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4日 星期四

雷颐:文革中毛泽东有意扶持派系以维持平衡


慈禧把个人权力看得比王朝还要重(4)

  慈禧从一开始便反对维新变法

  凤凰历史: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采用戊戌政变式的方式?

  雷颐:对,我说的就是那样。

  凤凰历史:它有一个政变,有的研究就是说这个政变其实是康有为自己先跑了,跑了因为他失踪了,所以上面急了,就要找这个人,之后就查出来他要刺杀慈禧,然后开始抓人。

  雷颐:不,这个政变是具体触发原因显得很复杂,就像最核心的阴谋永远不会留下文字的证据。我觉得有两种观点,另外一种观点就是我觉得谢俊美写过一种观点,也挺有说服力的,像“9·13”事件,现在谁说得清呀。最核心的内容都没有留下来,林系的人的东西,流出来的是另外一种倾向,完全维护毛泽东的人写的东西是另外一种,现在没有一个最核心的经历,但是起码就是我个人认为不像我们原来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就是说慈禧先要发动政变,也可能是我觉得我个人就比较倾向于他们现在有一种观点,因为我没做专门研究,但我读过很多这方面的,我比较倾向于这种,慈禧后来就表示了坚决反对,从前对维新她没有明确表示态度,每次都是很含糊。

  但是后来光绪最后一次去见她,她明确表示坚决反对,还训光绪一通,光绪就把这个消息传出来了。接着康有为他们就知道没有慈禧支持就很难成功,我只能说我个人的意思,我个人的相信,我没有说专门研究,但是我读了很多,我大致相信就是现在的另外的一种说法,是维新派他们觉得怎么办,看能不能去说服袁世凯,我们先下手为强把慈禧围住,给她控制起来,以她的名义来支持维新。这个消息太大就走漏出去了,慈禧于是就发动政变,恐怕慈禧从最开始都是坚决反对这个,至于会做什么还不知道,她起码就是训光绪要求把新法禁废,会不会发动那么激烈的手段,把这些人都抓了、杀了什么的,那就不知道了。

  凤凰历史: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康有为他们有点天真,袁世凯也算是中高级干部了,怎么会轻易造反。

  雷颐:是呀,因为他们自己也是走投无路,维新派始终没有什么力量。

  凤凰历史:他们在政治上是不是很不成熟?

  雷颐:很不成熟,他们本身又没有权势,但之所以他们去找袁世凯,就是袁世凯当时有一个很开明的名声,他们觉得有可能会支持我们。


  中国的中学教科书有些过于简单化

  凤凰历史:现在的史料表明同盟会其实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团结,它的内部存在三种派系:即以广东人为主的兴中会,以江浙人为主的光复会,以湖南人为主的华兴会,并且三派有激烈的冲突,您如何看待革命党内的派系问题以及它们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雷颐:我觉得关于同盟会,从来的史料,包括教科书上都写了,他们内部斗争很厉害,从来的史书好像就是这些,从来没有说过他们是很团结呀。那就是中学教科书大概没有谈这一点。

  我们学历史都是讲这一段同盟会,包括中华书籍那本谈到同盟会内部的纷争,怎么样叫华兴会,内部弄在一起,很复杂,包括从前的。当然教科书没准,因为我们当时读的时候,顺便就读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写的各种研究文章,那个都谈得很充分了,包括为了经费互相打,就章太炎为了经费控制民报呀,怎么互相打架的都有研究。对我来说这好像不是个问题。

  凤凰历史:但是我们的感觉,假如我们做一篇文章就是说他们派系之间权争很厉害,就是网友可能认为你们在造谣,怎么可能?

  雷颐:其实这有很多文章,五十年代都谈到这一点了,五十年代的时候,就有很多文章都谈到这一点,实际上这种流亡大哪儿,今天上午我还在说,都是这种内斗,包括俄国革命党的人,流亡在欧洲的时候,为了经费彼此之间的斗争也是很激烈的,甚至有这种情况,都在欧洲,都是不同的派别,都是反沙皇,甚至为了经费什么的,有时候矛盾很深,我知道因为要恰恰潜回俄国去发动革命斗争,甚至可以恰恰的给沙皇的当时叫第三厅,就是类似于现代官,给他打电话,几点几分打给你,几点几分有一个革命者,有一个什么人,他要坐哪个车回来,警察老早在那儿等着,火车一到就开始打。

  包括中国内部多少派系,斗的多厉害呀,那就不用讲了。我觉得只是我们从前的教科书有些过于简单化,也可能中学教科书,我们上大学讲课,也可能跟我们讲历史的历史,辛亥革命专家,他讲这一段讲的很细,也可能跟这有关,对我来说这是个很不成问题的事,学校里讲历史的时候,给你讲这个讲的很细。


  文革中毛泽东有意扶持派系以维持平衡

  凤凰历史:有的史料就是属于看的多了,其实大家现在都有个共识,根本就是这样。就比如说义和团杀人,杀的中国人居多,义和团很极端。

  雷颐:杀中国教民。

  凤凰历史:其实你不能都说他是爱国主义者,对吧?

  雷颐:对。

  凤凰网历史:但是教科书上吧,基本上不说他坏的。然后我们弄了一篇文章里面就说出他不好的地方,就可能造成一种假象,说我们在造谣,你们在诬蔑,义和团那是绝对爱国的。

  雷颐:我们的网友什么样的观点都有,你要说义和团完全好,肯定很多人说不对,义和团还做了很多坏事,不能完全以网友的观点,只是我们把事实讲了。

  凤凰历史:我们就是有时候需要给他们,就是通过不同的人给他答案。

  雷颐:对。所以其实我觉得革命党那个层面,任何这种政治斗争都是派系的,尤其流亡在海外的,经费一紧张,态势会更加激烈筹款,派系斗争会更激烈。

  凤凰历史:稍微提出来点,像毛泽东后来,到文革的时候,他应该是属于那种掌控两方面的?

  雷颐:对。

  凤凰历史:那会儿也还是存在派系的?

  雷颐:对,毛泽东跟慈禧一样是有意扶持派系,维持他的平衡,所谓的各个派系中的人都要扶持。最先是刘少奇,然后利用林彪和江青,联合起来打。文革开始后打倒了刘少奇,他又扶持江青的个派系,觉得林彪的派系权力过大,又扶植江青、张春桥和林彪斗,后来长期就是这种派系相争,九一三事件之后,又支持周恩来了。

  凤凰历史:自从1895年孙中山发动第一次革命来,革命人在全国进行了多次革命,但都未能成功,1911年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倍感失望,孙中山甚至前往美国,隐藏在一个饭馆中做服务员,但10月10日,由新军主导的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就此崩溃,新军起义与革命党人有多大关系?是否能算作体制内的哗变?

  雷颐:实际上这个十个问题,我刚才已经讲了,就是说黄花岗起义都失败了,到最后10月10号为什么就成功了,还是立宪派的态度,我觉得立宪派的态度就决定了成功。就是体制内的反了,我觉得我们思想这个问题,就是体制内的不是说几个人,为什么整个社会基础,整个这一个阶层的人,全部反了,这个是重要的。就是说体制内也总会有少数人不断地变来变去,或者怎么样,但是作为统治阶级的一个阶层,极其对你失望,弃你而去,舍弃清政府,这就是你政府的政策有问题了。所以我前面讲了也基本就是这个道理,讲完了,所以晚清关于经济讲一点吧。


  晚清企业大量产权不明

  凤凰历史:您刚才也提了一些。

  雷颐:也提了一些,实际上如果再展开一点谈经济,你会把前面怎么结合起来,讲经济就是说中国有私营经济,它不限制,但是晚清到晚清鸦片战争后,它和从前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允不允许私人用新式机器生产,它不许,不仅不允许私人用,连政府用新式机器,像李鸿章、曾国藩他们,为什么比较肯定洋务运动,他有那么大的全是用机器来造枪、造炮,这是对政府有直接好处的事,都面临着那么大的阻力,开始都不许,都面临着那么大的阻力,更加不可能让私人用现代化机器生产,不许政府用机器生产民用品,就是我们今天的话说,国企不许生产,最多允许由军工企业办的,不允许由政府办的国企的这种生产民用品的,那是不许的。

  军工产业是纯消耗,发现维持不下去了,李鸿章趁着这个机会,给他上个奏折,因为好多人认为维持不下去,那玩意就应该停了,这本身就是学习狄夷的东西,你现在也没钱,就应该停了。李鸿章最后就分析了,上了一个很长的奏折,他分析来分析去,根据国际大势,就是说以后外国侵略中国,他认为侵略会越来越多,你不可能不要洋枪、洋炮,这种东西是不能停,不能停又没钱怎么办?他顺手就提出来一个,我们可以赚钱,我们用机器生产布,生产其他的,既赚钱,用赚的钱不就可以办那些了,所以就允许了政府办的企业来生产民用品卖,这个就是我们称之为洋务运动的第二个阶段。

  原来生产枪炮完全是求强,现在变为求富,求富就和当年有点不同了,当然生产枪炮不是卖的,政府生产了政府用,没有追求利润的东西在里面,这个就带有,虽然还是官办机构,但是拿到市场上去交换,这就是利润,这就带有现代资本主义的因素在里面了,这个变化我觉得还是巨大的。但是办这些当时清政府就心想着,办这些新式机器既没有人,又没有钱,怎么办?还是李鸿章想的办法,官督商办,尤其中国不让私人办新式企业,事实上,由于新式企业允许外国人办,有很多中国商人就恰恰的把钱投资到外国人的这些企业,他们当买办,又赚了很多钱。因为在外国这种现代化企业里当经理人,又知道现代企业怎么管理,我们直接把他请过来,给他们授官衔,把他们的资本也带过来,名义上是政府的,就是这样办了一批这种官督商办企业,在那段时间是赚了大钱。

  但这种企业毕竟是官方的,到后来它的腐败就露出来了,但对这类企业一直有一个朝廷两边在斗,就是跟我们改革开放之初,不也是不允许私人办很大,后来不是要戴红帽子,就是明明是个人的钱办个工厂,但是要戴在一个集体的名下,实际上我们学近代史,其实刚才李鸿章用过的,但是这个企业你发展大了之后,就面临一个问题,产权不清楚。你说这是谁的,从你登记,法权上,这是政府的。从一些企业家,是我的钱,我经营,从前比如说几十万,十万,现在多少亿,怎么能说是你呢?政府从登记算,确实,从法庭上,从登记,从法律上就是我的,国营企业呀,各有道理。

  所以当时在晚清就面临着对这类企业究竟是算商人的,或者主要听商人的,还是主要由政府来办,外面的完全来办,朝廷内部一直斗来斗去。当李鸿章得势的时候,他是支持商人的,尽量少干预,他觉得官一办就办不好这企业,当李鸿章失势的时候,另外一派力量就占上风,这种东西得官办,得收回,其中李鸿章一死就变成最激烈,就我刚才说了,袁世凯就强占,两个最大的企业他说得是我的,一个就是轮船招商局到现在还有,招商银行就是当年轮船招商局下属,当时官督商办的,说必须得全国有,就是对商人的股份,你都得卖给我,并且他制定一个极低的价格,甚至你跟他抗,抗不过,你必须那么做,我指定的价格,你把商人的股份都卖给我,变成一个被洋人掌控的一个全国有的这种企业。


  辛亥革命前清政府成为袁世凯的筹码

  但是全国有,后来马上就不行了,不用商人去经营惨淡,包括电报招商局原来是官督商办,但袁世凯把商人股全部退出,你卖给我,用几分之几的价格,必须卖给我。我总觉得一个政府实际上,像现在我们看政治斗来斗去很激烈,我觉得经济政策应该是相对稳定的。经济政策关系到一个基础性的东西,你不能够今天这样,明天这样,李鸿章得势了你就支持商人,李鸿章一不得势了就整顿商人,打压商人,你说在这时候这些士绅,尤其现在越来越多的这种传统的士绅,1898年后允许私人办新式企业了,很多传统士绅像张謇他们就办现代化纱厂什么的,越来越多的从旧士绅变新式企业,觉得没有保障,今天你的政策这样变,明天那样变,始终对这个很警惕,就希望有一个法律从产权上来保障。

  为什么?就是士绅要求这个立宪这么迫切,其中说强国是一个原因,其中包括他们自己的产权也是个原因。中国文化始终是这样的,政府总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个概念太强悍了,我让你富你得感谢我,是我的政策好,当我有需要,我的政策变了,我说你得有什么样的价钱给我,你就得给我,我没有完全把你没收,你就得感谢我。中国基本上就是这样。辛亥革命之后,由于王权通过革命这种形式,但是最后像袁世凯,他也是各方面力量综合妥协,互相斗争,实际上是三方博弈,就是孙中山代表着革命党,袁世凯代表着他的强人,他自己的利益集团和清政府之间,实际上到后来,清政府几乎就是成了袁世凯的一个筹码了。

  袁世凯掌握大权,当时很多人希望袁世凯做华盛顿,但是历史有时候发展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到他一称帝,主要是他一称帝,一垮台一死,中国就陷入了军阀混战之中。所以我还是说对辛亥革命,它的结果,它的意义,我还是想强调,你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不同理解,现代人可以有不同的看法,肯定它或者否定它,都有道理。我觉得无论是肯定它还是否定,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客观分析,尤其是说它是不好的,那你要说为什么从开始只有极少数人的,变成一个后来大家都支持的一种(行动),孙中山话说的明显,他觉得1895年,还是1896年,他第一次起义,前面1900年以前,他每次起义失败,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盗贼,从1900年以后,他就感觉到人们对他的评价就有所变化了。

  到后来甚至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可惜他失败了,这个过程就是革命支持,人心的向背,人心的向背主要是统治阶级的政策造成的。一直到1906年,立宪派还是支持,还是欢欣鼓舞的。

  雷颐:武昌起义之后,我觉得当时主要是在南方各省宣布独立,北方主要的就是陕西和山西军政府,北方其他的省还是比较稳定,在清政府的控制下,具体来说后来就变成了在袁世凯的掌控之下。南方各省各个地方几乎没有一个地方是完全由革命党人来做成功的,多数地方是革命党和立宪派同时发动起义成功,而各个地方的立宪派们,除了说中央北洋军,当时清政府派的北洋军去打仗,在武昌、在南京有比较激烈的战斗,但主要不是和地方政府打,地方政府真正起来镇压的不多,都是立宪派。

  尤其你看江苏最明显,江苏因为士绅很发达,跟那个程德全巡抚一说,我们就独立了,就支持了。像蔡锷在哪儿,在贵州,还是在云南,有点记不清了。

  凤凰历史:应该是在云南。

  雷颐:我有点记不清了,不一定是在云南,反正就是在云贵那一带,我现在一时记不清了,每个地方绝大多数都是立宪党的人,甚至在有的地方,杭州稍微打了一下,打的也不是很激烈,江苏几乎完全是立宪派,所以相对而言,我觉得战斗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激烈,尤其地方。所谓的几次激烈战斗,那还是中央政府派北洋军到武昌的前线作战,地方政府就搁置一边,也就是反应出民心的向背,因为立宪派有民心,立宪派实际上就是说,因为中国传统结构是官不下县的,官就是这一个衙门,或者有几个八旗的住房。

  但是他们已没有什么镇压,所以我觉得你从一个事实就可以反应出,整个清政府的腐败,或者是地方官的基本态度。就像武昌起义,那个总督叫瑞澄我记得,他就把他那个总督府靠江的那一面,就赶紧打通了,挖了个洞,还是把墙打破了,跑到长江上的军舰上,叫楚豫舰,他把他的司令部,指挥所立在楚豫舰上,这就意味着他随时准备逃跑。他是满族,还不是一个汉族官员,他就是这种态度,你说还有多大的战斗力,后来就包括那个陆军大臣是荫昌,我也记不清了,好像是荫昌,让他率领着北洋新军前往湖北镇压,他都是到了信阳部队往前走,他把司令部设在河南信阳,他都不愿意进入湖北境地,他也是怕死,这都是满族人都是这样,要其他的汉族官员去为他拼命的杀什么的。

  所以你说这是不是就像一个大厦,它已经完全腐朽了,从它这几个官员的表现也可以看出来,一个大厦已经腐朽了,只是最后的风什么时候刮起来,或者是充满了可燃物资,就是一个电火花,什么时候燃起来,只是个偶然,它的爆炸是可能性很大很大的。

  凤凰历史:最后网友问了一个民意如何,这个其实我觉得这个民意,如果是现代意义上所谓的民意,其实是很虚的,其实就是精英的意义。

  雷颐:对,其实因为中国的精英,失民意,我刚才讲就是说革命党人或者是立宪党人,就代表了当时的民意了,因为民意太虚,你说哪个见证,是有个统一的,很难,从舆论表现出了那个知识分子,或者是远海都是支持的。那些商人到上海商团,上海商团的力量多乱,从这个意义上说,你可以说民意是支持的,对于中国的一般的老百姓,农村只是改革换代,因为确实他并没有说一个经济体制,像1949年根本性的,消灭私有制,我该做我的,耕我的地,还种我的地,该缴我的租,缴给谁还是缴给谁,一个商人我经我的商,还是经我的商。所以对一般的基层百姓,只是换个政策而已。

  凤凰历史:就是民意更多还是精英体现的?

  雷颐:对,当然我觉得最能反应出来就是这些立宪派,因为他们几部分人组成,第一个传统的士绅,新式士绅,还有青年学生,读书人知识分子,他们是最能表现,也有表现自己声音意见的渠道。他们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

  凤凰历史:刚才这个问题,我还想让你再给解释一下,这个到时候不做进去,如果再发生革命的那种事情,就有一种那样的状态,就是认为他不好,推翻它就好了,就是前边我也提了,就是说他们宣扬革命的时候认为,只要革命中国就能变动,人人都能变动,实际上革命完了之后,根本没有大的变动,总的来讲,怎么不出现那种革命完之后?


  体制内拒绝改革 难免爆发革命

  雷颐:实际上我觉得就是说对于这个社会的发展变革来说,我还是说最理想的还是不经过革命,这是最理想的。通过缓和的渐进的,但是这还是说要求统治者,要主动变革,统治者不主动变革,就是一场革命,而这种革命一爆发起来,就跟我刚才讲的,在那种情况下,往往是最激进的人最有号召力,能吸引最多的人相信他,你稍微比较温和一点的,或者是讲究策略一点的,往往会被参加革命的人所抛弃。

  凤凰历史:最理想的还是体制内的改革?

  雷颐:体制内的改革,但是如果体制内不改革,最后这个真正要爆发革命。

  凤凰历史:就是我们的社会已经被推倒了。

  雷颐:所以我觉得这最重要的是重建社会,所以我曾经很早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不怕无政府,就怕无社会》,我就是指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时期,那个政治之混乱很大的,但是那个社会远远没我们现在想象的那么可怕,它总是有一帮民间社会主动在那儿维持秩序的,甚至还有巡逻。为什么辛亥革命很少抢劫这一类事件?相对而言,不能说完全没有,一直到北洋时期不是很多,有社会在维持秩序。

  雷颐,凤凰网历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