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

蘆笛:我的“哥白尼革命”(5)

答《新史記》記者高伐林專訪


從千禧年世紀之交開始,蘆笛在中文互聯網上橫空出世,迅即成爲最出名也最高産的作家之一,2010年元月以來的17個月內,在明鏡出版社連續出版了五本書:《毛澤東與他的近臣和女人》、《國共偽造的歷史》、《百年蠢動》、《野蠻的俄羅斯》和《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在蘆笛的第六本書《華夏文明解剖》呼之欲出之際,7月中旬,蘆笛以書面形式回答了《新史記》記者提問。


(續前)作家能指望的最高酬報

新史記:你剛才說,如果沒有網絡,絕不會當上作家——缺乏投稿所需的自信。再給我們進一步講講你的網絡寫作生涯吧,是被什麽激發才開始的?缺乏自信不會是你熱衷網絡寫作的全部原因吧?

蘆笛:2000年台灣大選,我生怕兩岸打起來,上網大聲疾呼,就此一發不可收。

網絡寫作吸引我,是因為:第一,我缺乏投稿所需的自信,網上發表不需要編輯認可,沒有充滿懸念的等待;第二,讀者就是評論家,反饋迅速直接。罵我,激起我的逆反心理,越發要接著寫下去;讚我,又使我覺得欠了人家的情,必須寫下去;第三,我總覺得網絡不是正經媒體,露怯出醜也沒關係,因此寫作時揮灑自如,水平反而能發揮出來,若是正兒八經出書,顧慮就比較多,反而寫不好;第四,所得報酬不是出書能比的。例如有位國內學者來信告訴我,我反革命的文章顛覆了他的既有價值框架,而我批判辯證法的文字也被某些大學老師印成講義,發給學生參考,讓我至感欣慰。

最令我有成就感的,還是網友的謬讚與感謝。例如一位國內網友來信說:“蘆老頭,您的博文常常看,反覆看,看了又看。真好!得了這麼多寶,無以為報,只有真摯地向您道一聲:謝謝,蘆先生!”前兩天還有人在我的博客裡留言:“在HJCLUB下載了蘆師三本書,從蘆師這裏獲益,真是肝腦塗地難以回報。那邊沒有ID,特在此恭謝蘆師,願蘆師度假快樂,永遠身體強健,神思矯健。”我想,一個作家能指望的最高酬報,莫過於此。

新史記:你是如何選題呢?我感覺,有些題目,是你“蓄謀”要寫的,但也有些題目,完全是打“遭遇戰”,被某篇文章激起火或者被某位朋友拖下水。能否給讀者分別講述一下不同的情況?

蘆笛:我的文字基本都是網上觸發的,沒有什麽深謀遠慮的選題與策劃。例如《漫話中蘇恩仇》是一位網友介紹諾門罕戰役引發的:《野蠻的俄羅斯》是一位網友稱讚列寧斯大林代表的“西方文化”引發的;《林則徐》則是國內網人亦忱批林則徐引出來的;《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寫作緣起,則是網友問我老毛的軍事才能到底怎麼樣……等等。

我以網上寫作為自娛,掉以輕心,所以開頭都並沒想出書,憑記憶信手胡寫,隨寫隨貼。篇幅長到一定程度後,才覺得乾脆寫成書算了,這才去查資料認真重寫。這種寫作方式之所以可行,是因為我閱讀面比較寬,因此許多話題都能搭腔。而開了頭後知道該怎麼把它寫成學術性文字,則是靠我受過的科研訓練。(《新史記》第4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