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光遠知識淵博,學貫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以致“文化大革命”中還要分門別類召開批判會,批判的次數極多。
有一次,他赴于光遠批鬥會時,門口的紅衛兵向他要票。
他說:“沒有。”
“沒有就不能進去。”
“你不讓我進去,你們的會就開不成!”說著,轉身要走。
紅衛兵聼他口氣很牛,問:“你是什麼人?”
他挺著胸脯:“我就是于光遠!”
紅衛兵趕緊請他進去。于光遠後來寫道:“我以勝利者的姿態,大搖大擺地走了進去。進去之後,便坐了‘噴氣式飛機’。”
于光遠是一個具有深切的社會關懷的學者,不僅學術研究是爲了滿足現實的需要,而且以公共知識分 子的角色改變現實,直接干預社會生活,俗稱多管閒事。他是以官方學者的身分扮演公共知識分子角色的,入於內而出於外。健康允許的時候,他每年至少以1/3 的時間走南闖北;到了行動不便的時候,還誓言:坐輪椅,走天下。杭州的中國茶葉博物館就是根據他的倡議建立的,海南省的海島開發和旅遊事業也借鑒了他的意 見。
他的自我鑒定,特點是“二表”:第一,好表現;第二,愛表揚。他到處發表意見,就是爲了“表現自己”,用學術的語言,叫做“實現自我 的價值”。他的意見得到社會的承認,受表揚,又更加“好表現”。朋友們調侃:“人家是‘一表人才’,你于光遠是‘二表人才’!”其實,常人都有這“二 表”,並非于光遠所特有,只不過自己不說。于光遠的真正的特點是坦率。
1989年,于光遠支持天安門廣場學生的抗議運動。“六四”以後,他與李昌、李銳、杜潤生一起,在中央顧問委員會中受到批判。
于光遠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他對大學領導體制的質疑。1979年,全國許多大學發生黨委書記和校長的矛盾,只有清華除外,因爲清華的黨委書記劉達兼校長,這才沒 有矛盾了。這種矛盾在北京大學和南京大學特別突出,在北大人稱“二周不和”,“二周”即黨委書記周林和校長周培源。北京大學校長周培源和南京大學校長匡亞 明,都是事業心很强的教育家,越是想做事,黨委的掣肘越是叫你做不成事。(《名星》第6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