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1950年:中苏最高层次的宴请



  “拿着您的盘子,到我这来,斯大林对我说道。我来到了他的面前,他和往常一样,并没有向我这个方向看,他说道:拿些好吃的,这可是稀有的菜肴。也许,是您生活中首次品尝的……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他补充道。”曾经在1949年年末和1950年年初在莫斯科为斯大林和毛泽东做翻译的尼古拉·费多连科回忆起这样的镜头。

  当时,费多连科是苏联外交部参赞。这件事情发生在斯大林在莫斯科郊外别墅与毛泽东进行谈判的间歇阶段。我对斯大林的款待表示了感谢,但紧张的思绪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我不能不紧张,当时,女服务员为主人端来了菜肴,在他的耳边说着什么,然后,将这件美味摆在了斯大林的身边。

  据费多连科回忆,斯大林领导着一切,甚至对各种小菜如何在餐具桌上进行摆放也很关注。当时,女服务员手里拿着银质的托盘从大厅的角门中走出。她摆好纸巾,向斯大林指了指托盘上的小菜。斯大林赞许地点了点头,然后,有那么一刻,他向在座的人们提议品尝一下这些菜肴。后来,翻译也接到了品尝的邀请,但他却说出了第一次、也许是最后一次这样的话语。我不知道,这句话是玩笑还是真话。但对我来说,这样的暗示可不是什么玩笑之言。

  “怎么样?费多连科同志,您喜欢这道菜吗?”斯大林随后问道。“对不起,斯大林同志,我没有品尝,我还没来得及呢。”我吞吞吐吐地回答说。“那太遗憾了,我建议你还是品尝一下。”这道菜确实很好吃,是酱烧火鸡,菜里面加了葱、盐和黑辣椒……是一道典型的高加索美味。一切都顺利地过去,我的担心也烟消云散。费多连科教授回忆道。

  斯大林和毛泽东的每一次见面都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每次谈话的内容也完全由主人来确定,但主人却从来不会提前告知对话的题目。通常情况下,对话是从一些不着边际的内容开始。或者客人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或者主人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某些问题。

  通常情况下,对话只在斯大林和毛泽东之间进行,尽管其他代表团成员也在现场。在轻松自然的对话中,双方对军事、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问题交换着意见。就这样,他们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原则立场进行着协商。关于条约的具体内容则由代表团成员们来进行谈判。中方团长是周恩来、苏方团长是米高扬。

  时间在慢慢地流走,1949年的12月份过去了,1950年的1月份过去了。终于迎来了二月份要签署条约的日子。

  “斯大林同志,条约签署后,我们想举行一个不大的宴会。”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向斯大林说道。“当然可以!”主人回答说。“但不是我们所在的克里姆林宫,而是在另一个地方,比如在‘大都市酒店’。”“为什么不在克里姆林宫呢?”“斯大林同志,您看,克里姆林宫是苏联政府举行国宴的地方。对于我们拥有主权的国家来说,这不太合适……”“是的,但我从来也不到酒店或者什么外国使馆去参加宴会。从来也没有……”

  “斯大林同志,没有您参加我们的宴会,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恳请您、非常恳请您参加。”毛泽东坚持说道。斯大林没有及时回答,停顿了一会,似乎在集中着精力。毛泽东眼睛看着他并等待着他的回答。“好吧,毛泽东同志,我去参加,假如您想这么做的话。”斯大林最后回答说,并开始谈其它方面的内容。

  2月14日,在指定的日子和指定的时间中国的主人和客人们都汇集在“大都市酒店”的宴会大厅。保卫人员向翻译建议,在大堂内迎接斯大林的到来。很快,正门打开了,在门框内出现了斯大林的身影。他飞快地看了一眼大堂,发现翻译后,不紧不慢地向这个方向走来。在脱衣处,斯大林解开大衣的扣子,这时,存衣处的服务人员赶紧跑来,殷勤地想为斯大林帮忙。斯大林看了他一眼说道:“谢谢,但,感觉我还会做这件事情……”他脱下大衣,走到挂衣处,把大衣挂好,将帽子放到了柜子上,看了看镜子,整理了一下头发,向翻译发问说:“怎么样,所有的人都到齐了吗?”“是的,毛泽东同志和其他中国朋友早就在此等候您了。”“那好吧,请您领我过去。”斯大林对翻译费多连科说道。

  据尼古拉·费多连科回忆,当斯大林来到宴会大厅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斯大林略作停顿,向毛泽东所在的位置走来。毛泽东站在长长的桌子旁边。他们互致问候,相互握手并就健康和一些其它事情交换着想法。然后,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同志们开始走到斯大林的面前,向他问候并握手。所有人的情绪都非常的高涨。

  主客们推杯换盏互致着美好的问候。所有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本次宴会的高潮,等待着斯大林同志的发言。也只有他,才能对这一历史事件说出某些珍贵的话语,表达真实的感受。这一刻终于到了。他端起酒杯,向毛泽东表示祝福,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成就而干杯。

  (尼古拉·费多连科出生于1912年,毕业于莫斯科东方学院中国系。在费多连科的一生当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外交部工作的。他曾经官任副部长,曾是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驻日本特命全权大使。在学术圈内,他同样名声显赫,而且主要作品是关于中国文学方面的内容。从外交岗位上退出之后,尼古拉·费多连科在18年时间里,曾任“外国文学”杂志总编。他是教授,并在1958年的时候,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2000年,费多连科在莫斯科去世。)

  俄罗斯之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