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習近平被“紅二代”拉向左轉?


《新史記》特約記者 孫茹星



隨後,高校老師在微博上傳出“七不講”,聲稱有關部門向各高校下達指示,要求老師不講普世價值、新聞自由、公民社會、公民權利、黨的歷史錯誤、權貴資產階級、司法獨立,再次引起滿城風雨。雖查無實據,但事出有因,相關消息已成微博上被封殺的敏感詞。有人評論說,胡錦濤時代最受詬病的是吳邦國2011年提出的“五不搞”(不搞多黨輪流執政、指導思想多元化、“三權分立”和兩院制、聯邦制,私有化),而“七不講”超過“五不搞”——不僅不能搞,甚至不許講!

2013年5月以來,官方主流媒體上更是“雷聲滾滾”,沒有最雷人,只有更雷人: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曉青在《紅旗文稿》刊文,稱“憲政關鍵元素屬於資本主義而非社會主義”;人民日報社旗下的《環球時報》緊接著刊登文章,標題就是《“憲政”是兜圈子否定中國發展之路》;

“紅二代”、前國家主席李先念女婿、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上將撰文宣稱:中共黨員的黨性“如同基督徒心目中的‘上帝’,“‘黨性’二字因‘神聖’而充滿‘神性’”;


 

劉亞洲上將:中共黨員的黨性充滿“神性”。

《解放軍報》則刊文引用烈士方志敏的話:“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

曾經是著名自由主義學者的劉小楓,更一語驚人,放言毛澤東是中國的“國父”……

這些驚人怪論對憲政發起了全面圍剿。分析人士指出,其聲勢之大,層面之多,媒體之權威,不可能是左派人士個人看法的偶然集結,而是秉承意識形態總管的統一號令,風源就是中共中央辦公廳2013年9號文件《關於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情況的通報》。

中國獨立記者高瑜指出:中央對媒體的嚴厲控管,揭示習近平對思想的控制超過胡錦濤,退回毛澤東,“比胡溫退步的還不是一點半點,而是幾十年,胡溫起碼堅守住十一屆三中全會”。

被“紅二代”拉向左轉?

人們記得,習近平上任前到上任之初表達的看法,是有較大包容空間的。雖然如同鮑彤的評論:十八大報告“是一個當代社會矛盾的百科全書”,畢竟還是儘量容納了左中右各派的訴求。習近平上任之後,從强調要遵守憲法,到提倡“對中國共產黨而言,要容得下尖銳批評”,尤其是1月22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的講話,甚至說“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頗有憲政的影子。何以上任半年之後,一左至此?

知情人士透露,習近平的“左轉”,與“紅二代”活動升溫有密切關係。

數十年來,“紅二代”群體曾經被冠以不同的名號:“文革”前,他們往往被稱爲“高幹子弟”“革軍子弟”;改革開放之後,從海外到國內,人們奉送給他們含有一定貶義的稱呼:“太子黨”。近年來隨著政壇更新換代,當朝者的後代往往被人稱作“官二代”,例如胡錦濤的兒子胡海峰,溫家寶的兒子溫雲松……但“官二代”與本文所稱的“紅二代”是有區別的,“官二代”雖然是官員的後代,但像胡錦濤、溫家寶這些人未必具有紅色血統,而“紅二代”,則是“具有紅色血統的官二代”——“紅色血統”,既是他們最引以為自豪的標記,又是這個群體的最大公約數,也是他們區別其他所有群體的最明顯分界線。

“紅二代”的父輩,在長達半個世紀的中共一次又一次政治運動中,在不同時段幾乎都挨過整(也都整過人),加之由於歷史形成的各個山頭,由於工作中的摩擦,尤其是因爲毛澤東倡導的“鬥爭哲學”,可以說個個傷痕累累,彼此之間也有極多的恩怨。就拿解放軍的幾個將帥而言,彭德懷整過劉伯承、粟裕;林彪、葉劍英批過彭德懷、黃克誠;徐向前、葉劍英整過賀龍、羅瑞卿;被認爲是“林彪集團”的幾十位將軍在林彪殞命大漠之後又被拘禁打壓……

父輩恩怨不可能不影響到“紅二代”的關係。鄧小平與楊尚昆的子女本來關係極其密切,當1992年鄧小平突然向“楊家將”發難之後,兩家子女也形同陌路,斷絕來往,有“鄧小平御用攝影師”之稱的楊尚昆的兒子楊紹明,再也不能給鄧小平拍照。

但是近年來的一個乍看出乎意料之外、細想又在情理之中的現象是,這些“紅二代”頗有“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氣度,捲棄前嫌,相忍為黨。

知情人士回溯說,這一現象是從元帥的子女們一起搞活動開始的。解放軍建軍80周年(2007年)之前,元帥子女們在聶榮臻的女兒聶力等人發起下,組織聚會、出版畫册,他們有明確的“一個也不能少”的意識,特地邀請林彪的女兒林立衡(林豆豆)。在此前後,被毛澤東整得慘死、在“文革”後曾痛切控訴毛澤東罪行的劉少奇遺孀王光美,又策劃了劉家與毛家後代的見面。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教授朱景文畢業於“紅色貴族”麇集的北京四中,認識很多“紅二代”。他指出,一些“紅二代”在“文革”中雖然從“人上人”跌為“人下人”,“但我不認為,他們放棄了特權思想,放棄權力。他們對自己的行為從未反省,而對自己的遭遇則念念不忘”。


 
北京四中被稱爲“紅色後代的搖籃”。

數年來,“紅二代”結成的各種組織如雨後春笋,例如“延安兒女聯誼會”、“新四軍研究會”等等,甚至連毛澤東的侄兒、從監獄裡出來的毛遠新,也號召“飲水思源”;他們發起的活動接二連三,多是借用名目繁多的紀念日的機會,以“聯誼”為由,但許多活動都透露出某種政治意味。

例如,中共建軍史上的“井崗山會師”,一般人或許知道這個歷史事件,但沒有誰記得是哪年哪月哪天。朱毛會師者的後代卻銘記:今年5月4日是會師85週年,毛澤東的外孫孔繼寧和朱德的外孫劉建,以及陳毅之子陳昊蘇等,專程前往井崗山龍市鎮,在會師廣場的朱毛銅像前握手合影,以示紀念先輩當年艱苦會師的歷史。

左派經常有類似聚會,高瑜介紹說:“左派每個禮拜在北京聚會,在老八一小學,那簡直就是回到毛澤東時代了,言論比網絡上激烈多了,特別熱鬧,當局也容忍了。”(《新史記》雜誌14期)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