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記》記者 高伐林
年紀輕輕就成爲美國有機化學博士,並在美國從事科技工作的司馬清揚,十年前,絕對想不到自己會成爲中共黨史專家,竟在短短兩年多內一口氣出版了三本關於林彪和周恩來的研究專著:《新發現的周恩來》(與歐陽龍門合著,明鏡出版社)、《找尋真實的林彪》(與丁凱文合作,中國文革歷史出
版社)、近50萬字的上下冊《穿越歷史的迷霧——周恩來與林彪》(明鏡出版社)。
司馬清揚現居加州。《新史記》記者撥通電話,對他進行專訪。
司馬清揚(續):關於資料,有一個例子。
《毛澤東傳》中說:毛澤東1976年6月15日講:“和平交不成就動蕩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風了。”但實際上, 這句話是1976年元月15日講的,到了6月15日,毛澤東已經無法說出連貫的整句了。爲何將之推後整整五個月?這裏面是有玄機的。玄機就在華國鋒地位的變化。元月15日,中央副主席還是王洪文排名在華國鋒的前面,而到了6月15日,就是華國鋒排名第一了。毛澤東這句話是告訴身邊的人,我死了之後,國內要發生動蕩。傳閱件有個傳閱名單,第一給誰,第二給誰……在元月份,王洪文排在傳閱件的第一位,說明毛澤東對他還是推心置腹的。國內中共寫黨史的人說,毛澤東從1974年就不相信王洪文、對他失望了。事實上,不是這麼回事。如果照實說是元月15日講的這番話,人家就會發現,王洪文直到這時還是受到毛澤東信任的,就透露出國內黨史界的說法並不真實。所以要改成6月份,來突出華國鋒才是毛澤東最信任的,這就圓了過去的謊。
國內黨史資料很多都有這類問題,包括“毛傳”這樣應該最權威的書,為了政治原因,改動一下時間、地點,很常見。明鑒真相,就需要有洞察力,需要有一定天賦。做任何事情,需要有興趣,也需要有天賦,這兩者缺一不可。
周恩來在毛澤東面前徹底奴化
新史記:作為數本關於周、林著作的作者,您認為,哪些問題上發前人所未發,最具獨到創見?
司馬清揚:我覺得恐怕要算對周恩來的揭露。對周恩來,有種一廂情願的看法,說他佈了一個局,埋下了後來逮捕“四人幫”的伏筆,還有人說毛周之間怎麼怎麼鬥。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所謂“佈局”、“毛周有鬥爭”的說法沒有史料依據,是將周作為一個“聖人”來神化。
實際上,周對毛非常恐懼,唯唯諾諾,一切都遵照毛的意旨、經過毛首肯才去做,周對毛是徹底的奴化。這裏我舉兩例吧。
周恩來對毛澤東唯命是從。
第一個,關於章士釗。周很清楚章與毛大半輩子的關係,但即使清楚,在沒有得到毛的允許之下,周也什麼都不敢動。1966年8月27日,章士釗家被抄,他是一輩子抽大煙的,抄家時把他抽煙的工具給抄走了,沒有了煙具對年紀這麼大的章士釗來說意味著什麼?!抄家之前他就給毛、周寫了信要求保護,毛沒有批示,周也就沒有行動;煙具被抄之後,他又給毛寫信,毛澤東8月29日做了批示,周恩來看到批示,才採取行動,派了部隊去將章宅保護起來。
另一個例子,是把功勞刻意地安在周的身上。比如,說周保護了哪些人,有周的保護,他們才活了下來云云。其實這也是誤導。周保護什麼人,完全是根據毛澤東的旨意。《周恩來年譜》說,周恩來做了批示,要求對鐵道部長劉建章改善監獄待遇。實際上是怎麼回事呢?一開始劉建章寫了給毛的申訴信,他女兒一直想通過周,遞到毛澤東手上。但周既不處理,也不轉遞。後來這件事被王海容知道了,她說,你們把信交給我,我去交給毛主席。她交到了毛澤東手上,毛做了批示,周才根據毛的批示,也做了批示。《周恩來年譜》對中間這一大段,都不寫,直接就說是周保護了劉建章。這完全是誤導嘛!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周與毛的關係的大轉變,並不是在延安整風中,而是在1958年“反反冒進”之後。在延安整風之中,周還沒有徹底淪落到毛澤東的工具的地步。到“反反冒進”才如此。用心理學的觀念來解釋,周已經完全磨滅了原來的角色任務。
新史記:周恩來對毛俯首帖耳,摧眉折腰——如何解釋這種行為?他早年不也是憂國憂民的熱血青年嗎,怎麼就蛻變為對毛唯命是從?以他的睿智、他對毛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洞察,究竟他是內心有誤區,真心認為毛澤東確實就是無比英明偉大的領袖,必須將自我完全泯滅地服從,還是出於自保權位的心理呢?似乎都說不過去呀。
司馬清揚:革命隊伍中每個人都是革命戰車的一個部件、螺絲釘。如果不是主動退出的話,最後必然被磨損,也就是說,不外乎兩種結局:一個是主動離開,一個是被動離開。參與革命的人,主動離開的非常非常之少,都是獻出終生——並不意味著有什麼進步性、正義性,主宰的是一種盲目性。確實,其中有人是爲了追求理想,但是歷史輪迴了幾千年,被壓迫的人起來反抗,除了失敗者之外,最後也成了壓迫者,這種現象,百試不爽。熱血青年有熱血這是事實,但歷代熱血青年最後變成了什麼樣的人,他們也是清楚的。毛、林、周也是這樣。他們確實有拋頭顱灑熱血的獻身精神,初衷是要創建一個新社會,但是他們很清楚歷朝歷代這些反抗者最後都變成了統治者,他們自己也會成為這樣的統治者,有統治者也就有被 統治者,如果不想成為被壓迫者,就得成為壓迫者一員,就得“獻身”到底——被磨損到底。
我可以舉陳伯達來作爲周恩來的參照。陳伯達參加革命來到毛澤東身邊之後,特別是中共九大前他起草了主旨是發展生產力的報告草稿,就受到毛澤東和江青的一再歧視、調笑,張春橋、姚文元他們也都跟著嘲諷他。按照我們的理解,你陳伯達要是個聰明人,就該激流勇退呀,但他沒有!周恩來也是如此:1958年請辭總理,那麼後來為什麼不請辭呢?陳伯達不主動退出,周恩來不請辭,是一個道理,那就是參加革命之後,要主動退出,得下很大的決心,只能是到死方休(周),或者被迫退出(陳)。這是一條單行道、不歸路。在你成功的過程、不斷攀升的過程中,你已經落井下石多少次、傷害了多少人,如果不想發生在自己身上,你就必須時刻當心提防——這就成了慣性。慣性使然,可以解釋很多事情。
這種慣性,讓你一方面不離開革命隊伍,一方面又不斷採取某些手段,維護自己的地位。林彪也是這樣啊,他很早以來就不喜歡參加很多會議,但他並沒有放棄對紅四軍、紅一軍團等等的領導權。他不參加會,不等於他不抓權,這是兩回事。
另外一個,是關於名節的考慮。周恩來對喬冠華說:你們不要在我的臉上畫叉叉,就是因為這一點:他不希望看到自己被打倒的結局,所以他要維護自己的形象。但是在一個獨裁者之前,只有兩種可能,一個是成為獨裁者的工具,一個是被獨裁者整得粉身碎骨。(《新史記》第8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明鏡書城:http://city.mirrorbooks.com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