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記》記者 高伐林
電 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中的幾位智囊,讓觀衆紛紛猜測真實的人物原型是誰。馬洪是人們在猜測中常常提到的名字。明鏡出版社出版了《大風起兮:馬洪傳》 一書,《新史記》記者抱著很高的興趣細讀。這本頗有價值、但也留下若干遺憾的書,讓我有機會結識、並採訪了作者馬雅——馬洪的長女。這裡繼續連載採訪記。
新史記:這本書出版之後,您聽到了什麽反應了嗎?
馬 雅:書剛出,聽到的反饋還不太多,總的看比較積極,有的說使人們看到那段生動真實的歷史畫面,感謝我這些年付出的努力。哈佛的老前輩傅高義(Ezra Vogel)也向我表示祝賀。也有人提出,對我父親主持和參與某些論證和規劃的具體實例寫得不夠——我希望這本書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記得當我和宋宜昌婚姻瀕於破裂之際,跟我爹談起來心裡很難過、遺憾。爸爸聽後頓了頓,仰頭嘆道:人生遺憾的事是很多呵。我登時醒悟:比起爸爸的遺憾,比起他面對時的從容、自重,我感覺羞愧。
新史記:您認爲,父親有哪些遺憾呢?
馬雅:第一條就是因爲高崗事件而終生揹上黑鍋,本事不能充分發揮——彭真迫害他,陳雲壓制他,萬里敲打他……甚至趙紫陽也當眾訓斥他;
第二,趙紫陽下台也是讓他真正刻骨銘心的一件憾事。他和趙紫陽一樣,有抱負、有雄心,想為改革中國做一番大事。他倆在工作中一拍即合,配合默契,這種機會不 是很多的。趙紫陽這一垮,儘管後來歷屆領導人對他也都不錯,但志同道合的人沒有了,或拉倒車、或守攤子。對馬洪施展才幹來說,天時地利人和的良機錯過了, 令人扼腕!

馬雅最喜歡這張父親的照片,認爲體現了父親的精神。(馬雅提供)
第 三個遺憾是跟宋平的關係。爸爸話不多,我從小就聽媽媽念叨宋平是好人,特重感情。就連我,無論在農村,還是到了國外,有什麼問題或請求給宋平寫信,總能得 到回應。爸爸到了垂暮之年,患了帕金森氏症,有天半夜醒來,說要找宋平,說“有的事還需要同他商議一下”。事後特護問我:“誰是宋平?”我一聽就掉下淚 來。
他還有一個隱痛,就是我。(《新史記》第20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