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

“革命搖籃井岡山”:毛澤東編造的傳奇(3)


  《新史記》蘆笛

毛向林彪透露朱德不同意他接任團長

撇開權力鬥爭因素,光從軍事的角度來看,朱德當然是對的。井岡山的致命缺陷是地瘠民貧,無法養活多兵,毛的“波浪漲縮術”再折騰也成不了大氣候。而且,該地雖有天險,但缺乏迴旋餘地,容易被敵軍封鎖。若敵軍長圍久困,紅軍無法下山去白區“打草穀”,朱德的扁擔用不上,遲早要餓死。

不光朱德看出這點,中央、湖南省委和邊界特委也看出了這點,很不以毛的偏安思想為然,屢次要求毛離開井岡山向湘南發展,創建湘鄂贛邊區。朱德同意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經的意見,認為井岡山周邊地區已民窮財盡,就是白軍不來也無法堅持下去,不但軍費無法籌措,就連軍服都無法解決,必須佔領較大地域,才能解決目前的困難。於是朱德便帶著28團和29團,離開井岡山去湘南奇襲郴州。打下郴州來後,由湘南農民組成的29團思鄉心切,便逃散了,招致所謂“八月失敗”,朱德只好率部返回井岡山。此事被毛當成藉口,在給中央的報告(後選入毛選第一卷,題為《井岡山的鬥爭》)中大肆攻擊杜修經等人“冒進”。其實他才是只圖苟安一隅的山大王。如果井岡山道路就這麼走下去,那很可能也就沒有後來的中央蘇區了。

朱德帶兵離開期間,井岡山遭到圍剿,激化了朱毛的矛盾。朱認為毛權力慾極強,秉性固執而又凡事獨裁,處處想控制朱德為毛守住井岡山。而井岡山糧食缺乏,沒有發展前途,必須向外發展,不同意毛的波浪式擴張。而且,毛常反對湖南省委和中央指示,朱認為那是出於個人主義不惜反對上級,朱不願跟著毛抗命。此外,紅四軍本應由前委領導,但毛自行組織紅軍黨與地方黨的聯席會議,以此代替前委,繞過朱德等人擅作決定。毛認識到中共革命全靠軍事鬥爭,因此處心積慮要控制紅四軍,在突圍後試圖直接控制紅四軍主力28團(也就是朱德兼任團長的基本隊伍)。為此不但將嫡系31團的黨代表調去當28團的黨代表,而且執意提拔營長林彪當團長,要朱德放棄兼職。朱德不同意,毛竟將消息洩露給林彪,致使林彪對朱懷恨在心,成了毛的死黨。最後朱德為了顧全大局,只好讓林彪當了團長,毛從此牢牢掌握了紅四軍。

朱毛的糾紛甚至為共產國際知曉。蘇聯在抗戰時期派駐延安的情報員弗拉基米洛夫有如下記載:

“1930年1月,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接到金一松(譯音)的報告,題為《論朱德和毛澤東的紅軍問題》:朱德(由於在湖南南部打了敗仗)受到嚴厲批評。毛澤東知道,這次敗仗大大地損害了朱德的威信,便力圖利用這件事對朱德的權威給予決定性的打擊。毛澤東想把一切權力都集中到自己手中,但是,他一心只想抓權,當然對付不了局勢。而從朱德來說,他完全意識到這一點,但是不想去干預毛的事情。朱德宣稱,毛澤東要負一切責任。很難說誰是誰非,但是應當指出,無論如何,群眾對毛澤東是不滿意的。”

“朱毛井岡山會師”雕像。

李德在其回憶錄中也相當準確地記錄了朱毛的衝突:

“在毛澤東和湖南省委之間發生衝突時,朱德和毛之間也發生了嚴重分歧。朱德批判毛當時的深居井岡山、以井岡山為中心‘陀螺似地向外擴展’的軍事策略;毛責怪朱‘理論上無知’、‘機會主義傾向’,因為朱執行了省委的指示,出征湘南,而這次出征以部分失敗結束了。1929年再次會合以後,毛一步一步削弱朱德作為軍隊領導人的威信,把朱的政委陳毅和當時還只是營長的林彪拉到自己一邊,彭德懷和劉伯承不久也被毛爭取過去了。朱德屈服了,形式上他還是總司令,但從此以後就不再起什麼獨立的、決定性的作用了。”
李德是1933年才到蘇區的,只可能從第二手來源得知朱毛在井岡山的衝突。然而他瞭解到的信息竟然如此準確,說明此事在中央蘇區早已不是秘密。不過,他大概不知道,朱德在第二次離開井岡山後,曾再次試圖擺脫毛澤東。(《新史記》第3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