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

“革命搖籃井岡山”:毛澤東編造的傳奇(2)


  《新史記》蘆笛


井岡山人滿為患

朱德帶來了上萬人馬,與毛的隊伍編為3個師9個團,稱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這是抄襲北伐“鐵軍”張發奎所部第四軍番號。這9個團中,朱德帶來7個團,毛的秋收暴動殘部有一個團,王佐、袁文才的綠林武裝編為一個團。井岡山只適合小股土匪安身,本來就已人滿為患,現在一下子又來了這麼多人,根本就不可能養活。據龔楚回憶,當他們初次見面時,毛講到經濟糧食困難,“立即便愁眉苦臉”,在第一次軍政會議上的講話中,毛就指出“今後經濟問題最為嚴重,應請省委及中央設法接濟” ,可見那地區完全是死地,沒有發展前途。

據陳毅向中央報告,無論是毛澤東還是袁文才、王佐,都不歡迎朱德帶來的龐大隊伍:

“在一九二八年四月,四軍各部會合於江西寧岡,成立了四軍,並有軍委,但黨內不統一,軍隊各自為政。袁王為保存自己的老巢,很不願朱部及湘南農軍這樣多人在寧岡,使他目標大惹下大禍,主張四軍到贛南去。毛部頗有自了之心,看見朱部及農軍那樣混亂,不願意(合)夥,主張他們自己到平瀏(向北游擊),朱部及農軍(向南游擊)到贛南,軍委則隨朱部出發。朱部及農軍尚一致主張到贛南,因為寧岡沒有飯吃,實在不滿意袁王及毛部的態度。……當時的分南分北的政策大部建築在各部的私利上,尤以袁王的自私,毛部的自了不管,引起朱部及農軍的不滿。這個政策決定後並未實行,因為一二日後朱部二十八團即擊潰江西敵人四團,佔領了永新,經濟問題得到了解決,大家又合夥起來。”

朱德到來前,毛已經折騰了半年,但什麽局面都沒開創出來。朱德來後,邊界割據才開始形成,短期內便進入了陳毅所謂“邊界鬥爭的全盛時期”:紅軍迭獲勝利,在寧岡、永新及蓮花一部大大地發展了邊界黨和群眾組織,按人口均分了田地,成立了各級蘇維埃政府,各縣都建立了赤衛隊的群眾武裝,還開辦了紅軍醫院,成立了紅軍學校。不難想像,如果毛澤東堅持排斥朱德部,則絕不會有此新氣象。

儘管如此,當地實在太貧瘠,無法養活多兵,部隊便不能不一再縮編,先是從9個團減為6個團,後又在5月初遣散了湘南暴動農民組成的第30團與第33團約四千人。據陳毅說,遣散湘南農軍是紅四軍軍委的決定,軍委常委嫌人數太多無法整理,造成了嚴重的給養與紀律問題,因此在他們要求走時便樂得讓他們走,農軍回去後大部受了損失,紅軍日後無人補充,引起黨內極嚴重的批評。紅四軍只剩下4個團約6千餘人,其中28團是朱德的老班底,也是紅四軍的主力部隊(林彪就是該團的),第29團由湘南農民軍組成,第31團是毛澤東的秋收暴動殘部,第32團則是袁文才的綠林武裝。這些部隊中,只有朱德的28團算得上是職業作戰隊伍,29團次之。毛的31團和袁的32團兵力和戰鬥力都不強,在後來反會剿中都只承擔守山任務。主要作戰任務由朱德的兩個團承擔。因此,如果井岡山真是革命搖籃,保衛那搖籃的主要還是朱德,他才是正宗的紅軍之父。

朱毛關係很不融洽

從一開始,朱毛關係就很不融洽,其中既有戰略戰術上的爭論,更有權力鬥爭與性格衝突。毛澤東天性自負專橫,酷愛把持權力,任人唯親,排斥異己,又極為多疑,心胸狹窄。朱德雖然天性忠厚溫和,卻也無法長期忍耐,發生衝突是必然的。正因為毛澤東的性格太惡劣,最後才引起眾叛親離。1929年6月22日,紅四軍第七次黨代會召開,大會批判了毛澤東“形成家長制度的傾向”。儘管中央指定毛任前委書記,大會仍然違反了中央指示,選陳毅為前委書記。毛被迫離開紅四軍領導崗位,到閩西休養並指導地方工作。

爲解決此事,9月下旬,周在中央軍事會議期間和陳毅多次談話,强調要鞏固紅四軍的團結,維護朱德、毛澤東的領導,並代表中央宣布仍由毛澤東繼續擔任紅四軍前委書記。會後,周審定了陳毅根據會議和談話精神代中央起草的給紅四軍的指示信。信中批評了朱德、毛澤東各自在工作中的缺點,要他們及前委注意糾正,並要前委恢復朱、毛兩同志在群衆中的信仰,信中說:

“朱毛兩同志工作方法的錯誤。第一,兩同志常採取對立的形式去相互爭論;第二,兩同志常離開政治立場互相懷疑猜測,這是最不好的現象。兩同志的工作方法亦常常犯有主觀的或不公開的毛病,望兩同志及前委要注意糾正這些影響到工作上的嚴重錯誤!”

作為上級,周恩來當然只會對雙方各打五十大板,以示不偏不倚。但朱德的人緣好與毛澤東的人緣差一樣,都是有口皆碑的。因此,周在這兒數落的毛病:好與人對立、以惡意揣測猜疑對方以及在背後搞陰謀詭計(所謂“不公開”),其實都是毛澤東的性格缺陷。毛澤東的老部下何篤才曾對黃克誠說,毛澤東這個人很了不起。論本事,還沒有一個人能超過毛澤東;論政治主張,毛澤東的政治主張毫無疑問是最正確的。他不反對毛澤東的政治路線,而是反對毛澤東的組織路線。毛澤東過於信用順從自己的人,對持不同意見的人不能一視同仁,不及朱老總寬厚坦誠。何篤才還舉例說,像李韶九這個人,品質很壞,就是因為會順從,騙取了信任,因而受到重用,被賦予很大的權力。結果,幹壞了事情也不被追究,像這樣的組織路線,何以能服人?因為反對毛,何篤才後來被當成AB團殺掉了,可見毛之狠辣。

朱毛不和,使得湘贛邊界在進入三個月的全盛期後,便迅速走向所謂“八月失敗”。上引陳毅語錄已經說明,“朱部及農軍尚一致主張到贛南,因為寧岡沒有飯吃,實在不滿意袁王及毛部的態度”,只是爲了反擊官軍追剿,打下了永新城,覺得有飯吃了,才又與毛合夥。偉大領袖大概看到朱德的部隊確實能打仗,打開永新城後又讓他得以找到壓寨夫人賀子珍,於是改變了當初的排斥態度。在以後幾次會剿中,主要承擔作戰任務的,都是朱帶來的兩個團特別是28團。但朱德畢竟是職業軍人,他看出井岡山沒有發展前途,並不贊同毛的“波浪式推進政策”,更無法忍受毛的專橫跋扈。據龔楚回憶,會師後不久,朱德即對毛澤東極為不滿。他跟龔楚說,毛凡事獨裁,事前都不商量,全由他個人決定,等到要立即行動時才通知他。他不反對毛獨裁,但事情總需時間準備才行,因此總想離開毛澤東向外發展。(《新史記》第3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