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太子黨整合進程被薄熙來案打斷

《新史記》特約記者 齊楚燕

分析人士對《新史記》記者說,從有關習仲勛百年紀念報導講話的字裡行間,猜測習近平和中央究竟要傳達何種意圖云云,都未免不得要領。習仲勛百年紀念的要害是什麽?不是別的,就在於中國各派政治勢力中分量最重的太子黨大會師。習近平期望藉此機會籠絡各大紅色家族的人心,而太子黨也希冀藉此機會弭合裂痕,拉近關係,擴大影響,從而在更深層面上影響甚至左右未來中國政局的走向。

在北京有多種重要高層消息來源的評論家對《新史記》分析說: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中共元老一個接一個地駕鶴西去,太子黨接連失去“大樹底下好乘涼”的庇蔭,預感到“樹倒猢猻散”的惶惑。好在他們都已抵達“不惑”“知天命”之年,翅膀已經硬了,逐漸感到在更廣泛的範圍彼此加強“紅色血統”紐帶、鞏固“紅二代”命運共同體的必要。

於是,他們接連上演“相逢一笑泯恩仇”“團結一心向前看”的催淚情境劇:從劉少奇的遺孀王光美、兒子劉源邀請殘酷整死其親人的毛澤東的後人叙舊,到2007年中共建軍80周年之際,中共十大元帥和衆多開國將軍的後人共聚一堂……更大量的是利用“校友會”“知青插友”“合唱團”等等形式的並不太爲人熟知的局部範圍活動。

2012年春天以來,中共太子黨走向整合的進程,猝然被薄熙來事件打斷。

這一事件將太子黨這一特殊利益集團的內部殊死爭奪,暴露於海內外公衆面前,同時暴露的,還有太子黨爲所欲爲、驕奢淫逸、淩駕於民衆之上,橫行於法律之外的行徑。由於王立軍出走美國總領事館的偶發事件,催化了黨內高層關於十八大權力繼承分配上的衝突,導致整個事件曝光,國內外民衆有幸得知可怕黑幕一角。這一事件,不僅沉重衝擊了這一利益集團的“革命後代”“紅色接班人”的公衆形象,而且引起太子黨的嚴重內訌。


太子黨左右分裂

2013年年初以來,太子黨更深層的思想層面的分裂,也暴露於民衆面前。其標誌,就是由胡耀邦的幼子胡德華在《炎黃春秋》座談會上所率先披露的,兩位“紅二代”之間的激烈爭論。

胡德華說:“咱北京最好的男校老三屆一些成功校友聚會,校友當年都是北京的紅衛兵、西糾等,一邊是普世價值,一邊是正統派各級官員,後來大家就吵起來了”。“後來我們這個普世同志就說,百姓的呼聲你們真的就不知道,真的就沒聽見?聽見了也還能那麼平靜那麼無動於衷嗎?官員同志就說,你的意思不就是要共產黨下台嗎?普世說,同學啊,你怎麼連我們從小一起長大的同學的話都聽不進去。官員同志大怒說,你他媽還是共產黨員不是了,你還有信仰沒有了。後來我們這個普世同志就說,那你有信仰沒有啊,你把你的老婆孩子全放到美國去,那你有信仰嗎。然後這校友就掛不住了,說我操你媽的……”“事情都知道,道理呢也都明白,但是不能說,不能商量,否則就老拳相加。”

雖然他並沒有提到兩位“紅二代”的姓名,但人們很快就得知,兩位都是剛剛退休的部級官員,“普世同志”是秦曉,博源基金會理事長,前招商局集團董事長、招商銀行董事長,父親秦力生曾擔任西康省委副書記,中科院辦公廳主任、副秘書長;“正統派官員同志”,是孔丹,他的來頭更大,是中信集團前董事長及前黨委書記,父親孔原是原中央調查部部長,母親許明是前總理周恩來的秘書,“文革”初期父母雙雙受到衝擊,母親自殺。

胡德華講的這段故事,在流傳過程中添枝加葉,成了“秦孔罵架”,被演繹成秦孔惱羞成怒、肢體衝突、大打出手,引起了巨大反響,話題集中在“太子黨左右分裂”上。

胡德華自己可能未必會想到,一次即興發言會引起如此軒然大波。6月30日,他參加紀念前中宣部長、著名改革派朱厚澤逝世三週年座談會時自嘲:“用個時髦詞講‘網絡竄紅’啊。”

他强調:“我本人不是搞理論工作的,我是一個搞技術工作的,理論水平不高,僅僅就講了一點事實,大家就覺得不得了了。如果講事實在我們的國度裡,都是一個很稀缺的東西,這是一個很悲哀的事!”

胡德華這裡堅持的,是自己“僅僅就講了一點事實”;但故事當事人之一孔丹看來,胡德華所講,純屬“謊言”“謠言”。

無巧不成書:就在隨著這段公案不脛而走之際,一部12萬字的新書《孔丹口述——難得本色任天然》在香港上市。

這部書由北京以研究與寫作文革史為主的米鶴都編撰,香港中港傳媒出版社出版,講述孔丹自己的經歷,尤其是出任光大集團總經理和中信集團董事長的那些歲月。書名來自孔丹過65歲生日之際,其好友、現任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馬凱給他的一首賀詩:“半生長卷已斑斕,更有殊才上筆端,最是較真終不改,難得本色任天然。”《亞洲週刊》介紹:“這部書在中南海高層引起關注,近日中央多個部門一再從香港調書購書。”

《亞洲周刊》記者江迅在這個當口採訪了他。有“每臨大事有靜氣”之譽的孔丹,總算找到機會,對傳言放出連珠炮:

【謊言是不能長久的,謠言止於智者,這是我的基本看法,也是我的希望。首先肯定是謠言,肯定是謊言。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悲哀,對一個那麼嚴肅的論爭,竟然採用這樣的一種方式,捕風捉影、張冠李戴、無中生有,說重一點兒是信口雌黃。基本手法就是對被攻擊對象醜化、矮化、妖魔化。這樣的傳言就是意圖貶損我的人格,這是不是很有點文革遺風?cyberbullying,網絡暴力,網絡欺凌,在輿論場上肆虐,這成為一種話語環境,在我看來這實在是令人不齒的做法。】

孔丹有語言天才,在圈子裡素有“鐵嘴”之稱。不過他對外通常少言寡語,任職30年極少接受媒體採訪。直到9月9日,他在才對《亞洲週刊》回憶,那天在校友聚會上確實發生了爭論,不過,他堅決否認自己罵過那樣的“粗口”——因為秦曉完全清楚他妻女與美國毫無干係,何來“質問”?又何來所謂“惱羞成怒”、“破口大罵”?他還說,日前秦曉見到他時當面矢口否認了此事。

孔丹說,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吧。如果非要一辨真偽,最好去問放出傳言的人。(新史記》16期)


剛出版的《新史記》17期以十多萬字篇幅評述毛澤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