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
蘆笛:我的“哥白尼革命”(8)
答《新史記》記者高伐林專訪
從千禧年世紀之交開始,蘆笛在中文互聯網上橫空出世,迅即成爲最出名也最高産的作家之一,2010年元月以來的17個月內,在明鏡出版社連續出版了五本書:《毛澤東與他的近臣和女人》、《國共偽造的歷史》、《百年蠢動》、《野蠻的俄羅斯》和《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在蘆笛的第六本書《華夏文明解剖》呼之欲出之際,7月中旬,蘆笛以書面形式回答了《新史記》記者提問。
(續前)國內讀者似乎比國外讀者更有希望
新史記:扯遠一點吧。你希望自己的想法影響到哪些人?你覺得國內與海外的讀者,各有什麼不同特點?
蘆笛:我並不指望別人接受我的觀點,我只希望讀者留心我看問題的視角與想問題的方式,希望能給年輕人一點啟迪,老幫菜們則不可能再改變思維方式了。國內的讀者似乎比國外的更有希望。國外的毛共餘孽按比例似乎遠比國內的高——奇怪的是,國內網友似乎比國外網友更懂西方文明常識與民主要義,諸如理性、寬容、平和、善於妥協等等,而國外則富集了“漢賊不兩立”的“革命硬骨頭”,堅信“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這大概是因為中共把所謂的“民運人士”都驅趕出來了。
新史記:你還有哪些後續選題?除了一本接一本地寫作,你還有什麼計劃嗎?例如,運用多媒體形式更廣泛地傳播自己對文史的認識;用更可行的方式向國內同胞傳遞信息;或者,用其它語種幫助其他國家更加瞭解中國的過去和未來;等等。
蘆笛:我這人做事從無計劃,都是憑一時興之所至,此所以那幾本書都是網上隨機觸發的。我並沒有計劃“一本接一本地寫作”,而是江澤民說的“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今年爭取寫完《毛氏當國》(原題《治國白癡毛澤東》,但網友說這名字不太“學術”,印出來進不了圖書館,因此我準備改此名)與《漫話中蘇恩仇》。這兩本書都是網絡觸發的:《毛氏當國》是與網上愛黨人士打架激出來的;《漫話中蘇恩仇》則是某網友吹噓蘇聯紅軍激發的,都在網上貼過一部份,但都很草率,需要重看資料,重新撰寫,工作量並不小。寫史論很累,比不得政論、雜文、文論,可以一揮而就。
我寫作主要是自娛而不是宣傳,除非是好友,我一般不向人贈書,總覺得那好像是逼著別人看自己的書。我也曾偶爾想過,即使是在國際上,《野蠻的俄羅斯》也不算差,可以翻成英文,去向西方出版社兜售。寫完《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後也有過這種一閃念,但畢竟知道自己英文程度不夠,所以也就只是短暫地想入非非而已。
新史記:談得不短,你還有什麽話想對讀者說嗎?
蘆笛:沒有了。
新史記:謝謝你!(《新史記》第4期)
標籤:
新史記專訪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