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2日 星期一

“上海Lady”走了——追忆著名女作家程乃珊

    新华网上海4月22日电(记者孙丽萍)以书写老上海掌故逸事、世象人心著称的著名女作家程乃珊,22日凌晨在上海华山医院病逝。

    在海上文坛,描写旧上海的风韵气质,几乎无人能出程乃珊之右。在海外华人圈,程乃珊的性情文字也是许多读者心目中的“上海指南”。程乃珊,这位“上海Lady”走了,令人扼腕痛惜。

    最后时光:乐观开朗“靠在病榻上口述写作”

    “她是上海的骄傲。她爽朗的笑声好像还在我耳边,真让人心痛……”程乃珊的好友、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周生追忆说,在生命最后时刻,程乃珊依然非常乐观,充满生的信念。

    据她介绍,程乃珊最初发现得病是在2011年12月8日,那天上海作协接待瑞典作家代表团,程乃珊夫妇一同前来。朋友们发现程乃珊嗓音嘶哑,觉得奇怪。程乃珊自己也以为只是感冒,但隔天去医院就诊,被告知身患绝症。

    治疗了一段时间,出院之后,程乃珊在《上海文学》连续刊发了两篇写上海的专栏。这让担心她健康的人们大感安慰。笃信基督教的程乃珊反过来安慰朋友们:“上帝要我花钱来治病,这是应该的呀!”

    王周生回忆说,就在不久前,上海女作家和普陀区图书馆为迎接“世界读书日”而筹办读者见面会,准备在会上朗读“生与死”主题的散文,又邀请程乃珊出席。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程乃珊的病情已经告急。而她的家人这才透露:之前发表的专栏文章,都是病重的程乃珊靠在床上、一点点口述给助手记录而写成的。

    恐成“绝响”:真实入味描摹老上海

    “乃珊走得太早,太可惜了。她是上海作家中非常特殊的一位。像她这样能精准地还原老上海,写得如此真实、如此贴肉而又并不虚假浮华,今后恐怕是要没有了……”以《丹青引》《长街行》等小说著名的女作家王小鹰说。

    文学界人士表示,程乃珊生于上海、长于香港,对两座城市都很熟悉也很有感情。尤其是她对老上海的记忆和写作,是从血液里流淌出来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程乃珊写作了《蓝屋》《穷街》《金融家》等小说,有些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引起较大反响。而近年来,程乃珊以写作挖掘上海往事的随笔散文、专栏文章为主。程乃珊的写作在海外华人中也颇有影响,许多人通过她的文字来感触上海。

    名门望族、绅士淑女……程乃珊笔下那个精致优雅、生活考究的“老上海”令人神往,但她在专栏文章中用沪语写“宁波汤团”“咖啡馆”“上海方言”,也津津有味、煞是好看。

    王小鹰认为,程乃珊写老上海的精致优雅是有其思考的,其中蕴含着一种节制、教养,并不是意在刻画繁华奢侈,而是在寻找一种消逝的精神气质。事实上,程乃珊曾多次批评一些电视剧和文学作品胡编乱造、扭曲了真正的“老上海”,说“他们那是装的呀!”

    遗愿未完:写上海题材的长篇小说

    爱上海、爱写作、爱生活……朋友眼中的程乃珊就是这样一个真正的“上海Lady”。

    “她特别热爱生活,又特别快乐。不管什么聚会,有了乃珊就热闹了。”王小鹰说,很难想象她这样的人会罹患绝症。

    王周生说,程乃珊还有遗愿没有完成,她还有很多东西要写,还想写一本以母亲为原型的长篇小说。程乃珊的母亲是上海市西女中的学生,也是一位大家闺秀。

    王小鹰也回忆说,《长街行》问世之后,程乃珊见到她就说“太好了!我也很想写个长篇,很着急啊!”如果能再完成一部以家族故事为线索的上海题材长篇小说,程乃珊可能会少一些遗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