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毛說:你總理無非是有幾個條子存在江青手裡

高文謙《晚年周恩來》選載(29)


明鏡編者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10月14日刊登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李捷題為《駁<晚年周恩來>對毛 澤東的醜化》的文章,旅居紐約的學者、《晚年周恩來》一書的作者高文謙,隨即發表了反駁文章《中国若进步,必须彻底批毛》。這將十年前出版、引起巨大轟動 的《晚年周恩來》(明鏡出版社)再次引入人們的視野。在毛澤東冥誕120周年即將來臨,對毛澤東的評價之爭更加激烈之際,重溫和反思該書所披露的毛周二人 在各自生命的最後十年、也是對中國命運至關重要的“文革”歲月中錯綜複雜的關係,確有參考價值。這部著作,多位中共高官儘管並非都同意其觀點,也都承認,其史料“没有编造”。明鏡新聞網繼續選載部分章節。





      高文謙《晚年周恩來》(明鏡出版社)

在天下大亂的日子裡,周恩來的處境也很不好過。這年夏天,在“伍豪事件”餘波蕩漾的同時,社會上掀起了打倒外交部長陳毅的浪潮。在這背後,倒周的勢頭暗潮洶涌,呼之欲出。為此,他不得不在支撐危局的同時,為自己在政治上的生存而掙扎苦戰。

周恩來很清楚,由外事口發起的這股倒陳浪潮是衝著他來的,完全是中央文革一干人在幕後挑動的結果。而他本人的命運完全掌握在毛澤東的手裡,朝不保夕,隨時可能被拋出來,落得和劉少奇、陶鑄等人一樣的下場。在這種情況下,周的精神壓力很大,整日提心吊膽,已經做好了最壞的精神準備。鄧穎超甚至把裝有洗漱用具的挎包掛在門廳的衣帽架上,以便一旦出事時,可以隨身帶走。

不過,讓周恩來稍稍感到寬心的是,毛澤東此時還沒有拋出他的意向,在應付亂局方面還得依靠他。但是,這並不能完全打消周心裡的憂懼。因為如果一任江青等人在打倒陳毅的問題上大搞下去的話,很快就會禍及他本人,最終逼迫毛在既成事實面前作出選擇。到那時,毛澤東的態度就難說了。陶鑄被打倒的情況就是前車之鑒。

周恩來本來就是一個政治生存慾望極強,善於擺脫困境,化險為夷的老手。這次,他更是使出渾身解數,設法渡過眼前的這場劫難。他深信只要他本人站穩立場,在政治上堅決跟著毛澤東走,毛就不會允許別人動他。這樣,就可以釜底抽薪,化解眼前的困境。關於這一點,周本人曾幾次對外事口的造反派這樣說過﹕我不怕打倒!幹了幾十年革命還怕這個?除非我自己摔交,走向反面。 又說,我要是不緊跟毛主席,你們不打我也得倒;我緊跟毛主席,你們打也打不倒。

兩個月後,當這場風波終於逐漸平息下來的時候,周恩來有意當著中央文革一班人的面對造反派說﹕我知道有些人專門對我進行研究,把我歷史上多少年的東西都找出來。我倒要感謝他們,如果是“好意”給我提出來的話。入黨四十六年來,我犯過不少錯誤,但是,我最終是跟著毛主席走的!要做到老,學到老,改到死,跟到死,一直跟到最後一刻。

另一方面,周恩來對策動這場風波的幕後主使江青刻意低首下心,隱忍退讓,避其鋒芒,以政治上的太極軟功來化解她咄咄逼人的攻勢。這是周氏自文革發動以來最為難熬的一段日子。一方面,天下已經大亂,他每天都為應付亂局而忙得焦頭爛額,就是回到家中仍然無法休息,因為當時中南海已經被各大造反派組織組成的“揪劉火線”團團圍住,牆外的高音喇叭晝夜喧囂不停。

與此同時,周恩來又不得不為自己在政治上的生存而苦戰,處境狼狽,飽受煎熬。當時,在由清一色的文革派所組成的中央文革碰頭會中,周十分孤立,經常遭到江青組織的集體圍攻。江青更是擺出女掌櫃的架式,對他隨意訓斥、辱罵、奚落,有些場面連在場參加圍攻的人都看不下去。但是無論江青怎樣撒潑,對他當眾羞辱,周氏都始終咬緊牙關,默默忍受下來,絕不逞一時之忿去刺激江青,讓她找到對他下手的機會。

據當時擔任空軍司令員、軍委看守小組組長,並開始參加中央文革碰頭會的吳法憲回憶說﹕這一段是總理最苦悶的時期,他那時情緒不高,很沉默。在碰頭會中,總理孤家寡人,江青很凶,動不動就拍著桌子批總理,多次威脅說﹕你周恩來不要忘記,要不是我保你,你早就被打倒了,並要大家表態。當時沒有什麼人為總理講話。總理總是一聲不吭,很可憐,叫人看不下去。我當時既佩服總理真有涵養,又為這樣一個老革命落到這步田地感到心寒。

其實,吳法憲並不大了解周恩來這樣退避忍讓的心機,倒是毛澤東明白這一點,同時也覺得江青鬧得太不像話,於是傳話關照周說﹕你不要怕江青,她不對的,你要挺起胸膛跟她鬥。對江青,對的我支持,不對的我反對。你總理無非是有幾個條子存在她手裡,你就怕這個?

這裡,毛澤東一語道破了周恩來的心病,並將了他一軍。不過,毛似乎忘記了他本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實際上,正是由於毛的放縱和對“伍豪啟事”的態度,江青才敢騎在周恩來的頭上大發雌威。對此,周心裡有難言之苦,不便明說,因為他太了解毛的為人以及毛、江兩人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了。如果真的按照毛所說的話去做,挺起胸膛跟江青鬥,到頭來很可能落得和陶鑄一樣的結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