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

美文件解密:與台斷交換美中建交,卡特政府內部角力


根據美國國務院最新公佈的解密檔案,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二日卡特當選美國總統後,他的競選顧問布裏辛斯基和賈納次日就在備忘錄中建議,卡特須讓中國承諾不對台灣動武做為美中建交的序曲,駐台美軍應進一步減少,但不代表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承諾會減少。而且談判過程都要和日本密切諮商。

美方半夜告知 蔣經國反應激烈

美國國務院今天公佈了一千兩百多頁從一九七七到八○年的解密檔案史料,詳載卡特任內美中建交、美台斷交的談判過程。文件顯示,後來擔任國家安全顧問的布裏辛斯基在卡特就職前就把美中建交當成優先推動的外交政策,但卡特政府內部對於以和中華民國斷交為代價和中共建交也有激烈的角力。

雖然卡特承諾要維持台灣人民信心,但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安克治在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五日發回的電報顯示,蔣經國對安克治在半夜兩點廿分告知美中要建交的反應十分負面且激烈。蔣告訴他,美國的方案完全不可能帶來台灣內部的穩定和持續發展。蔣說,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並「認知」中國的立場,即衹有一個中國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等於是把台灣交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當時在場的還有外交部次長錢復與蔣的秘書宋楚瑜。

安克治在電文中加上自己的評論說,對蔣的極度負面反應,美國能做的有限。他長期以來鼓吹給蔣更多時間調整想法,如果卡特總統當時能親自給蔣一個立即的訊息,可能會使蔣對情勢的看法更正面。

整理這批史料的國務院歷史學家尼克斯在序文中表示,美國官員關切台灣,部分是因為意識形態,以及台灣在冷戰中的戰略與經濟重要性;另一部分原因是為了維持美國國際承諾的誠信;還有一批人相信美國至少有責任不摧毀台灣人民追求和平未來的希望。尼克斯指出,卡特與國務卿範錫起初質疑尼克森與季辛吉為了與中共建交是否讓步太多。卡特不信任中國,範錫反對犧牲美蘇和解為代價來和中共建交,而亞太助卿郝爾布魯克則忙著想推動美國和越南建交,衹有布裏辛斯基和他的助理奧森伯格急著推動和中共建交。國防部長布朗怕中蘇再度聯手而支持布裏辛斯基,而參謀聯席會議擔心台灣安全和美國承諾的可信度,對美中建交態度遲疑。

遵守上海公報 美不挑戰一個中國

不過,最終卡特政府仍決定要遵守尼克森所簽的上海公報,即美國不挑戰一個中國,但期望台灣問題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範錫於一九七七年八月訪中之前,卡特為美中談判設下三個指導原則: 一、美中關係的改善必須是互惠的;二、美國不會央求中國;三、美國仍會尋求維持台灣人民的信心,他們的未來仍是繁榮與平和的。

美國也在這個原則下告知台灣,與中國建交雖不可避免,但美國不會同意任何傷害台灣安全與福祉的條件。布裏辛斯基的中國之行很成功,美方對於中共接受建交後美國可繼續對臺軍售的策略印象深刻。

駐美特派員曹鬱芬/華府廿二日報導,《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