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9日 星期六

信力建:中国如何迈向“第五共和”?


  所谓“共和”,乃是就政体而言,即,国家权力公有而非私人占有,国家各级权力机关的领导人由平等自由选举而非世袭产生。国家权力由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构成,三权分立且相互制约。按照此种精神建立的国家即为共和国。

  共和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便是老牌的共和国家法兰西也曾有过反反复复的五次,才形成今天较为完善的共和体制,我们不妨稍加追溯:

  法国在17世纪中叶,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废除君主制,并于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国。

  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夺取政权,1804年称帝(所谓复辟),建立第一帝国,第一共和瓦解。1848年2月爆发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

  1851年路易·波拿巴总统发动政变,再次复辟,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国,第二共和再次灭顶。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后,于1870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国。然而在1940年6月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德国,至此第三共和国覆灭。

  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国军队残酷镇压。

  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遭德国侵略。1944年6月宣布成立临时政府,戴高乐担任首脑,1946年通过宪法,成立第四共和国。

  此共和因为有战时性质,不完全符合和平环境中人民对共和的要求,因而法国在1958年9月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

  中国的共和历史也有四次反复: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经南北议和,合法就任临时大总统,1913年当选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此可谓“第一共和”。

  1915年底袁世凯嫌总统权力有限,不足以满足其政治欲望,悍然复辟,自称皇帝,年号“洪宪”,改国号为“中华帝国”,自此,第一个共和完蛋。很快前云南都督蔡锷领导护国军誓师北上讨袁,袁世凯在内外交困的无奈情况下废除帝制,6月6日只做了八十多天皇帝的袁世凯在郁愤中因肾衰竭病死。

  黎元洪继任中华民国总统,此共和在大陆绵延到1949年,其间值得一提的有两件事,一是1917年张勋复辟的闹剧,但因时间太短(只有12天),未对共和构成威胁。另一件事是:1946年12月召开的“国民大会”以及会上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这是一部真正现代意义的宪法,也正因为这部宪法文本中的民主理想才开创了台湾宪政民主的制度缺口,一旦非常时期过去,戒严的法理性基础便不存在,剩下的只要按宪法文本上的条款一项项落实就可以了。可惜因为战乱,这个宪法并未得到真正实施。

  1949年10月,中共在大陆宣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此共和国在民主宪政方面离真正的共和国尚有距离,但起码在法统上,它还是宣布自己继承了共和国衣钵,并且在民主参政方面,有其进步之处,所以可以谓之“第三共和”——值得叹息的是:此一共和国的共和进程在新中国成立7年之后戛然而止,并开始倒退,在10年之后退到了最低端,紧接着的十年是中国共和全无而封建帝制复辟的十年。文革结束,封建阴霾渐消,中国人又开始憧憬共和,尔后的改革开放似乎也在为共和的到来摇旗呐喊,中国人追求共和的进程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于1987年达到顶点。

  此后,胡耀邦和赵紫阳两位政治改革家的下台标志着中国政治开始走向保守,中国共和之路也更加艰辛。江泽民深刻领悟到了邓小平为中国设计的现代化之路的精髓(即政治保守,经济开放),才得以执掌中国政权长达“十三”年之久。

  胡温执政下,中国政治更加趋向保守,尽管温时常以呼吁政治改革而受到国内外关注。而败退到台湾的国民党政权继续其第二共和之“法统”, 直到蒋经国1978年起任中华民国总统,在1987年7月14日签署《国家安全法》,宣布在台湾地区解除实行了38年的戒严,结束党禁、报禁,允许台湾人民游行示威。而后,1996年李登辉修改“中华民国”宪法,首次在台湾举行了总统直选,并与副手连战当选为首届民选总统,其以民主化和本土化为核心价值,进行总统直选、冻结省政府、改革国会等,“让台湾成为一个真正的民主国家”,斯可谓“第四共和”。

  现在,全体中国人面临的共同任务就是如何整合“第三、第四共和国”的资源,迈向真正能让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五共和”。

  必须要指出的是:第五共和的基础是民主,方式是宪政,这方面,台湾的第四共和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基础。马英九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专访时,曾说到台湾在发展民主政治上的表现已透过各种资讯管道传播到大陆,对大陆民众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和影响,他相信中共领导人越是了解台湾民主化的进程,越无法对台湾等闲视之……马英九还说台湾的民主是中共领导人应该学习的榜样。台湾在民主宪政方面的进步有目共睹:比如,陈水扁当政大肆贪腐,但他当政时与下台后都很快被人揭发,现在牢房里呆着。作为台湾民选最高领导人有这样的下场,每一个老百姓都是高兴与满意的。

  此外,台湾议会经常发生打架现象,但议会依然在照常运转,并没因打架而恶化,值得学习;台湾选举时经常互揭短,各级官员的所作所为不说老百姓全知道,起码知道一点点;台湾大规模的集会时有发生,上街头的事时有发生,但社会没有因此发生动荡;台湾的出版物和媒体可谓五花八门,议论政治,贬损领导人的也有,描写色情的也有,但都相安无事;台湾领导人为了选举,可以各县各乡走透透,近距离与老百姓接触,参与老百姓的婚丧嫁娶,共产党的群众路线跑到台湾去了,领导人的安全好象也没出多大问题。当然,台湾方面也应看到这样的现实:首先,国共内战后,中国主体部分由中国大陆政权控制,故而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当然应以大陆政权为宜,这也是7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大国纷纷弃台湾转而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原因;其次,大陆在反台独、反分裂上有坚定的意志。如果台湾宣布独立,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政权都不敢违背这一意志及态度,恐怕除了武力攻台,将别无选择。

  因此第五共和国的建立,两岸先可实行类似欧盟的经济整合,继而进行初步的政治及社会整合。例如,不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改称中华共和国,国庆日不妨大度地改为10月10日,国旗、国歌也做相应修改,规定作为国家象征、享有程序上国家元首权力的国家主席必须由中华民国台湾特区总统兼任。对内中华民国政府与中华民国台湾特区政府分别享有目前大陆与台湾各自治域的独立治权。对外则联合建立驻外使领馆(包括联合国),名称统一为中华民国驻某国使领馆,内设中华民国台湾特别代表处,凡台湾单方面事务由中华民国台湾特别代表处独自代表中华民国全权处理(台独除外)。体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国际事务尽力由两岸联合组团参加。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两岸人民感情,经两岸双方人民同意,最终融合为统一的中国。2012年3月,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与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举行第五次国共高层会晤时,吴伯雄在正式场合提出“一国两区”的说法。可以设想,两岸中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国号称谓,共同建立统一的第五共和国“中华共和国”,统一后的中国实行“一国两区”制,即统一国家内并存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第五共和国宪法由全民公决产生。 除原宪法及原法律系统内涉及国家主权的条款外,两地区保持各自地区的现行法律体系。两岸取消各自原宪法,建立中华共和国宪法下的台湾地区基本法和大陆地区基本法。共和国总统由全民选举产生,两地区各根据本地区的制度产生本地区的候选人,交付中华共和国全体公民投票。

  第五共和国,在借鉴台湾现行的政治制度和选举文化之外,对其不适宜于整个中国的部分,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进。譬如,现在台湾的竞选就是靠拼资源,拼形象、拼口才、拼演技,有人因此说现在台湾的政治已经跟演艺事业没有太大的差异。在现在的所谓民主体制下,不管是西方的国家或是其它地方,占有资源的经济和知识菁英,就可以大显身手;而穷人,或被认为是较笨的人,常常就被排斥在主流的参与之外。此外,台湾选举还有一个坏处就是,金钱的介入,谁的钱多谁的影响就大在这种主流的代议体制下,产生一种恶性循环,就是资源分布的不平等,导致参与的不平等,参与的不平等导致代表性不平等,代表性的不平等导致对决策影响的不平等,而对决策影响的不平等又反过来影响资源不平等。在第五共和中,应将选举设计得更加直接有效而俭省,让共和国真正成为“权力公有而非私人占有,国家各级权力机关的领导人由平等自由选举而非世袭”的国家。

  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重申《国统纲领》(也是以一个中国为基础争取和平统一的政治纲领,教之以前的反攻大陆的“口号”要实际的多)时有云:“只要大陆的政治可以象台湾一样民主,国民党愿意和中共商讨关于统一的一切问题”。这或许就是“第五共和”的希望。

  共识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