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4日 星期六

“文革”时期的“形势大好”教育


“文革”是大乱之世。工厂停工,学校停课,生活物资严重匮乏。可那个年代进行的形势教育却一直是:“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形势越来越好!”于是,有了这样一些别开生面的勉强解释——

不是天下大乱么?“乱是乱了敌人。大家可以看得很清楚:一乱,敌人就暴露了。刘少奇不就是这样揪出来了么?林彪不是也这样暴露了么?好多阶级敌人不是这么暴露的么?所以不要怕乱。我们有毛主席,再乱也乱不到哪里去!大家只管放心!”听上去,很有辩证法。很有大无畏的革命气概。但“林彪事件”以后,毛主席看着看着迅速衰老了,大家都忧心忡忡:毛主席不在了,中国怎么办?再有人要搞“修正主义”,我们怎么办?……

不是工厂停工么?“停工以后,工人们学习毛泽东思想,提高政治觉悟,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但事实上,许多工人停工以后,就回家当“逍遥派”去了。当年,就流传过这么一曲小调:“七上啊、八下呀、九走光,到时候再来喝酸梅汤呀!”说的是七点上班,八点就有人下班了,到九点,人已经走光了。那时,“防暑降温”的主要饮料是酸梅汤,所以,到了发酸梅汤的时候,已经回去的人们又为了那杯酸梅汤再回来转上一转。

不是经常停电么?“那恰恰说明我们的工厂在加班加点,所以,才停电的。”可这一说法又与前面的解释产生了矛盾。而且,在我们去工厂劳动期间,也常常在上班时遭遇停电。那时,大家就只好坐在冷清的车间里闲聊。有一次,不知怎么聊起怎样死得难受的话题,一位工人师傅告诉我们,说当年“反右”,一个“老右”想不开,在下放车间劳动时,一头栽进了正在炼铁的熔炉中!只见那熔炉中冒起一股青烟,那个倒霉的人在融炉里只翻上来一下,就无影无踪了!边说边比划:“人一掉进去,几千度的高温呐!一下子就缩成这么一截了!吓人呐!”说得我们也毛骨悚然的。

不是生活物资严重匮乏么?“那是因为我们支援世界革命的任务繁重。我们的许多粮食、棉花都去支援越南、阿尔巴尼亚人民了!”于是,大家就耐着性子排长队,手里捏着一大把各种各样的“计划物资”供应票证,去买各种生活必需品。有的家庭主妇还“发明”了“节粮”的“高招”:每次打米时,从饭锅里再抓一把,放在另一个口袋里。积少成多,省下的粮食就很可观了!这个经验一度得到了推广。有位解放军的营教导员在看我们吃饭时,也告诉我们:“我们的战士,每餐都自觉地只吃一碗饭的。”那意思是说,我们这些中学生吃的比解放军战士还多。而事实上,我们当时天天都有吃不饱的感觉。有一段,甚至连香烟、火柴也要凭票供应!这可苦了那些烟民!为了充分品尝每一口烟,有烟民想出了这样的法子:随身带一个空火柴盒。抽烟时拿在手里,抽了一口烟后决不随便吐出来,而是赶快吐进那空火柴盒里,接着马上将那空火柴盒关紧。这样,那口烟就不会马上挥发。过了几秒钟,再将那火柴盒凑近鼻尖,打开来,尽情猛吸一下那口其实已十分稀薄的烟,也算是充分利用了每一口烟。那日子过得!多年以后,中越战争爆发。听参加过战争的解放军军官告诉我们,他们在越南,看见越军的不少工事都是以中国无偿援助的大米包作掩体的(因为米包上印有“中国大米”四个汉字),心里实在不是滋味!那时,我就想到了我们在“文革”中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记忆……

“形势一片大好!越来越好!……”那样一些说法,都是“工宣队”、“军宣队”和学校政治工作的干部讲给我们听的。而他们,当然也是从他们的领导那里学来的。今天看来,这些说法经不起一驳,是典型的“指鹿为马”、混淆视听,但在当时听起来,却好象是有道理的。

如此说来,“瞒”和“骗”不那么难。

那年月,“形势教育”的一个基本主题是:“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那时,请老红军、老八路、“二七大罢工”的老工人讲革命传统,就和“忆苦思甜”一样频繁。我还自己从“文革”前出版的“革命回忆录”《红旗飘飘》、《大别山上红旗飘》中汲取了不怕苦难的巨大精神力量。无论是下乡“学农”,还是后来下乡住在潮湿的里间,晚上听老鼠在房梁上追赶打闹,或者是到了1980年代末,研究生毕业留校以后,一家三口人挤在狭小、阴暗、潮湿的“筒子楼” 12平方米的空间里,等着分房子,我都不时会“想想红军二万五”的。而且那么一想,还真有一点自我安慰的作用的。

所以,这一传统一直到今天还在“经常讲,反复讲”。虽然时代已经巨变了。

但我常常会想到那些在“文革”武斗中死难的人们:他们在浴血奋战的校园里、厂区里,在准备“为保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而牺牲的时刻,想到了什么?应该也会想到“红军二万五”的吧!而那些倒在长征路上的红军先烈,他们会想到有这一天吗——在革命成功以后的“继续革命”中,不同派别的“革命群众”会刀兵相见,杀得你死我活,两败俱伤?

换个思路想问题:单一的“革命传统教育”能解决空前复杂的社会问题吗?

那年月,“形势教育”的另一个基本主题是:“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我们常常听到的介绍是:美国社会的失业率、犯罪率多么高,而且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和“生产过剩”使得资本家将大量的粮食和牛奶倒进大海!还有苏联社会的物质供应是多么匮乏,人们对于排长队买生活必需品已经习以为常,只要见排着长队的,就排,不用问是买什么的。当时,中苏两军正在边境线上对峙,我们的战士吃的是肉包子,而苏军士兵很可怜,只能啃硬硬的黑面包(多么鲜明的对比!)……那个年代里,“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民在受苦。他们在等待着我们去解放!”的说法为人们所熟知。在这样的教育的激励下,不少偷越国境的“红卫兵”、知识青年奔赴越南、老挝、缅甸的丛林,投身“世界革命”的战场。不少人因此而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

但当时,我们的社会犯罪率不是也很高吗——从“名正言顺”的“打、砸、抢”到青少年犯罪的浪潮?我们买东西不是也常常排长队吗?

而当“乒乓外交”开始以后,我们从《中国乒乓球队访问美国》的彩色新闻纪录片中的几个镜头窥见了一个美丽、繁华、宁静的美国,当时,我们几乎不敢相信那是真的。不久,就听说那电影“有问题”,终于停映了。不知道那部电影的摄制者们遇到了怎样的处分……

那是一个一不小心就惹祸的年代。

就这样,通过与旧社会苦难和革命艰苦历程的比较,再通过与“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受苦人”的比较,便显示了我们的“欣欣向荣”。我们当然不知道,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文革”期间急剧拉大,中国的国民经济已濒临崩溃!

到了“文革”末期,连毛泽东本人也不得不承认“文革”有两大问题:一是“打倒一切”,一是“全面内战”。但尽管如此,他是不允许否定“文革”的。1976年,是“文革”爆发十周年的纪念之年。有一首歌曲成天在广播里播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嗨!就是好!就是好呀就是好就是好!马列主义大普及,上层建筑红旗飘;革命大字报,烈火冲天烧,万里征途传捷报,七亿人民团结战斗,红色江山牢又牢!……”在今天看来,那一切“成就”都是虚的。

一面是“形势大好,越来越好”的教育,一面是“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经济危机、生活艰难的现实。越来越多的不满,终于在1976年清明节的“四五运动”喷发了出来。“文革”的丧钟终于敲响!

至今还记得“四人帮”倒台以后,关于“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结束”的宣告使许多人长出了一口气的时刻。那时就想:下一次,是什么时候呢?但不久以后就终于有了彻底否定“文革”的声音。“文革”开始被称为“浩劫”。

可一直到今天,还有人在怀念“文革”、肯定“文革”,就值得注意了。

我不止一次听见来自“底层”的愤怒之吼:“再来一次‘文革’,老子非把那些当官的狗日们都打死(不可)!”可见“文革”对人的特别影响:那是一个老百姓可以随便揪斗“当官的”的年代!而今天,许多老百姓目睹“当官的”胡作非为,却常常一筹莫展。

还有一次,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一位不同意全面否定“文革”的文学教授义正词严地质问道:“我们的人造地球卫星不是在‘文革’中升天的吗?南京长江大桥不是在‘文革’中建成的吗?所以,我是不同意完全否定‘文革’的!”他的话引起了一阵短暂的议论。这样的不同意见显然不是没有道理的呵。我们甚至可以再加上:中国的外交在“文革”中可是捷报频传啊!……不过,这样的见解显然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问题。

但我实在不敢想,如果再来一次“文革”,中国会乱成怎样!“文革”时,有七亿人,已经天下大乱,死了那么多人,民不聊生了。现在,可是十三亿人啊!……真不敢想。

这样一些社会矛盾如何解决?显然,再大讲特讲“形势大好”已经没人听了。

stars1238,新浪博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明鏡新聞 - 歷史

明鏡雜誌 - 歷史

明鏡博客 - 歷史

明鏡出版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歷史/傳記

明鏡書店 - 新史記雜誌社

明鏡電子書 - 歷史/傳記

明鏡雜誌 - 新史記

明鏡雜誌 - 名星