即表示不贊成。
3月7日,鄧小平把鄧力群找到家裏,說:“胡耀邦的第二方案不考慮了。”也不說明任何理由。而表示保留前面提到的,胡耀邦十分不滿意的胡喬木、鄧力群搞出來的送六中全會審查的決議稿。鄧小平對已任中央主席的胡耀邦採取如此輕蔑的態度,可見其跋扈和專權的地步。然而我們的一些朋友至今仍以為決議是在胡耀邦的主持下搞出來的。

本來歷史已經給那些“問題”做出了結論,現在卻倒過來了,“決議”要把結論強加給歷史。對起草這個決議,鄧小平不僅劃了框框,定了調子,而且正是鄧小平一連串講話內容的集中,可以說,它不折不扣地反映了鄧小平個人的意志。首先,鄧小平反覆強調,“確立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這是最核心的一條。鄧小平甚至還用了三個最——“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來強調這一條。

眾所周知,對於中共歷史,特別是“文革”十年的反思的成果,第一步,也是出發點,就是認識到要打破政治以及經濟、文化思想上的專制主義,這也是改革開放的出發點。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領袖和國家、領袖和政黨、領袖和人民的關係,這就是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問題。中國能不能走上人類文明的共同大道,登上現代化的殿堂,關鍵在於能不能擺脫毛澤東的陰影。這也應當是回顧中共歷史的根本出發點。從這個出發點來反思,就必須打破現代迷信對人們思想的奴役,搬掉毛澤東的神像,使這個黨和全國人民一起,從毛澤東的獨裁統治和毛澤東思想的奴役下面解放出來。這個問題,在“四五”運動中,在真理標準討論中,在理論務虛會中,在四千人討論中,都有重大的認識成果。但是,鄧小平堅持“一句頂一萬句”,利用強權,力排眾議,扼殺了這些積極進步的認識成果,堅持自己創造的“準確完整”。這樣既可以把“非毛化”的責任,推給實踐派——批毛者;又可以承繼毛的專制主義政治道統,為自己進一步專權鳴鑼開道。

在敘述和總結歷史過程時,鄧小平還公然用詭辯和謊言來糊弄事。(未完待續,《新史記》第6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