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6日 星期五

新闻血案:报业巨子林白水之死


在邵飘萍死后不过百日,1926年8月6日,又一位报界名流死于奉系军阀的枪口之下,这个人就是林白水。

林白水的本名并不是白水,白水是他的笔名。他原本的名字叫林獬,又名万里,号宣樊、退室学者,“獬”是传说中能辨曲直的独角异兽,在中国古代社会是象征法律的神兽。1874年1月17日出生于福建闽县。他既是民国初年活跃在政坛的政治家,又是纵横天下舆论界二十多年的独立报人,他不畏强权的事迹为世人所称道。[1]

丰富的从业经历

林白水的一生曲折坎坷,经历颇为丰富。弱冠之年在福州书院就读,师从名士高啸桐。年轻时曾与同乡林纾同在林伯颖杭州的家塾任教,成为林长民、林尹民等的老师。又应同乡、杭州知府林启之邀,先后执教于杭州蚕桑学堂、求是书院。受林启创办新学的启发,1899年春天,他和方声涛、黄层云等在福州创办第一所新式学堂“蒙学堂”。[2]

林白水教过书、办过学、从过政,但就其一生来,主要还是办报,他的报业生涯开启于1901年,时年27岁的他当时担任《杭州白话报》主笔,这是林白水参与创办的第一份报纸,该报的发刊词《论看报的好处》就是由他写的,从此,林白水在报界叱咤风云二十五年。

指着鼻子骂老佛爷

1903年,林白水应蔡元培之邀来到上海,共同创办《俄事警闻》,后改名《警钟日报》。随即他又独立创办了《中国白话报》,此举得白话文办报的先风。一时间“诸报无不以刊白水之文为荣”。

林白水却颇有“名士”风范,每篇文稿一律收润笔5元,而当时一般一篇文稿稿酬只有2元左右,可见林白水已经是当时撰稿人群体中的高收入人士了。而且林白水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只有等这5元用尽之后,才动手写下一篇。[3]

真正使他名动天下的,却是1904年慈禧大寿的时候。当时正值慈禧太后70寿辰“普天同庆”,林白水却在《警钟日报》发布了一幅对联,“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戚,每逢万寿必无疆”。

此对联一出顿时道出国人几十年来的愤慨。国之财政不为强国富民而支出,却投入到满足私人寿宴的享乐,一时多少人看到这幅对联都不禁拍板叫绝。

揭穿贿选黑幕

对于林白水来说,《新社会报》(后被改为《社会日报》)在其报业生涯中无疑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1923年,政治野心急剧膨胀的曹锟不顾自己依赖的直系支柱吴佩孚的反对,策划了贿选总统的丑剧。而揭露此事正是林白水和他的《社会日报》。

2月28日,《社会日报》“紧急新闻”栏刊出一篇《吴大头之进项》,骂时任众议院议长的吴景濂是“塞外的流氓、关东的蛮种”,披露了曹锟送他3万元、送副议长张伯烈1万1千元等丑闻,揭穿了曹锟与吴景濂之间的政治交易。

6月,林白水又发文揭穿了曹锟贿选总统,以“津贴”为名义给每个议员每月600元、每张选票5000元大洋等内幕,大大地触怒了曹锟,结果报馆被封3个多月,林白水也被囚禁了3个多月,罪名是妨碍总统选举行为。直到曹锟坐稳自己依靠贿选得来的总统宝座,才将林白水放出。

1924年秋天,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当了一年零二十多天总统的曹锟黯然去位。林白水发表时评《哭与笑》,将那些以往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军阀们曾经编织的谎言一一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

撞到枪口

1926年4月16日,冯玉祥战败,奉军入京,这一突然的变化改变了许多人命运,邵飘萍如此,林白水亦然。当时北京以邵飘萍、林白水代表的舆论界,普遍对冯玉祥以及南方国民政府有好感,发文褒贬自然有所倾向。在冯玉祥军退出北京之时,林白水依然撰文赞扬冯玉祥秩序井然撤出北京,这一举动自然引起北京城新主人——奉系军阀的强烈不满。

就在奉军进京也就十天的功夫,4月24日,《京报》社长邵飘萍被捕,26日在天桥惨遭杀害。奉军的做法就像厕所里扔炸弹——激起了公愤,林白水在5月12日和5月17日的《社会日报》头版分别发表《敬告奉直当局》和《代小百姓告哀》,向奉军提出了强烈的批评。认为奉军视赤党为洪水猛兽,其实不赤之“洪水猛兽”早已到来。[4]

1926年8月5日,林白水在北京《社会日报》上发表了他人生中最后一篇文章,题为《官僚之运气》,文内说:

狗有狗运,猪有猪运,督办亦有督运,苟运气未到,不怕你有大来头,终难如愿也。某君者,人皆号之为某军阀之肾囊,因其终日系在某军阀之裤下,亦步亦趋,不离唇刻,有类于肾囊之累赞,终日悬于腿间也。此君热心做官,热心刮地皮,因是有口皆碑,而此次既不能得优缺总长,乃并一优缺督办亦不能得……甚矣运气之不能不讲也。[5]

得罪小人

林文中所说的“某君”指的就是张宗昌的幕僚潘复,时任北京政府的财政次长。林白水把潘复和张宗昌的关系比喻为“系于胯下之肾囊”,已经是对潘复极为露骨的人格侮辱。

潘复当晚看到此文章当即火冒三丈,给林白水打电话,要求在报上公开致歉,林白水认为暴力不能干涉言论自由回绝了潘复。而张宗昌与林白水也早有宿怨,早年林白水也经常在报纸上大骂张宗昌,张宗昌名声最响的绰号之一——“狗肉将军”就是出自林白水之手。潘复在张宗昌面前大倒苦水,极尽污蔑之能事,正好张宗昌早就看林白水不顺眼,立即下令逮捕并处决林白水。[6]

8月6日凌晨一点,京畿宪兵司令王琦奉张宗昌之命,乘车来到报馆,略谈数语,便将林白水强行拥入汽车押到宪兵司令部。报馆编辑见势不妙,赶紧打电话四处求援,林白水的好友薛大可、杨度、叶恭绰等人急匆匆赶往潘复的住宅,找到正在打牌的张宗昌及潘复,薛大可当即跪下,恳求张宗昌能够放林白水一条生路。张宗昌想了想,答应死刑暂缓。旁边潘复一听这还得了,生怕迟则生变,立即联系到宪兵司令王琦,王琦是潘复的旧交,而且潘复还曾有恩于他,潘复示意立即处决林白水。

先下杀手

凌晨4点,林白水身着白色夏布长衫,时年52岁的他头发花白,被一队宪兵扣押来到北京城南天桥刑场。到刑场之后,林白水被叫嚣的兵士簇拥着推上一个垃圾堆,身子未及站稳,就听一声枪响,子弹从脑后射入,直穿到左眼。一番踉跄之后,终于颤然倒地,陈尸道旁。

当时,位于天桥桥头的派出所张贴了北京宪兵司令部发布告示,写明死者身份和案情:

“奉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谕:《社会日报》经理林白水通敌有证,着即枪毙,等因奉此,应即执行,此布。”

此时,薛大可等人依然在张宗昌处求情,没想到传来消息,说缓刑命令已迟,林白水已被处决,张宗昌对此深表歉意。

林白水的尸首是由他的徒弟建书到场收殓的,最后葬于于南下洼龙泉寺。他有一个儿子,名叫陆起,时年19岁,正在美国留学。女儿林慰君当时只有14岁,随侍在京,闻讯痛极,吞毒药自杀,遇救得不死。

家奠那天,张宗昌派员送去祭金I万元,被慰君严词拒绝。林慰君[7]后来留学美国,成为知名的女作家,为亡父撰就一部《林白水传》,也算是告慰了一代报人林白水的在天之灵。

1928年北伐功成后,首任北平市长立即为“萍水”二报人举行追悼会,与会者有千人之多。他们被新闻界奉为为民请命、不畏强暴、嫉恶如仇的烈士。即使他们走了,但是他们的身影已经刻进了历史,成为中国新闻精神的代表,时光穿越百年,依然不朽。(文/刘典)

[1]《“独角怪兽”林白水》作者:庆斌《新疆新闻界》1987年02期第48-49页

[2]《以身殉报的报界先驱》作者:方汉奇、林溪声《新闻与写作》2006年09期第36-38页

[3]《千秋白水文章》作者:王开林《书屋》2005年08期第46-53页

[4]《一代报人林白水之死》作者:傅国涌《文史精华》2004年04期第25-31页

[5]《林白水文集》福建省历史名人研究会林白水分会编印 2006年7月版 185页

[6]《生之热烈,死之惨痛——一代报人林白水逝世八十周年祭》作者:侯夷《出版科学》2006年04期第59-62页

[7]林慰君后成为美国著名的华人女作家、美国国防语言学院教授。1987年死于车祸。中美建交后,两次回国。为父亲奔走申办革命烈士证书、搜集和捐赠父亲遗物,和家乡政府共同筹款为父亲立纪念碑、建纪念馆。1986年八月六日,林白水就义六十周年,林白水烈士纪念馆在他的家乡—福建闽侯县青口乡青圃村落成。七十二岁的林慰君专程从美国回乡参加了落成仪式。她撰写了《林白水传》、《我的父亲林白水》等书籍文章。

刘典,博客中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