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改革开放序幕有一定偶然性


历史巨人毛泽东逝世后,毛派内部温和派与激进派发生激烈内讧,华国锋为首的文革温和派为争夺政治主导权发动政变逮捕了以江青为首的文革激进派,毛派力量大为削弱,这样,为邓小平为代表的反文革势力提供了东山再起的机会。由于华国锋派并不具备成熟的政治基础,加上被邓小平的分化瓦解,最后兵不血刃,逼宫戏成,夺取了中共的领导权,开始了影响中国与世界的改革开放。

一九七八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改革开放的序幕有一定偶然性。十一届三中全会本来不是改革开放的大会,会议重点并不是讨论改革开放。这实际是一次失控的会议,是出乎华国锋、邓小平意料,是以陈云为代表的党内老干部发难,要求算老账、向后看改变会议议程的会议。当时的邓小平对几次被打倒是吸取教训的,他一开始是支持华国锋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原来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三个问题:1、通过农业问题的决定;2、讨论李先念在一九七八年国务院召开的经济务虚会上的讲话;3.讨论计划问题。邓小平为三中全会选择的议题就是要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到经济建设。用四个现代化这个口号代替阶级斗争为纲。史称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的大会的三中全会,只有一个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邓小平的发明。

全会前,召开了历时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党的许多老一辈领导骨干,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年来党的领导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批评,对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政治方面的重大决策,党的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发扬等,提出了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邓小平于11月5日至14日偕夫人访问东南亚新加波、泰国、缅甸。并没有参加会议,会议由华国锋主持。邓小平没能参加的这头五天的中央工作会议,非比寻常。邓小平是有意避开还是偶然?需要研究。

是陈云、谭震林、胡耀邦等的发言,冲破了华国锋、邓小平、为会议设置的框框,提出了文革中一系列重大遗留问题,使会议原定议程被打乱,会议失控。陈云11月10日在东北组发言中说,对华国锋、邓小平提出的工作重点转移的意见是:我赞成,历史问题不纠缠是对的。但是,有些问题太大,中央不说话,下面不好解决。陈云发言中参考了胡耀邦提供的材料,根据他本人在中组部和白区地下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提出了六个问题:1、薄一波等61人所谓叛徒集团一案,2、关于所谓自首分子问题;3、陶铸、王鹤寿等定为叛徒问题;4、彭德怀同志问题,陈云表面上没有直接讲文革不对,但是翻来复去提问题。彭德怀同志开除了党籍没有?没有吧?骨灰现在放在哪里?是不是应当放在八宝山?5、关于康生的错误。6关于天安门事件。群众悼念周总理是反革命还是革命行动?陈云的发言是迂回战术,没有直接说文革错、毛泽东错,可是敲了边鼓,提出了一些文革中的重大问题。胡耀邦和陈云的发言和材料引起会议很大震动,突破会议原定的框框,代表们不是集中原定的中心议题:“工作重点转移到四化的问题”,而是集中批判文革,批判凡是派,批判极左思想,要求为毛泽东定的冤假错案彻底平反。

这次中央工作会议没有开大会,分为8个小组开会,地方上按6个大区分组,还有一个中直机关小组,一个军队小组。有几个人做了好事,把陈云的发言编了《简报》,印发各组。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召开时,还只是一位普通的中央委员,不是政治局委员,因为从九大以后,陈云就没有被选进政治局。虽然不是政治局委员,但是陈云曾经长期担任过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长、党中央副主席,很有影响力,陈云点了火以后,各个组都跟上来了,整个中央工作会议活跃了。在工作重点转移的原定议题之外,会议代表更关心的是天安门事件和文革中的一系列重大冤案的平反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还在台下的陈云,同已在台上、恢复党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军委副主席职务的邓小平的处境,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重点有很大不同,因此陈云带头勇敢地冲破了华国锋、邓小平为会议设置的框框,改变了会议的方问。同会内的热烈讨论文革问题相配合,天安门、西单民主墙的群众的大字报也开锅了,矛头直指向文革江青等四人和华国锋、汪东兴等凡是派,甚至指向毛泽东和一党专政。

面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突变,邓小平审时度势,及时调整了策略。

邓小平用于光远代替胡乔木,重新起草讲话稿,从陈云手中夺取主动权。邓小平11月14日从东南亚出访归来之后,发现中央工作会议在陈云、胡耀邦发言的带领之下,已经跳出华国锋和他设置的框框,他自己已经没有了会议的主动权。胡乔木为他起草的大会讲话稿也根本不能用了。1978年12月1日邓小平对胡耀邦说:乔木的思路不行,你给我找人写。胡乔木会前为邓小平起草的讲话稿中说:“实行工作着重点的转移,还是要处理好阶级斗争的问题。社会主义社会还有阶级斗争,党内还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一点无论如何不能忘记。不但王张江姚是走资派,河南省委的王维群、驻马店地委的苏华,也都是不折不扣的走资派,他们的罪恶比三反时候河北省的刘青山、张子善严重得多。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既不应夸大,也不应该缩小,夸大了会把社会主义当作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但是都还有些空子可钻,都还有一些人要钻空子,这就有了产生新生资产阶级分子的可能。在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增加以后,这种可能性一定会增加。我们一定要经常保持清醒头脑,随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务必要使阶级敌人的一切活动在开始出现的时候加以消灭,不要等问题成了堆再去处理。”这个稿子的思想体系仍然是文化大革命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为指导,以阶级斗争为纲、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你死我活的斗争的视角,准备在三中全会上用的这个发言稿子显然大大落后于中央工作会议的发展形势,比起陈云发言更是落后的太多,了无新意了。因此,邓小平否定了、拒绝了胡乔木起草的这个稿子,12月2日,邓小平邀胡耀邦和国务院研究室的于光远到他家商谈起草讲话稿。按邓小平亲自草拟的三页500字的讲话提纲,胡耀邦、于光远、林涧青等人5、7、9、11日接连四天,到邓小平家共同研究讨论,最后定稿,题目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以此文做报告。是中央工作会议推动了邓小平思想变化与进步,而不是邓小平设计了中央工作会议和三中全会的实际进程。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结果,陈云是会议当然的英雄,由中委成为副主席;华国锋以主席身份挨批,他为他和邓小平共同为会议定的框框,为两个凡是受指责,灰溜溜的;但是同样应当承担会议框框和两个凡是责任的邓小平却因势利导,把会议成果拿过来,只用一句话:“北京市委关于天安门事件平反的决定就是中央的决定”,变成他自己的功劳。从领导人排序看,原来是华国锋为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汪东兴、李先念为副主席,从三中全会以后,陈云从中央委员升到副主席,排列第五;而邓小平实际上从第三位变成了握有实权的第一位。应当说邓、陈得胜,华、汪失败,叶、李保住位置,而最大的赢家是邓小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否定文化革命成果为突破口,废除毛泽东的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路线,代以经济建设为纲(为中心)政治路线,并相应解决了组织路线,拉开了全面非毛化的改革开放序幕。

秋石客,博客中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