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为什么说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失败的战争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人类的战争由来久矣。古代的战争,以吞并领土、勒索赔款甚至掠夺人口这样的野蛮贪欲为目的,战争的成败也以此为标准,一般的说,在战场上取得优势的一方就能够把这些目的强加于敌人。

  而在现代,一场战争的成败,早已不能仅仅用战场的杀伤多寡占地多少来衡量。马克思主义引用克劳塞维茨的观点,认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胜负必须以能否达到战争的政治目的来衡量。因此,我们常常能够看到战场表现卓绝、杀伤敌人甚多,而在政治解决上面最终失败的例子。美国和苏联分别在越南和阿富汗进行了长期的战争,从战术和战役的角度、从敌我交换比的角度,这两个超级大国的表现其实相当出彩,但是政治上的失败最终决定了其战败的结局。

  抗美援朝战争更是一场特殊的战争。这场爆发于两个阵营之间的战争,其最大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实际上是两个制度之间的竞赛。如果用传统的物质利益标准来衡量,中国从这场战争中一无所得,实际上还把本属于自己的领土和金钱奉送给小盟友。这种小盟友控制其大伙伴的奇特现象,美国人戏称为“尾摇狗”,可见其也深受其害。而中国人,嘴上不说,自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众所周知,朝鲜半岛的制度竞赛在军事上没有分出胜负,最终战线几乎又回到了它开始的地方。但一甲子后的今天,通过和平竞赛谁胜谁败已经一目了然。北边的那个政权实际上倒退回了世袭制的封建王朝,并且贫穷而残暴,由于一意孤行开发核武器而受到全世界的孤立和制裁。而它南方的对手成为二战后发展得最为成功的国家,创造了经济起飞和政治转型的奇迹,富裕、民主而富有活力。世界上简直找不出第二个这样制度优劣对比令人一目了然的醒目广告了。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人早已明白抗美援朝实际上是败了,只是无法接受那么多人白死了的事实。

  为了挽救自己的面子,人们发明了两种理论来为当年的决策辩护。一个是战略上的。它说,抗美援朝至少建立了几百公里的缓冲区,使得中国东北免于美国的侵略。这种观点建立在美国意图侵略中国东北的基础上。现在已经清楚,美国并没有这样的打算,即使他意图侵略中国,似乎也更应该发挥海空优势,从海上发起攻击更合适。如果当时美国效法两次鸦片战争的先例,以强大的海军掩护机械化部队在渤海湾登陆,不过一百公里的路程就可打进北京城,这时,中国摆在朝鲜北部的百万大军除了干瞪眼还能做什么?

  搞笑的是,朝鲜战争后不过十年,东北倒确实面临了巨大的威胁,这一次的威胁不是来自南方,而恰恰是原来的盟友苏联。面对西东北三面陈兵百万的重压,东北再无缓冲可言,在近20年的时间里都过得战战兢兢的日子。朝鲜这个“缓冲区”无疑变成了笑话。

  另一个理由是心理上的。据新浪网总结说,由于和世界头号强国打成了平手,因此中国才能被公认为强国,获得了近代从未有过的地位,”扬眉吐气”了,日本人也不再叫“支那”了(这句话不对,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已命日本停用带贬义的支那一词),因此,是“立国之战”云云。

  不可否认,这些感觉确实深深体现在很多中国人包括很多年轻人的心中。但是,要分清中国人的自我感觉和外国人的真实感觉,分清想象和现实,恐怕并不容易。从硬指标看,得不出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大陆)国际地位的结论。事实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常的席位是抗战胜利带来的,而抗美援朝恰恰使大陆把这个席位丢掉了20年,如何证明别人从此对你更加敬畏?恐怕是既不敬也不畏。反正,我们看到印度就在中国在朝鲜战场上横扫千军之时进占藏南领土,中国的大胜没有在印度身上显示一点威慑力。这一点也同样发生在缅甸、尼泊尔、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身上。抗美援朝之后,对中国领土的蚕食加剧了而不是减弱了,对华人华侨的迫害加剧了而不是减弱了,“扬眉吐气”的至少不是那些直接面对外国人的华人华侨,自我感觉良好似乎更像是片面宣传之下的一场集体自嗨。

  很有人主张,抗美援朝,“打败美帝”之后中国人才从此“站起来了”。难以理解这个站起来指的是什么。我们只知道,在此之后的三十年,中国人的自由日益被剥夺,无数的人死于非命,幸存者也不得不面对恶劣的物质条件和政治环境。倒是当中国终于超越了抗美援朝带来的和美国的不和,重新与美国打开关系之后,这一切才迎来转机。其中的教训,令人深思。

  我更要指出,上面这两个理由是完全单方面的从中国的角度进行片面思考的结果,是自私自利的。它屏蔽了人们本来评价国际战争必须加以考虑的国际道义、人道和人权的进步或倒退、特别是对于朝鲜半岛本地居民而言的福祉的角度进行考察。当然,我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今天看这恰恰是中国抗美援朝的最大罩门。一场战争,如果没有促进据说是想要拯救和帮助的那国人民的福祉,那它的意义确实就值得重新考虑了。

  作为中国人,我确实很能理解同胞们对于抗美援朝的感情以及对于否定这场战争的反感。我的亲戚中亦有参加这场战争的,现在谈起它也不免唏嘘。我有一个舅奶奶是当年的女兵,一次和两个同伴在坑道外梳头,美军的飞机突然来袭,一梭子子弹下来,身边的两个同伴都被打死了,唯她幸存。无疑,阻碍中国人深入反思这场战争的最大障碍就是,“难道那么多志愿军战士都是白死了?”的质问。何况,还有当年的老兵在,还有烈士的家属在,如果否定了他们的牺牲将是残忍的事情。

  但是,感情终究不能战胜理智。如果我们能够果断的承认当年的失误,至少,我们就不用继续支持一个危险的流氓政权,可以和国际社会一起制止东亚危险的核扩散,有可能避免一场新的可能带来更大人命损失的战争。赢得战争不如赢得和平,就抗美援朝参战者的本意而言,恐怕这才是最符合他们意愿的一句话。

  愿我们用理智和全人类共同分享的价值观来纪念朝鲜战争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60周年。

  p步截尾,共识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