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5日 星期四

日本對中國的另類嚴重禍害


《新史記》高伐林


中共創始人之一、周恩來、朱德的入黨介紹人張申府指出:中國的事情都是被“黨”搞壞的,因為這個“黨”字,就是“尚黑”。

中國大陸的民眾面對簡體字的“党”,是否想到用拆字法觸及這個“尚黑”的奧義?


《新史記》第23期。

晚清以來,仁人志士們如飢似渴地“拿來”西方許多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概念。但是和許多舶來品一樣,概念一到了中國,往往就變了味——中華文化中的已有 詞彙無法準確對應那些舶來概念,只能儘量用一些意義近似的字。而當時又往往為“多快好省”而從日文“轉口貿易”,經過西轉日、日轉中兩次變形,就更是南橘 北枳。這些舶來概念的原始翻譯、用詞,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中國人對舶來概念的理解。其中最事關重大的,就是英文單詞party。

談起日本對中國造成的禍殃,我們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731部隊細菌 實驗;卻沒有意識到,他們還在無意中給中國造成的一樁影響至為深遠的另類危害,那就是將英文中本意是“團體”“聚會”的party翻譯成“黨”,將 political party翻譯成“政黨”,被中國人拿來。

在西方,“political party”指政治見解相同或相近的公民自由結合而成的團體,這樣的團體對成員並無控制力,成員對團體亦無依附性,更談不上無條件地服從組織和效忠黨魁。


而 “黨”在中國文化中絕不是個好字眼。“狐群狗黨”、“黨羽”“黨錮”、“黨禍”“黨爭”“死黨”“閹黨”……無一不具負面色彩,孔子早就告誡:“君子不 黨。”中國史籍上所記載的“黨”,與西方現代社會的political party不可同日而語,都只是專制政治下的朋黨、會黨,“下級服從上級”“個人服從組織”“全黨服從中央”,甚至還要咬破中指,滴血入酒,一飲而盡,立 下“保守機密”“永不叛黨”的死誓。

這個字,在上個世紀50年代外表上改頭換面了,成了“党”;然而其內涵卻並沒有脫胎換骨,還是“尚黑”。中國政治折騰了一個世紀還上不了正軌,與這一翻譯大有關係!

“結黨營私”,“黨同伐異”——中國這兩個關於“黨”的著名成語,正好點明了其兩個特徵。由蘇俄派人來,按照列寧的布爾什維克克隆的中國共產黨,將紅色塗在旗幟上,骨子裡還是“尚黑”,從一創立,就先天帶有“營私”與“伐異”的流氓氣。

這樣說,是否侮辱了無數英勇的先烈和勤勉的黨員呢?不幸,這卻是史實,玷污他們的另有人在——

※需會員付費訂閱才可看全部內文,若你已訂閱請先登入會員,若尚未訂閱請先至會員訂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