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6日 星期四

沒有僧侶的仰光,失去了自己的靈魂


仰光筆記:現實生活場景及其禁忌

《新史記》安琪 專稿


在仰光行走,看成群結隊的中小學生放學回家,是非常賞心悅目的。他們著裝一律,白上衣,綠裙子(籠基),與仰光鬱鬱蔥蔥的綠蔭相互映襯,自然和諧,令人愜 意。然而,一套校服在6000到8000緬幣左右,約5-6美元。對許多有著兩、三個學齡兒童的家長來說,置辦校服,相當於一家人半個月的飯錢,負擔之 重,可想而知。但沒有校服,就不能上學,他們只好在親友間借錢購置,或借用他人嫌小不能再穿的舊校服。


饑餓的學齡兒童。安琪攝於2007年10月。

2007 年8月15日,緬甸政府調高油價,公共交通票價隨之猛漲三倍以上,令本來就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老百姓更是雪上加霜,不堪重負。一個簡單的事實是,漲價的部 分,差不多正是一個人一天辛苦勞作的收入,也是一家人賴以生存的指靠。現在這點微薄的收入被吞噬了,那麼再辛苦也算白費,吃飯問題即刻成為危及到人們生死存活的大問題。

民不聊生的現實,打破了僧侶的寧靜。2007年9月18日這一天,僧侶上街了。面對壓迫,他們站了出來,用自己的身軀來抵 擋傾瀉在老百姓身上的無盡苦難。他們排成長行走上街頭,高誦經文,為百姓祈禱。他們中有人將手中的黑缽翻過來,拒絕軍政府的給予,以示抗議。僧侶的行為, 深深地感動了市民。他們手拉著手,在街道兩邊築成一道道“人牆”,讓僧侶隊伍暢行。

遊行很快就被軍政府鎮壓了。9月26日槍聲之後,仰光 實行宵禁和夜間大搜捕。軍警抓走了上千僧人,並進駐寺廟,禁止僧人上街,禁止他們五人以上集結成行。在宵禁的一個月裡,仰光瑞光金塔和公園都設有重重路障 和軍警把守,停止向公眾開放。仰光街市少有僧侶。偶爾見到,從眼神和走路的姿態看,總是感到有點怪異。本地人告訴我,那是便衣。再次觀察,那眼中的警覺和 窺視,讓人心怯。看來,緬甸“家有僧侶”的現實,也給便衣警察帶來了某種機會和便利。袈裟總是好找的,沒準“假和尚”穿的就是自家當年的袈裟。這種情形令 人窒息。在這無所不在的警察國家,人們的唯一寄託就是宗教信仰。現在連僧侶也被抓、被打、被關了,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們,還有什麼期望呢?

宵禁解除後,街面上雖然看不到大批的軍警了,但是許多要地的“路障”還沒有撤。稍有不慎,那些隱藏在暗中的便警,隨時都會出現在你的面前。

那麼僧侶呢?除了市場上化緣的小沙彌和老僧人外,那些隨處可見的手持黑缽、三五成群、結對而行的成年僧侶呢?

沒有僧侶的街市,缺少了袈裟的色彩和那種常見的感人生活場景。

沒有“僧侶行”的仰光,失去了自己的靈魂。
(《仰光筆記:現實生活場景及其禁忌》連載2。《新史記》第22期)

※需會員付費訂閱才可看全部內文,若你已訂閱請先登入會員,若尚未訂閱請先至會員訂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