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誰需要吸食“毛澤東精神鴉片”?


《新史記》陳小雅/與毛澤東在政治路線上代表“反現代化”思路一致,在文化上的“反智主義”一致,他基本上代表的是這樣一部分人民群眾


在毛澤東的身上,確實有著濃重的“克利斯馬氣質”。這一點,從他的詩詞中也可以反映出來。詩品專家章立凡發現,毛澤東喜用誇張筆法,大規模數量的“人口”,經常被他的筆尖隨意點來,成為呼風喚雨、抒發豪情的油彩。這樣的例子,可見於戰爭年代詩詞中的:“十萬工農下吉安”、“二十萬軍重入贛”、“百萬工農齊踴躍”、“喚起工農千百萬”等著名詩句;定鼎以後,又有“人民五億不團圓”、“六億神州盡舜堯”等名句。章氏認為,這應當是“詩人認為人多好辦事,常以人多自雄於天下”的觀念的反映。而人口失控,“蓋肇端於此種觀念”。

的確,毛澤東喜歡玩弄人,玩弄人口,更喜歡直接面對人民大眾,並有能力直接駕馭這頭“洪水猛獸”。他的“蔑視權威”的氣概,很能迎合廣大青年學生的愛好。1954年批判“學術權威”俞平伯,他就是以維護兩個“小人物”的“權利”為藉口的;1956年,他批判“反冒進”,用的就是“六億人一泄了氣不得了”這個藉口。從廢除“師道尊嚴”、砸爛規章制度,到摧毀等級特權,包括學校停課和免除考試,都在一定社會階層和年齡層中大受歡迎。

【中國歷史上凡是當狀元的,都沒有真才實學,反倒連舉人都沒有考取的人有真才實學。唐朝最偉大的兩個詩人連舉人也沒考取。

華佗讀的是幾年制?李時珍讀的是幾年制?醫學教育……高小畢業學三年就夠了。主要在實踐中學習提高。

“害怕教授……看人家一大堆學問,自己好像什麼都不行。馬克思主義恐懼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不怕帝國主義,卻怕教授,這也是怪事。”】

毛澤東的這些充滿“牛仔”氣概的講話,使多少當時代青年人心花怒放,躍躍欲試!

在爛熟的西方文明社會中,他也是青年心目中的“傳奇式英雄”。其行為有的還為“後工業社會”理論——反智主義——提供了依據。但在當時的中國,在一個尚有“五億文盲”,經濟、科學、文教都極為落後的社會,這只能倡導“蒙昧主義”。

他反感現代國家“官僚科層制”的煩瑣程序,更反感它們日益脫離群眾的傾向。他自己發動文化大革命,就是背著中央政治局常委,背著中央委員會,拋開中共黨的一切合法機構和程序,通過他那既非中央領導成員、甚至連候補中央委員都不是的夫人江青,秘密組織“親信集團”開始的。在文革中,他點名批評文化部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部”,衛生部是“城市老爺衛生部”,確曾極大地改善了農村的文化、衛生和商品供應狀況。在把那各級幹部整得五癆七傷之後,他的要求似乎也很淺顯:

“我只要求你一條,要把官僚架子放下,跟老百姓、工人、農民、學生、戰士、下級一起,平等待人。不要動不動就訓人。有道理為什麼要訓人,有道理為什麼要罵人?”“這次一年多的一個大批判運動,可把這些幹部嚇一跳。”

但在這同時,卻把城市生活幾乎變成一片“荒漠”。他在鼓勵工農兵上大學,嘗試把農民變成科學家和詩人的時候,卻廢除了幾乎整個知識分子階層的大腦,使其不能實施“價值判斷功能”,並只在很小的範圍內實行“認識功能”。他在給鄉村小學教師寫信,給知識青年寫信,批評以“法西斯式的方法審訊犯人”的同時,容忍著更大的社會不公。以至使文革成了超過土改、鎮反、反右派和反右傾運動的、最大的“人權欠債”運動。

因此,大體可以看出,與毛澤東在政治路線上代表“反現代化”思路一致,在文化上的“反智主義”一致,他基本上代表的是這樣一部分人民群眾:

(1)在政治位勢上,是處於社會底層;
(2)在智識上,處於中、小知識分子程度;
(3)在組織狀態上,處於被整合程度較低的社群;
(4)在年齡上,處於較輕階段的廣大基層社會群眾。

這一部分人群的特點是:
(1)他們是被封為“統治階級”中的一部分,而絕非“被統治”、“被團結”和“被專政”的階級一分子;
(2)他們或因對“主人公”地位,對“自由”、“平等”概念抱有浪漫的期待;
(3)他們或因對“大工業”的現代社會缺乏心理準備;
(4)他們或因制度原因和各種際遇與先天因素,處於被壓抑狀態;
(5)在他們眼裡,毛澤東是改變他們命運的“大救星”;是贈送“奇跡”的“聖誕老人”,是他們的宗教偶像……一句話,毛澤東是他們的“精神鴉片”!
(6)在這種“精神鴉片”的作用下,他們習慣了“依賴”別人的思考,依賴“大鍋飯”的保障,不在意精神是否自由,或者被別人洗腦。

在毛澤東的月亮沉入海底之後,他們迅速地被各種次級的“偶像”俘虜,被包括法輪功在內的各種准宗教社團吸引與吞納,應是順理成章之事。
在海外,已經有“民運人士”聲稱,當年毛澤東支持的“革命委員會”,就是人民群眾在文革歷史條件下,爭取民主鬥爭的政治成果。其得而復失,完全是因為老“走資派”又重新回到了權力的中心。可見,毛澤東這桿旗幟,已經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被賦予了新的含義。而在未來的階級衝突中,如果沒有“代用品”出現,他必將再一次被利益失落的人群祭起。

——此言既出,只待驗證。(《新史記》第2期)

(作者著有《中國牛仔——毛澤東的公案、行為及心理分析》和《中國“廢片”——毛澤東的命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