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2日 星期六
冯玉祥为什么不能“向西去”?
1948年冯玉祥从美国考察归来,乘坐苏联轮船胜利号路过黑海时,据说是因为轮船上的电影胶片突然起火不幸遇难。这究竟是意外事故,还是蓄意谋杀?至今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最近我在胡适书信和日记中看到一些材料,或许能为破解这个谜团提供一点思路。
1926年,胡适去伦敦参加中英庚款委员会会议路过莫斯科,在那里住了三天。当时他不仅看到关于苏联教育的统计报告,还参观了革命博物馆和第一监狱。这使他对苏联的社会制度产生某种好感。于是他在信中对好朋友张慰慈说:苏俄虽然是个独裁国家,但是从教育统计来看,他们是在用力办教育的。如果按照这个趋势认真做下去,这种独裁体制是可以过渡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两天后,他又写信对张慰慈说:“我这两天读了一些关于苏俄的统计材料,觉得我前日信上所说的话不为过当。我是一个实验主义者,对于苏俄之大规模的政治试验,不能不表示佩服。凡试验与浅尝不同。试验必须有一个假定的计划(理想)作方针,还要想出种种方法来使这个计划可以见于实施。在世界政治史上,从不曾有过这样大规模的‘乌托邦’计划居然有实地试验的机会。”
除此之外,胡适在莫斯科还遇到不少中国人,其中除了蔡和森等共产党人外,还有冯玉祥先生。后来胡适在一本小册子中说:
我在莫斯科住了三天,见着一些中国共产党的朋友,他们很劝我在俄国多考察一些时。我因为要赶到英国去开会,所以不能久留。那时冯玉祥将军在莫斯科郊外避暑,我听说他很崇拜苏俄,常常绘画列宁的肖像。我对他的秘书刘伯坚诸君说:我很盼望冯先生从俄国向西去看看。即使不能看美国,至少也应该看看德国。
冯玉祥的秘书刘伯坚,早年赴比利时留学,后来到法国勤工俭学。在这期间,他与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建立旅欧“少年共产党”,致力于革命活动。留法勤工俭学失败后,他于1923年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担任“中共旅莫支部”书记。1926年冯玉祥下野后到苏联“考察”,他以秘书的身份被安排在冯玉祥身边,显然是为了监视冯的行动。因此胡适的话不可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1926年年底,胡适离开英国,越过大西洋抵达美国。胡适是1910年至1917年在美国留学的。阔别多年之后再次来到美国,他发现这里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据报载,当时美国已经拥有汽车2233万辆,占世界总数的81%,平均5个美国人就有一辆。有一次,胡适路过一个城市,看到空地上停着上百辆汽车,还以为是举办汽车博览会或汽车比赛。一打听才知道是一个工厂的停车场,里面停放的都是工人的私家车。还有一次,胡适在纽约参加一个讨论会,一位身穿晚礼服的工人代表在台上说:“我们这个时代可以说是人类有历史以来最好的最伟大的时代。”这些新鲜见闻和发自肺腑的话,让胡适非常感动。他发现,如果没有民主自由的政治体制,美国就不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他还注意到美国社会在资本制裁、教育普及、劳工待遇、税收政策和人民幸福等方面都有一套完善的制度。这一切,都大大超出他的预料。
值得一提的是,李大钊在被捕之前,曾托人给胡适捎话,让他开完会以后就马上回来,千万不要“向西去”,但胡适并没有听他的话。到了美国以后,胡适才明白李大钊不想让他“向西去”的真正原因。为了说明这一点,胡适讲了一个“有趣味的故事”。他说,第二年他回国时路过日本,曾经拜访了经济学家福田德三博士。此人刚从欧洲回来,非常同情苏联的主张和作法。胡适问他为什么不到美国看看,他说:“美国我不敢去,我怕到了美国会把我的学说完全推翻了。”对于这种人胡适是看不起的。他说:那些不愿意去美国看一看的人,很可能是害怕动摇他们的信仰和学说,这自欺欺人的作法也是一种迷信。
抗日战争胜利后,冯玉祥终于打破这种迷信,勇敢地到美国考察水利。但也许正是因为他违背了“向西去”的禁令,才导致他在苏联轮船上遇难。冯玉祥遇难时,秘书赖亚力也是一位潜伏在他身边的共产党员。对于冯玉祥之死,赖亚力一直守口如瓶。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他才对冯玉祥的儿子冯洪达说:胜利号出事以后,苏联方面有一个调查报告,说那场大火是“烈性炸药引起的”。冯洪达问:“为什么没有公开这个调查报告呢?”赖回答说:大概是“出于国际和政治上的种种因素考虑吧。”又经过一番追问,赖亚力才承认冯玉祥是死于谋杀,而不是意外事故。
智效民,博客中国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