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9日 星期日
单士兵:抗战题材电视剧是如何记忆“历史”的
针对近来一些抗战题材电视剧存在过度娱乐化现象,广电总局确认正在进行整治。对已报排播的要进行重审和甄别,存在过度娱乐化的要进行修改,不能修改的要停播,同时,还对以严肃态度进行创作的加以鼓励和支持。
想想那些抗战雷剧,真是堪称“毁三观”。“八路军战士”竟然上演“手撕鬼子”,徒手就将人体撕成两半;“八路军女战士”被日军侮辱后,还能连发数箭,让数十名“鬼子”接连毙命。在抗战雷剧中,总有一些“超级英雄”,在面以一群又一群弱智又猥琐的鬼子兵。于是,一个善于表现“猥琐”的群众演员,一天演鬼子竟然“死”上八次。
铺天盖地的抗战雷剧到底带来什么?这样的文化环境,对那些产品的生产制造商来说,是拥有了一个可以标榜正义的爱国生意场;对很多电视台来说,让这些奇葩雷剧强霸荧屏就可以带来强大收视率;对一些观众来说,抗战雷剧以暴力、悬疑、性感足以制造强大的麻木与快感。于是,以艺术的名义进行胡编乱造,歪曲历史,也拥有了强大的市场。
问题是,这样的文化生态,正在亵渎历史,正在侮辱文明,正在损害人性。因为,电视剧是一种大众文化,文化是对历史记忆的一个载体。电视剧传播的文化价值,应该尊重历史,照亮未来。
抗战,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一次重大胜利,这场战争让中国付出巨大代价。在这场战争中,日军死亡人数还不确切,目前估算大概是在45万至80万之间。而根据国民政府的报告,国军死亡将士共计约170万人。显然,在正面战场上,中国军人付出更大的生命代价。从某种意义讲,那些浴血捍卫家国的先烈,绝对不会是雷剧中那种“超级英雄”,而是经历战争苦难与人性灾难的中国人,他们在那个时代,要杀死一个日本兵,其实极其艰难。
历史不是神话,中国战士绝不会是神功护体无所不能的神人。在抗战雷剧中,还上演着太多的香艳与情色,实际上也是在消感着历史的庄重与严肃。英国战略家富勒说:“除非历史能教给我们如何去展望未来,否则军事史只是一部人类的血腥浪漫史。”。当抗战雷剧在以暴力血腥与人性闹剧成为一种公共文化记忆,当那场本应成为人类铭记的历史悲剧成为公共麻木消费,关于那样历史的记忆和反思,无疑也就走向扭曲与迷失。
现在,广电总局对抗战雷剧进行整治,不仅应该体现在对文化垃圾进行清理的层面,更应该以此为契机,为公共文化记忆历史提供更为开放与理性的空间。
回过头来想想,为什么会一窝蜂选择抗战题材电视剧?这些年,古装剧、谍战剧、涉案剧等类型,都曾受过广电总局批评,在审批上面临更高门槛,而抗战题材拥有爱国这面旗帜,在中国,连三岁小孩都知道“鬼子”是坏人,打坏人是正义的。扛着爱国与正义的旗号,抗战剧至少相对容易通过审批。那么,为什么抗战剧又要拍得那么雷人呢?原因自然也不难想象,描写正面战场的“国军”存在太多禁忌与挑战,于是,就选择擅长“游击”的“八路军战士”,突出这个群体的个人英雄主义。
整治抗战雷剧只是开始。如何让抗战题材电视剧讲好故事,让历史更加饱满,更加有血有肉,更好摆脱现实对历史束缚,让历史和现实重新拥有一个适合观看的距离,来重新拥有一个呈现观念的角度,现在仍然面临太多需要清理的东西。只有让抗战题材电视剧对人们看历史真正起到正向的引导作用,来带给人们好的观念,传递照亮人心的价值,这个题材的电视剧才不会雷人,而是作为公共文化对历史的良性记忆。
单士兵,共识网·思想者博客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