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伐林
《資治通鑒》這部300多萬字的史書,全部通讀一遍都不是容易的事,可是毛澤東晚年對人講,他讀過“一十七遍”!
這真令人驚訝。
毛澤東是吹牛誇口,忽悠身邊的女護士嗎?他真每次從頭到尾一頁…
|
颁发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毕业证,是1904年张之洞、荣庆等修订的《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实施后(史称“癸卯学制”)第一批毕业证。“修业文凭”的概念第一次走进中国。
正值春节放假期间…
|
“爷”自古就是口语中流行的字眼。在书面语言中其最初的意思是“父亲”。北朝乐府《木兰诗》中“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中的“爷”即指木兰的父亲,但在以后的口语中它更多地意指“祖父”。据清人赵翼…
|
高伐林
美國歷史學家魏斐德的遺孀梁禾曾轉述她先生的話說:你明白我們為什麼要窮追不捨,到燈光昏暗的地下室、到空氣閉塞的閣樓翻找檔案了吧。沒有掃描儀,沒有複印機,全靠抄寫和拍照。數十年為…
|
高伐林
“政變”這個詞,久違了。自從江澤民上任以來的20年,儘管有幾番政壇爭鬥,但在最容易起爭端的權力交替問題上,總算保持了平順,甚至還建立了某些成文不成文的遊戲規則。民主雖談不上,畢竟有…
|
三、关于“两个文革”说的有关观点
“两个文革”说是文革研究中争论最集中、最激烈的问题。
据我的了解,最早正式提出“两个文革”这个概念的是王希哲,他在发表于1981年的“毛泽东与文化大革命”中提…
|
一、西方学术界研究概况
最早对中国文化大革命进行研究的是西方学术界,并且在30年左右包揽了几乎全部研究成果,以至于长期流传着一个说法:“敦煌在中国,但敦煌学在国外;文革发生在中国,但文革学是…
|
1987年上半年,中顾委开了两个“生活会”,批评帮助于光远(见《炎黄春秋》2013年第12期)和张光年。
张光年,笔名光未然,著名诗人。1927年加入共青团,1929年入党。长期从事党的文化工作和文学创作。…
|
梁章钜奏报三元里抗英:英夷丧胆功在须臾
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外侮行动,民众自发保卫家园,一定程度上骚扰了英军行动,梁章钜在上报道光的奏折中极力夸赞此次行动。
鸦片战争爆发…
|
高志航(1907-1937),为抗战时期中国空军英雄。字子恒,吉林通化县三棵榆树人。
高志航原名高铭久,字子恒。其父高景文,母李氏,生兄弟六人,姐妹两人,铭久为长兄。幼年时期在家务农,9岁入学,13岁…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