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2日 星期五

“中共与日军从不冲突”的谣言为何确实发生作用

也谈中条山战役期间的国共关系——与杨奎松先生商榷(下)


  五、日军是否造谣说“中共与日军不冲突”?

  1941年1月19日,蒋介石日记记曰:日本方面虽对蒋“解决新四军案表示惊异,且有佩服之意”,却“甚望此事之扩大与不即了结”。[78]3月6日,因中共拒绝出席国民参政会,蒋介石在参政会上严厉批评中共。3月11日,汪伪政权要角周佛海在日记中说:“渝方与共党已公开决裂,共党代表不出席参加(政)会,则提出要求多种,蒋向不公开指责共党,此次在参政会演说,竟公开攻击。此时渝共决裂,两均不利,何以竟至此种情形?殊堪注意。”[79]连周佛海都认为国共决裂“两均不利”,可见问题之严重。而正是因为国共冲突的严重化和表面化,使日本感到有机可乘,并企图使双方的矛盾继续加深。

  如前所述,在中条山战役期间,日军并没有放松对八路军的“囚笼战术”,而八路军也一直在进行破袭战。但为了挑拨国共关系,日军的确散播了八路军不与日军冲突的谣言。

  5月16日,周恩来就“向美国通讯社声明:外传所谓‘八路军不抗日,打中央军’之说,全系日寇造谣中伤”。[80]次日,徐永昌日记记曰:“倭十六日广播,日军发言人秋山称……日军与共产军是素不彼此攻击。”[81]

  5月28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谣言与烟幕》,指出:最近,所谓“十八集团军集中晋北,不与友军协同作战”的谣言广泛地、有计划地传布着。而“这个谣言的最初散布者乃是专长此道的个中老手——(日本)同盟社。日寇于本月初发动了一个大规模的军事攻势,而同时却发动了一个大规模的谣言攻势。……谣言攻势在挑拨国共关系,描画一幅黯淡的画图来吓你说,你看国共关系恶劣至此,自力更生,还有什么希望呢?快降吧!”[82]中共点出了一个重要事实:这个谣言的最初散布者是日本的同盟社。

  6月4日,徐永昌日记又说:“上海三日电,倭驻华派遣军总司令部宣布日军已圆满结束晋南战役,中国共产军与阎锡山军皆无动作,日军目的既在予中央军以致命之打击,故亦未进攻共军与阎军云云。”[83]

  综上所述可知,此次战役期间,日军确实多次散播“中共与日军从不冲突”的谣言,意图挑拨离间,分化抗日阵营,而且这种谣言也确实发生了一定的作用。

  六、结语

  综观1941年上半年的国共关系,我们大致可以获得以下这些认识:

  皖南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一度主张强硬,并于1月17日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由此引发了极大的反弹,不仅中共因此采取坚决的政治攻势,而且苏、美、英等国也担心中国发生大规模内战,因此给予蒋介石较大的压力。随后蒋在政治上采取和缓手段,希望缓和局势。但在中共坚持政治攻势的情况下,双方谈判破裂。蒋随即决定采取军事措施,准备进攻陕北。只是由于进攻陕北存在诸多困难,蒋最终放弃了这一计划。但蒋也因此疏于防范日军进攻中条山。中条山战役发生前后,在日军的强大压力下,蒋采取多种方式“请”中共出兵配合作战。蒋一开初用的是激将法,毛也认为蒋用的是激将法;到5月11日蒋则直接用了下命令的方式;到5月21日蒋发现下命令的方式似乎也没有起作用的时候,再次使用了激将法,用《大公报》发社论和中间势力致电呼吁的方式请中共出兵。另一方面,在5月21日之前,蒋请中共出兵的真实意图就是让中共出兵配合作战,以利中央军守住中条山;在此之后,中央军已经开始转移、撤退,却仍然呼吁中共出兵,很可能就是想借机消耗中共实力或“从政治上打击中共”。

  在皖南事变刚刚发生的时候,毛泽东一度主张在政治上、军事上采取全面的大举反攻,但在刘少奇等人的劝说下,并考虑到时势的不允许,随即改取“军事守势,政治攻势”的方针,和蒋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政治斗争。当毛泽东得知蒋可能进攻陕北之后,也积极展开军事上的防备工作,可以说4月中下旬双方的军事关注重点都放在陕北了。中条山战役前夕及此后,毛泽东积极地、肯定地回答了蒋要中共配合对敌作战的要求,只是很不满意蒋用“激将法”的方式来请,而不愿给命令、给饷弹。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也不愿意出全力打日本,以防日军将矛头转向八路军,使元气尚未恢复的八路军实力再度受到削弱。由于多种原因,中共出兵的行动较迟,力度也不够,不能给日军以严重打击,未能达到帮中央军守住中条山的效果。

  在战役期间,日军也确实多次散布八路军与日军“不冲突”的谣言,意在挑拨国共关系,减弱抗日力量。事实上,八路军与日军之间的战争一直都在进行着,八路军也的确出兵配合了对敌作战。

  无论如何,正是在皖南事变之后,国共一度形成“凡事互信不足,则共事难成”的局面,[84]使得中国的抗日力量受到了极大影响。6月9日,中共在总结晋南战役的教训时也指出:“晋南方面,由于我方存在着种种内在的弱点,故使敌人暂时的占了上风。这些弱点中,主要的一个,就是反共。反共结果,使得内部不团结,将士无信心,所以吃了大亏。”[85]

  注释:

  ①杨先生对于蒋介石是否使用激将法的论述有些前后矛盾。他的说法依次有:“(邓文)讲蒋介石实行‘一石二鸟之策’,搞‘激将法’,只有毛泽东当年的电报猜测为凭”;“(邓文)讲蒋介石搞‘一石二鸟之策’,一为逼中共出兵,藉机‘消耗其实力’;一为中共坚持不出兵,即从政治上打击之,实为蒋之‘激将法’。这里,前一法,通过种种办法逼中共出兵,或可认为是‘激将’。而后一法,即中共不出兵,进而从政治上打击之,与‘激将法’有何联系,让人费解”;“用这种方式劝告中共配合作战,确有威迫之嫌,因此毛泽东称其为‘激将法’,应当也不错”。详见杨文121、122、125页。

  ②“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关于目前方针致彭德怀电(1941年5月18日)”,转引自杨奎松《关于中条山战役过程中国共两党的交涉问题》,《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4期,130页。

  ③“周恩来关于与蒋谈判情况致中央电(1941年5月11日)”,转引自杨奎松《关于中条山战役过程中国共两党的交涉问题》,130页。

  ④这一点可从5月23日周恩来所说“十八集团军作战地界,奉命不与友军混杂,免致引起误会”得到印证。详见《“敌所欲者我不为”,“敌所不欲者我为之”——周恩来先生致本报的信》,重庆《大公报》,1941年5月23日,第2版。

  ⑤毛泽东:《当前形势与我们的方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349页。5月初,中共与蒋介石对日军此次在正太路、同蒲路大规模运兵的作战目标都没有很准确、很肯定的判断,中共认为日军的目标是和晋南相连的豫陕地区。

  ⑥关于皖南事变前后中间势力与国、共两党的关系,请参见闻黎明《第三种力量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128-207页。笔者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考论(1939-1941)》一文也有讨论,待刊。

  ⑦蔡盛琦编辑:《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45册,台北:“国史馆”,2010年,457页。需要指出的是:3月6日,周恩来致电毛泽东说:“居里要求中国与苏联疏远,但与中共维持关系,不要破裂到内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508页。

  ⑧1月24日,蒋就告诉王世杰:“对于共党,军事方面须严,政治方面不妨从宽”。《王世杰日记》(手稿本)第3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14页。

  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叶剑英年谱》(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323页。中共的有关文电多是多人联名发出,接收者也是多人,为行文简便,本文仅列举相关重要人物。“佳电”即指1940年11月9日的《为顾全大局挽救危亡朱彭叶项复何应钦白崇禧电》,详细内容参见中央档案馆编《皖南事变(资料选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83-87页。

  ⑩《徐永昌日记》(手稿本),1941年5月23日,第6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年,117页。蒋介石也有相同的观察,见叶惠芬编辑《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46册,台北:“国史馆”,2010年,294-295页。

  (11)关于此次战役的结束日期,国民党编撰的战史有说5月27日的,也有说6月17日的;日军编撰的战史也说是5月27日。但徐永昌日记却记载说:6月3日,日军正式宣布晋南战役结束。见《徐永昌日记》(手稿本),1941年6月4日,第6册,125页。

  (12)公安部档案馆编注《在蒋介石身边八年——侍从室高级幕僚唐纵日记》,群众出版社,1991年,206页。根据当时绝大多数的情况看,延安发给重庆的电报基本上是第二天甚至第三天才能转达给国民党,而毛泽东的复电是8日才发出的(具体上午还是下午,无从得知)。也就是说刘为章在开会报会时,应该还没有收到周恩来的答复。又,梁漱溟说中共“自己有电台,在化龙桥近处的山上,每日午后四时,晚十时,天明五六时,和延安通电三次”。梁漱溟:《我努力的是什么?——抗战以来自述》,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编:《梁漱溟全集》第6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164页。

  (13)抗战期间卫立煌和中共方面有比较密切的合作,但这种合作却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大疑虑,认为是一种很大的内部威胁。详细情形笔者将另文专论。

  (14)“周恩来关于蒋介石要求华北我军配合作战等问题向中央的请示电(1941年5月10日)”,“周恩来关于与蒋谈判情况致中央电(1941年5月11日)”,转引自杨奎松《关于中条山战役过程中国共两党的交涉问题》,130页。

  (15)黄炎培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整理:《黄炎培日记》,第7卷,华文出版社,2008年,106页。徐永昌在5月24日日记中对此也有所评述。

  (16)熊式辉:《海桑集:熊式辉回忆录》,香港:明镜出版社,2008年,277页。5月23日,时任驻美大使的胡适在日记中说:“外长Hull[赫尔]约去谈。他谈了一点十五分,说大局甚危急,使他日夜焦心,昨夜竟不能睡。他说,日本各方设法来谋拉拢日美两国。他问我,中日战争有结束的可能吗?若能把日本拉过来,使他脱离轴心国家,使他保障太平洋和平,使中日战争得早结束,岂不很好吗?有什么法子可以使日本在四个月与六个月之中不出乱子吗?”胡适著,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第33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442页。

  (17)日军编纂的战史也说:“实施百团大战后的中共军遭到日军数次的讨伐,其战力之恢复不甚迅速。”国防部史政编译局译印:《初期陆军作战(三)——欧战爆发前后之对华作战》,1987年,505页。

  参考文献:

  [1]廿九年七月十六日中央提示案[A].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第五编(四)[Z].1985. 229.

  [2]杨奎松.失去的机会?——抗战前后国共谈判实录[M].新星出版社,2010. 161.

  [3][24][26][40][44][47][48][81][83]徐永昌日记(手稿本):第6册[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 101(1941年5月5日);75-77(1941年4月3-7日);88-90(1941年4月18-21日);90(1941年4月21日),99(1941年5月3日);101(1941年5月5日);103(1941年5月9日);103(1941年5月9日);113(1941年5月17日);125(1941年6月4日).

  [4][6][27][28][29][30][31][33][35][37][45][59][63][65][72][7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中)[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296; 256; 256; 260; 261; 262-263; 266; 270; 282-283; 287-288; 295; 301-302; 294-295; 296; 302-308; 302.

  [5]中央关于目前时局的决定(1941年1月29日)[A].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Z].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29.

  [7][16][21][46][62]在蒋介石身边八年——侍从室高级幕僚唐纵日记[M].公安部档案馆编注.群众出版社,1991. 198; 188-189; 198; 207; 203.

  [8]董必武年谱编纂组.董必武年谱[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171.

  [9]颜惠庆.颜惠庆日记:第3卷[M].上海市档案馆译.中国档案出版社,1996. 312.

  [10]朱自清全集:第10卷,日记编(下)[M].朱乔森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98-99.

  [11]毛泽东关于在国共关系僵局中对国民党的策略致周恩来[A].中央档案馆.皖南事变(资料选辑)[Z].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 207.

  [12][15][18][20][22][23][42][49][78]蒋介石日记(手稿本)[Z].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藏.1941年1月27日;1941年2月1日;1941年1月29日,2月3日;1941年2月22日,3月3日;1941年3月25日;1941年3月29日,4月1日;1941年6月30日;1941年5月9日;1941年1月19日.

  [13][19][53][54][61][69]王世杰日记(手稿本):第3册[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 18(1941年1月29日);22(1941年2月7日);75(1941年5月14日);78(1941年5月20日);60(1941年4月19日);77(1941年5月19日).

  [14][17]吴景平,郭岱君.宋子文驻美时期电报选(1940-1943)[Z].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67; 67.

  [25][68]秦孝仪.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卷四(下)[M].台北:财团法人中正文教基金会,1978. 672; 690.

  [32][36][38][50][67][7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年谱(中)(新编本)[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1040-1041; 1049; 1056; 1057; 1058; 1059.

  [34][76]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叶剑英年谱(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328-329; 342.

  [39]翁文灏.翁文灏日记[M].李学通,刘萍,翁心钧整理.中华书局,2009. 646.

  [41]抗日战史(晋南会战)[M].国防部史政编译局编印,1981. 7.

  [43]初期陆军作战(三)——欧战爆发前后之对华作战[M].国防部史政编译局译印,1987. 504.

  [51]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46册[M].叶惠芬编辑.台北:“国史馆”,2010. 242.

  [52]王世杰日记:第2册[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 393(1940年12月9日).

  [55]熊式辉.海桑集:熊式辉回忆录[M].香港:明镜出版社,2008. 280.

  [56]为晋南战事作一种呼吁[N].大公报(重庆),1941-05-21(2).

  [57]“敌所欲者我不为”,“敌所不欲者我为之”——周恩来先生致本报的信[N].大公报(重庆),1941-05-23(2).

  [58]读周恩来先生的信[N].大公报(重庆),1941-05-23(2).

  [60][84]黄炎培.黄炎培日记:第7卷[M].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整理.华文出版社,2008. 90; 82.

  [64]毛泽东.当前形势与我们的方针[A].毛泽东文集:第2卷[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349.

  [66][74]杨胜群,闫建琪.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374; 376.

  [70][75][8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1889-1949)(下)[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514; 514; 514.

  [73][85]晋南战役的教训[N].解放日报(延安),1941-06-09(1).

  [79]周佛海.周佛海日记全编(上)[M].蔡德金编注.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434-435.

  [82]谣言与烟幕[N].解放日报(延安).1941-05-28(1).

  作者简介:黄天华,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黄天华,《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5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