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8日 星期四

“紅衛士”從聯合國退休後繼續革命



《新史記》陳文華 專稿

據李我焱向他的朋友介紹他在環境規劃署的工作:“1973年成立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有500人,地點在非洲肯尼亞的奈洛比。現在我是聯合國環境科技資料系統的局 長級負責人。這個系統有20多人,有全球聯絡網,和159個國家的環保局有聯繫。”李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工作19年,最後升任助理署長。20年來,他公幹 出訪,到過98個國家和地區,走遍了世界的大街小巷,還擔任中國環保工作的聯合國協調人。

劉 大任也提到:“李我焱以他的科學背景,開創並擴大國際環境救援方面極為關鍵的‘國際查詢系統’(International Referral System)。世界任何地方發生的任何環境災難,救援工作的第一反應,就是從這個系統尋求資訊和幫助。”李最後的官階(助理署長)是環境規劃署的第三把交椅。  

1989年北京天安門事件後,我到肯尼亞出差,見到李我焱,我問起當地華人當時的情況。他 說,肯尼亞政府禁止在外國大使館前示威,他與中國大使商量,在大使館院子裡面,他們幾個華人排隊繞了幾圈,喊了幾句支持北京學生的口號,然後解散。他那時 還不能忘懷政治,寄望於趙紫陽的改革派。


《自立晚報》記者小牛到肯尼亞採訪時所攝照片,帶帽者為李我焱。

後來,《自立晚報》記者小牛要到東非,因她持台灣護照,簽證無門,去信給她並不認識的李我 焱,並自我介紹是台灣清華大學的後輩。李接信後,全力幫忙,使得小牛與清華大學孫觀漢教授得以成行。孫與李有師生關係。李我焱除機場接送外,還介紹友人, 帶他們到外地參觀。李的熱情洋溢令小牛十分感動。

小牛寫了《冬日裡的溫暖友情》,不但對李我焱的非洲家居生活有生動的描寫,而且還說“李我焱先生看透了政治這玩意兒,更看清了共產黨的一黨專政。目前,他淡泊一切……致力獻身於環保工作。”這恐怕不是他對台灣來客說的泛泛應酬話。

小牛在《遠離非洲》文中提到,她在肯尼亞也遇到一些自大陸逃難來此的民運人士。“按照聯合 國難民救濟總署的定義,這些民運人士實可稱為難民。我沒想到在告別 了東非難民之訪後,竟在非洲遇到了中國難民。目前,自大陸逃到肯尼亞的民運人士已有50多位。他們歷經千辛逃離紅色大陸而來到了黑色大陸,下場也是令人鼻 酸的。許多民運人士,由於身上帶的錢不夠,再加上英語不靈光,在此無法立足謀生。許多人更成為街頭流浪漢……李我焱夫婦也曾為這批中國難民奔走,一直想在 肯尼亞設立一個‘中國之家’,租個房子設幾個床位,讓他們有安身之地,並找人教授他們英語,以及進一步提供他們基本手工業的訓練或借貸創業基金,給予他們 擁有最基本的生存自立條件。然而,經費卻是一大問題。李我焱先生告訴我:‘朱,回去台灣想點辦法!’”

小牛本名許素朱,現為清華大學教授。李我焱有心在肯尼亞成立中國之家,協助民運分子,雖明知這樣做會觸怒北京政府。

李我焱幾次路過紐約,我在張北海那裡見過他幾次,但沒有單獨深談。他絕對不到聯合國來,聯合國中文處是他的老巢,也是他的傷心地。他退休回美,選擇遠離紐約 的佛羅里達的奧蘭多,在那裡買了一家汽車旅館,開辦坐月子中心。

不少“紅衛士”從聯合國退休後繼續“幹革命”,李我焱官做得大,退休金多,退休後做的卻是“促生產”的工作。可見他覺今是而昨非的轉變,相當徹底。(《新史記》第17期)

※需會員付費訂閱才可看全部內文,若你已訂閱請先登入會員,若尚未訂閱請先至會員訂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