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中宣部要拔掉思想文化界釘子戶


《新史記》特約記者 夏漢清

中文版維基百科上“中國藝術研究院”的詞條,“出版刊物”的子項裡,列了《文藝研究》、《中國文化》、《中國攝影家》、《美術觀察》、《文藝理論與批評》、《中國音樂學》等十多種雜誌。2014年10月,這裡不顯山不露水地多了一種:《炎黃春秋》。
——《炎黃春秋》已經被中國藝術研究院收納到旗下了?

9月18日,《炎黃春秋》雜誌社收到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正式通知:該社的主管單位,由原來的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改為文化部屬下中國藝術研究院。須在60天內完成變更手續,否則便吊銷執照。

局 外人對主管單位如此變更恐怕一頭霧水,但熟悉中共意識形態控管體系的,便能够立即感受到一股凛凛寒意。這個簡單的隸屬關係變更通知,意味著:編輯自主權將 被削弱甚至可能完全被剝奪,權力機構對雜誌的政治審稿會越來越嚴緊,過去讀者喜愛、長期來力推政改的《炎黃春秋》雜誌,將二者必居其一:要麽不服從—— “斬立決”斷氣;要麽,服從——變成“植物人”,形還在,魂已死,也就等於斷氣,甚至還不如斷氣。

1991 年創辦的以史為主的綜合性紀實月刊《炎黃春秋》,23年來,經過了江澤民時代,胡錦濤時代。據一位與前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相熟的人士向《大事件》記者透 露,李長春在擔任意識形態沙皇期間對他私下聊天時說,有人批評我們把關太嚴,我們實際上很寬鬆了,你去看看《炎黃春秋》吧,那自由度還不高嗎?



《炎黃春秋》雜誌被視作測試中國言論開放程度的風向標。
 
無獨有偶。《炎黃春秋》副社長楊繼繩2008年在美國參加研討會期間接受高伐林的專訪時,也透露,時任中宣部長劉雲山也對批評者說過:你們去看看《炎黃春秋》吧。

他們的話實際上暗示了:《炎黃春秋》是當局有意留下的一個“新聞自由”的標本,必要時可以用來做抵擋批評當局鉗制言論的擋箭牌。

但是到了習近平時代,在劉雲山升任政治局常委,劉奇葆接掌中宣部之後,《炎黃春秋》卻被要求“改換門庭”,換到中宣部眼皮底下的文化部直屬單位。分析人士認爲,這表明,現在的中宣部已經不能容忍這樣一個敢言媒體了,或者說,已經不再需要這個“新聞自由”的標本了。

《炎黃春秋》能生存到今天,在某些人看來,已經是中共治下的一個奇跡。

23年來,近三百期雜誌,誇張一點說,幾乎每一期都有觸及“敏感話題”、“敏感人物”或者“敏感事件”的文字。(《中宣部要拔掉最後一個釘子戶》 連載1。《新史記》第22期)
 
※需會員付費訂閱才可看全部內文,若你已訂閱請先登入會員,若尚未訂閱請先至會員訂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