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1日 星期四

党争——大宋变法挫败前夜的较量


  熙宁七年的元日,没有预定中的朝会,王安石在东京开封,司马光在洛阳。一场试图振作国家的改革却因为人事斗争,正在走向尾声。

  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新年前一个月,东京开封刚下过一场大雪。王安石在北方居住的十一世纪,恰好是中国历史上由温暖期向寒冷期过渡的开端,北方的冬天,连梅花都不开。

  自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四月入京,至此已经是王安石在开封度过的第六个春节。

  熙宁七年的元日,没有预定中的朝会,在繁华、热闹的东京城,新年转眼就会过去。对于王安石来说,这不过是客居京城的政治生涯中,又一个平常的新年,他大约并不会想到,这将是他在东京城度过的倒数第二个春节。


  谤满京华


  北宋人通常将春节称为元日、正旦或元旦。大约熙宁初年刚入京时,王安石写有《元日》一诗:“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昂扬振奋,踌躇满志,跃于纸上。


  王安石入京后,历任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此时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身负宰相之职。按照礼制,正月初一当天,王安石应当和同僚以及辽国、高丽、大理等国使者一道,在大庆殿朝贺神宗皇帝。

  不过神宗即位之后,正旦朝会多成具文,除了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偶一为之外,前后两年都没有举行朝会,熙宁七年的元日也不例外。

  自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任执政,至此他所主持的各项新法已次第展开。新法的每一次发布和推行,都伴随着朝廷内部激烈的斗争,新法遭到强烈而广泛的批评、抵抗。

  熙宁二年二月,变法伊始,御史吕诲即上疏罗列王安石十大罪状,称王安石“大奸似忠,大佞似信,外示朴野,中藏巧诈”,甚至以唐朝奸臣卢杞作比。王安石的旧交司马光,则以历史学家的敏锐,从王安石的新法中看到桑弘羊财政聚敛的影子,接连上疏和当面抨击新法刻剥百姓。

  陆续加入反对阵营的还有太皇太后、神宗母弟嘉王赵颢等皇亲,富弼、韩琦、欧阳修等元老,刘挚、程颢、苏轼、苏辙等后进。

  各地地方官员对新法的态度也并不一致,持反对和观望态度的不在少数。朝廷所收到的关于新法效力的反馈,也是大相径庭,言人人殊。三个月之后,郑侠所上流民图,描绘民间卖妻鬻子,四处流散的惨象,上递至神宗前,成为王安石去职的导火索。

  司马光形容王安石“力战天下之人,与之一决胜负”,并非虚语。反对新法的理据也是多种多样,政见的歧异背后,既有理念的敌意,也有对新法推行者个人操守的怀疑。


  周旋之苦

  然而,无论政争的表面是方针、政策或者个人操守,最后的结果都将见诸于人事。在同僚中孤立的王安石,最大也是最有力的支持来自神宗的皇权。伴随着新法的推进,以神宗的皇权和王安石的相权,迫使反对者或致仕退休,或贬官外放。熙宁四年后,王安石独为宰相,拔擢了不少支持新法的后进官僚,并成功控制台谏舆论。至熙宁七年正旦时,繁华的东京城,已经完全是新法支持者的天下。

  不过一如冬春时节东京城糟糕的天气,新法支持者取得压倒性优势的北宋朝廷,上空仍有乌云盘旋。熙宁六年,河北、京东、陕西等地久旱不止,神宗多次祷雨无效,旱灾绵延至熙宁七年年初,仍无缓解迹象。

  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神宗是个迷信气味颇重的人,对天人感应之说颇为信从,对天灾极为敏感。反对变法的官员,也往往以天灾为由头,发挥对新法的不满。熙宁五年,少华山崩,反对新法的元老重臣文彦博认为民怨所致,以此反对市易法的推行。

  旱灾的绵延不休,使神宗大为苦恼,甚至因此而动摇对新法的支持,幸得王安石的坚持和反复劝说,使得新法仍能继续推行。

  王安石本人对此似乎也颇为苦恼,曾当面批评神宗“刚健不足”,在纷纷异议前不能坚持如一。大约熙宁六、七年之间,王安石作《君难托》一诗,以弃妇的闺怨,写政治上的苦恼。诗中写道“忆昔相逢俱少年,两情未许谁最先”,是神宗知遇之恩;“感君绸缪逐君去,成君家计良辛苦”,则是君臣周旋之苦。


  蛰伏洛阳的反对派

  反对者们的熙宁七年元日,多是在东京城以外的各地度过。苏轼在熙宁四年即以反对新法外放杭州,熙宁七年元日前后,他在润州、苏州等地赈灾,当天经过丹阳,写了一首诗寄给朋友鲁元翰,诗中全是怀人之语,并未语及时事。

  苏辙也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东京,此时正在齐州,兄弟二人相隔虽远,却常有诗词酬唱和书信往还。变法的另一位坚定批评者刘挚,与苏轼同一年被贬外放,熙宁七年元日在监衡州盐仓任上度过,三年后他才能回到京师。熙宁七年元日,正是变法派在政坛上如日中天之时,苏氏兄弟、刘挚的遭遇,是新法反对者的普遍处境。


  王安石和新法真正有力的反对者,此时在开封以西四百里外的陪都--西京洛阳。熙宁七年,洛阳正聚集了一批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而离开东京的官员。而其中,身居独乐园的司马光,是一个远比其他反对者更为重要的人物。

  司马光,包括文彦博、富弼等人,从未放弃过对时政的关注和对新法的批评。平静和悠游氛围中的洛阳,在等待着时机,显露着它的力量。

  熙宁七年的元日,没有预定中的朝会,在繁华、热闹地东京城中,新年转眼就会过去。四个月后,王安石辞去相位,离开了东京。这并不是一次多么大的挫折,神宗依旧对他保持着信任和依赖。但是当变法派在政坛如日中天的熙宁七年年初,新的矛盾正埋伏在表面之下,等待着伸展、生长而出。

  一年之后的王安石重回东京出任宰相。这次,他并没有在东京停留太久,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带着失去爱子的伤痛,王安石回到了江宁。而熙宁七年元日分散在各地的那些反对者们,日后也将陆续重掌中枢,并把王安石轰下舞台。

  方军,壹读iRead杂志 2013-02-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